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路探索交流

时间:2022-11-24 03:41:00

导语:科学发展路探索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路探索交流

**,20年前因一场特殊的试验被人们关注——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使这个地区陷入了严重的生存困境,能否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突破“越穷越生,越生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试验区”后,这个贵州省最贫穷的地区开始了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积极探索。

20年过去了,探索与试验的结果如何?眼前的一组数字令人欣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近70%,森林覆盖率从15%提高到36%,经济总量增长近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近11倍,贫困人口从总人口的60%减少到5%。

多种生态工程兼以基本农田改造,人与环境开始向基本和谐转变

在川黔交界的赤水河畔,毕节市清水铺镇橙满园村的土地铺展在落差高达400多米的陡坡上。从河畔到山顶,蜿蜒上升的路两旁是一片片种满雪梨、夏橙、脐橙的果园。成熟的果子已挂满枝头,微风掠过,飘来清香。

“你看我们这里都是红沙土,以前大雨一来就要冲掉一层。赤水河就是这样得名的。”村民赵勇告诉我们,他家7亩地,以前种包谷、地瓜,饭都吃不饱。20年前他家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开始试种夏橙、椪柑,现在一年的水果收入超过3万元。

“种果树,帮民富;保青山,留后路。”镇党委书记肖玉明介绍说,镇党委坚持这条路子走了20年,村民们正在享受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带来的好处。

以经济开发支持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开发,是试验区整个工作的指导思想。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五子登科”的生态建设新模式,成为毕节试验区综合治理、科学开发的主要方向。

从19**年开始,全地区开展了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农田建设,在石旮旯里炸石砌坎,然后回填泥土造田。至今,砌筑石埂60余万条,总长4万多公里,为全区增加基本农田120多万亩,新增耕地12万亩,244万农民直接受益。

试验区开展长达10余年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使全区每年新增造林近3万公顷、封山育林万余公顷。到19**年底,8个县市全部消灭了宜林荒山。20**年以来,28.2万农户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62.4万亩。

集中投入、滚动发展、区域治理,开发式扶贫培育造血功能

黔西县太来乡芭蕉村70岁的老汉何荣华去年养猪发了财,今年建了新房,眼下即将出售的鸡群估计会带来上万元的纯收入。何老汉的致富,得益于当地开展的“开发扶贫、滚动发展”帮扶模式。

太来乡是贵州省重点一类贫困乡,芭蕉村又是乡里的重点贫困村。两年前,县畜牧局资助何老汉2500元钱、17头猪崽,与何老汉签订协议,猪繁殖后给畜牧局8头猪崽,其余全归何老汉。何老汉一年后卖了11头肥猪赚了上万元。畜牧局把这8头猪崽给了别的贫困户用于滚动发展。两年里,畜牧局用这个办法帮助村里50多个贫困户饲养生猪,最多一户发展到饲养生猪20多头。芭蕉村现在全村人均收入由20年前的不到200元增加到2800多元。

各县根据实际,建立不同的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试验小区。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目标,在一个流域、一个灌区、一个坝子设定项目试验区,集中人、财、物连续投入数年,治理一片,成功一片,见效一片。项目区内共改造中低产田土112万亩,营造水土保持林45.6万亩,粮食亩产提高80公斤以上。

为了让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毕节不断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引资实行合股经营、引进能人投资经营、干部职工领办、部门扶持、引种栽培、项目整合示范种植等6种模式注入新活力。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打破了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单一模式,初步形成了国家、个人、企业多元投入生态环境建设的新格局。

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20年农民人均增收2232元;人均粮食增产193公斤;基本农田人均增加0.14亩;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明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农田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初步测算,保水、保土、保肥等生态功能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是总投资的近8倍。

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带来发展方式和发展速度的变化

“北京来的教授不但给我们引进了莱茵种鹅,还改变了我们的村民。”黔西县素朴镇古胜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介绍说,民盟中央派来的教授帮助村民们成立养鹅协会,统一对外议价,建立外销渠道。

试验区从成立的那天起就一直受到各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关注。试验区成立至今,中央统战部、各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共安排203批1929人次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到试验区指导帮助工作,争取和引进智力支边项目400多个,项目资金接近3亿元,引资、捐资逾亿元,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人次,联系输出农村富余劳力上万人次,帮助吁请并得到切实支持的重大项目十余个,涉及资金300多亿元。

智力帮扶为试验区科学发展提供了长久支撑。教育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快发展。到20**年,全区均实现了“普九”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小学适龄儿童包括女童入学率均在99%以上,高中入学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应对市场需要的各类职业学校蓬勃发展,24所职业学校中有2所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6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近100%,同时学校还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万多人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400多万人次。

人口控制是试验区的三大主题之一。从金沙县开始,试验区建立起一套“生不增、死不减、娶不增、嫁不减”的“人地挂钩”制度,激励少生优生,约束超生,20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1.29%。下降到7.8%。,初步遏制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的环境压力。

大方县对江村372家农户80%都加入了村里的蔬菜协会。协会下设4个组,专门负责引进良种、试种推广、病虫害防治和市场营销。不但村里的1200多亩土地全种了蔬菜,他们的产业还覆盖了周边5个村上万亩土地。村里人均收入也由15年前的不到300元,提高到了去年的3600元。

像对江村这样的村寨目前在毕节尚不是多数,然而,它们的今天却是更多村寨正在努力实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