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管人才原则经验交流
时间:2022-11-20 03:35:00
导语:党管人才原则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新论断,****全会再次强调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党管人才原则”。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的历史阶段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才工作的新发展,为进一步增强党执政能力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全面推动人才工作的开展,培养造就一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人才队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党管人才是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初期,我党提出了“党管干部”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按照党的纲领、方针、政策,我们党吸引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大批优秀人才,把他们选拔为党的各级干部和推荐到国家的各级行政领导岗位上,并通过有效的培养、引导、管理和监督,使他们成为领导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这对于当时利用有限的人才资源,保证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起了积极作用。但那时的干部管理工作,往往局限于对干部的“管”上。无论是对干部的教育、培训、考察,还是对干部实施组织管理,大都是按照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主要针对干部政治方面的要求,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主要是考察他们的政治立场、观点、态度等政治思想方面的情况,而忽视了各类干部自身的特点和知识更新,更谈不上培养、发挥干部的专长和创造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干部队伍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才的内涵得到了丰富和拓展。人才范围从过去的党内干部拓展到代表不同的经济成分、处于国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不同层次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同时,党对原来的干部队伍实施分级分类管理,使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干部身份逐渐淡化。党也不再以管理党政干部的方式进行直接管理,而是以新的途径和方式进行管理。此外,在传统的干部队伍以外,还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各方面人才,他们都是党执政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也需要党和政府给以必要的关心、培养和管理,而现行的干部管理模式又难以将这部分人才纳入视野,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盲点。这不仅会影响到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和落实,而且会逐渐削弱党的影响力,影响党的执政和执政能力。因此,“党管人才”的概念应运而生。
从传统的“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充分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对党的任务、使命和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以及对人才资源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的统一,是顺应时展要求,对党管干部原则的深化、拓展和延伸,是党的组织工作的与时俱进和改革创新。
二、党管人才的基本内容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是简单地套用过去党管干部的方式方法,也不是要用条条框框去束缚人才,窒息人才的活力,而是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把更多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来。
党管干部原则中的“管”,重心在“管干部,建队伍”,而党管人才中的“管”,重心在“聚人才,创条件”。二者相比,党管人才的管理对象更宽泛,不仅指党的各级干部,还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管理主体更全面,从过去的党委组织部门、人事行政部门扩展到党群组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三个层面。管理内容更丰富,从侧重于政治、思想方面到不仅管政治、思想,还要管业务,管技能,管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管理目标更明确,不仅是造就一大批优秀的党政人才,还要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方法更灵活,除了单纯行政手段外,还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更加注重引导、协调和服务,为人才营造成长的良好环境,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具体说来,党管人才,主要是做到“四个管”: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目的是更好地统筹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把人才管好用活,为人才成长和充分发挥作用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优良的服务。重点是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集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
三、新时期党管人才的思路创新
新形势决定党管人才要有新思路。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则是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和基础。
(一)坚持“群众公认”原则,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
把扩大民主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这既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也是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贯彻和体现。不仅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是避免和减少用人上的失误、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治本之策。对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任前公示等一系列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做法,还应进一步完善,改进方法,提高质量,注重实效。还要健全选人用人的决策机制,逐步推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差额选举范围,改进候选人的提名方式等。通过这些措施,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使群众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二)建立健全竞争和更新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在干部的“上”方面,要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理》和《国家公务员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干部委任的范围,引进竞争择优机制,更多地采用考任、聘任、选任等多种形式,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在推进干部“下”的方面,要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度,同时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力度。明确规定干部连续任职及担任同一职级的领导职务不得超过最高年限;对新提拔的委任制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度;要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努力拓宽渠道,合理安置被调整下来的干部,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要注重跟踪考察,对做出突出成绩、得到群众拥护的,可以重新提拔重用。
(三)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的质量
根据当前干部考核工作的实际情况,要采取组织考核和群众民主评议相结合,经常性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把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职务升降的重要依据,逐步实现干部考核的民主化、制度化。当前,要在建立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的基础上,抓紧制定、细化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可增加有关人文、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指标,包括城乡统筹、就业、社会保障、政府行政效能的进步状况、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情况等均可纳入考核体系。通过这些办法,使考核结果既便于操作,又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更能准确反映干部的品行、才能和工作实绩,及时“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四)进一步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管理监督制度
首先,应完善选拔任用工作的责任制,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要树立全过程监督的意识,从干部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方面全面把关,对造成选人用人失察失误的责任者进行追究,把监督的关口前移。其次,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一方面要针对现有的干部的监督制度和规定不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强化干部的监督管理,完善职务和职级相结合制度,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的职务变动。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另一方面,针对新的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充实、建立新的监督管理制度。如突出监督重点,加大对党政正职、年轻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单位的领导干部、掌握人财物的部门和执纪执法的领导干部的监督。
(五)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各具特色的人才管理制度。
目前,用单一模式管理所有干部的做法已经打破,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格局初步形成,但分类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对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中不同人员的分类,缺乏科学的界定和划分。因此,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的前提下,各行各业要按照各类人才成长的不同规律和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即:党政干部以直接管理为主,对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者队伍,应以间接管理、引导和服务为主。同时,坚持组织调配和市场配置相结合,按照“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采取有弹性的人才政策,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 上一篇:组工干部科学人才观体会
- 下一篇:培养党政人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