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经济社会发展交流
时间:2022-11-20 03:25:00
导语:人才经济社会发展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人才队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骨干力量。要从地方长远发展的全局出发,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充满生机、适宜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为重点,切实增强人才工作活力。
一、注重培养教育,提高人才产出效率。人才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经济社会要发展,人才培养要先行。一是全面加强人才的教育培训。要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通过党校或大专院校,积极抓好人才培训轮训工作;通过与外地院校和上级单位联系,组织人才参加继续教育和深造,抓好人才后续培养和终身教育,夯实人力资源的智力基础。二是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要充分利用学校引进人才,为本地人才的培训提高和发挥学校智力对产业的拉动作用打下基础。要在招商引资的同时,注意引进非营利性的教育资金,增加教育投入,为地方长远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三是采取多种培养方式。要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采取下挂、外派等方式,强化人才的实践锻炼。对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人才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党政人才要注重政治素质和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和驾驭全局能力及基层实践工作经验方面的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要着眼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注重经营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要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技能的培养;农村人才要根据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新项目开发的需要进行培养。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大批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全方位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加大引进力度,增强人才吸收能力。凭经济实力和优厚待遇引进人才并不是唯一有效的做法,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引人引智措施。一是放宽条件,降低人才引进的门槛。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打开人才引进“大门”,允许符合条件的人才落户。二是抓住重点,结合实际,在引进紧缺人才上下功夫。要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跨越发展的需要确定合理的人才需求结构,防止人才引进的盲目性,做到所引即所盼、所用即所需。人才的引进不能追求面面俱到、“小而全”,否则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运转不灵,造成人才的积压和浪费。要认真研究经济发展的优势、特色及对未来人才的需求,确定重点,集中优势财力,引进紧缺人才。三是创新方式,坚持“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所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条件,从国有企业、大专院校、国家研究机构“借脑引智”,在项目引进、嫁接、合作、转让、论证以及讲学、培训、咨询、考察等过程中吸引人才,形成人才共享,让人才以兼职、短期服务、承担委托项目、技术入股、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参加经济建设。人才可以带技术、当顾问,或直接投资、牵线搭桥,或通过合同聘用、借助对口帮扶等形式,不拘一格地发挥作用。
三、完善机制,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要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用人机制。一是完善人才发现机制。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科技体制创新,通过公开招考、公开招聘、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等形式,不拘一格选人才,尽可能地为各级各类人才提供机会和舞台,让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挑大梁。二是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全面推行干部岗位出缺公示制、聘任制、竞争上岗制度、任前公示制、任职试用制,把最合适的人才选拔到最合适的技术岗位、领导岗位上,避免人才资源的“高消费”。三是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鼓励人人都努力成才。四是完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针对高素质的人才目前十分稀缺的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情况下,鼓励人才兼职兼薪,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搭建人才创业平台,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四、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健全人才流动的工作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卡档案、卡户口等传统的硬性规定已经不能阻止人才流失,必须建立科学有序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流动机制。一是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作用,要按照市场规律对人才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将人才的录用、就业、流动、失业等各环节全部纳入人才市场体系,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基础性人才市场、专业性人才市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高新技术人才市场和农村人才市场五类人才市场要规范运作,形成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形市场与虚拟市场相结合的人才市场体系。二是科学管理人才市场。要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健全人才市场许可证制度和年审等制度,规范人才中介服务。三是完善人才流动政策。要健全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政策法规,建立包括人才流动、人事关系、就业促进、社会保险、劳动保护、争议仲裁等内容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监督机制,使人才流动合理、有序。
五、立足激励引导,落实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政策。从满足人才自身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实行有效的激励。一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利益分配。要制订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奖励办法,设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奖励优秀人才,对作出贡献的人才给予必要的荣誉称号。人才资源开发专项基金采取财政划拨和发动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解决,重点用于优秀人才科研、工作、生活补助,对在科技研究创新及成果转化工作中有突出贡献或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人才进行重奖。二是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由人事部门牵头组织公安、教育、劳动与社会保障、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对人才引进需办理的聘(录)用、人事代表、入户、认证、保险、入学等手续,当场办结。对引进的高级人才和自带资金、技术兴办实业的中高级人才,报税务部门批准减征或免征个人所得税。所有引进的人才,家属就业,子女入托、入读,实行优先安排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