以人为本促发展交流
时间:2022-11-25 09:02:00
导语:以人为本促发展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主要观点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关键是要明确发展目标,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作为衡量发展好坏的根本标准;调整发展思路,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加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发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也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的有机统一。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就是要尊重人的社会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明确发展目标: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这一事关发展的价值取向、终极目标和衡量标准的问题。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就是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目标定位,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作为衡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仍有几千万人口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就业培训制度和对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把扩大就业、控制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必然存在差异,但社会主义必须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稳定增长,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无论国家、企业还是家庭、个人,都有可能遭遇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风险,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帮助人们抵御风险。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养老、失业、医疗和最低生活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政府和社会都要高度关注生活困难群体,加大扶贫力度,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四是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应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认真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认真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此外,还要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调整发展思路: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加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物质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财富增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努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但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增加物质财富,而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当人的基本物质消费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以人为本调整发展思路,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加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预言,未来社会的财富标准不是劳动的消耗而是组成社会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社会关系、劳动能力和个体素质的自由而充分发展,是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的双重发展,实际上包括了由每个个体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发展和以个性化为特征的个人发展两个层面。从社会层面来看,就是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从个体发展来看,就是个人物质和精神上的全面发展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既着眼于满足人们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提高人们的素质,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实现物质财富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把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手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要把发展教育放在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首要位置,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创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使教育的功能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充分发挥。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当今社会的竞争,无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惟有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有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培养人才,努力吸引人才,有效使用人才,使人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保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源泉。
创新发展模式: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是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精神动力、社会条件。物质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人的需要又是多重的,包括人权保障、民主参与、社会公平、生命财产安全、精神文化生活、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切实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转变,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社会发展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深刻认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联系,立足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模式,在不断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基础上,注重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注重创造更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建设各项社会设施,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政策,造就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 上一篇:党风正群和交流
- 下一篇:和谐机关环境构建交流
精品范文
3以人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