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交流

时间:2022-11-20 03:19:00

导语: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交流

省委、省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根据《意见》的精神,****作为欠发达地区,抓好人才工作关键是要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在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工作中,着眼于创新发展思路开发现有人才,着眼于发展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为载体吸聚人才,着眼于“柔性”引进招揽人才,着眼于创优环境用好人才。利用政策驱动,从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构筑完善的政策体系,为各方英才汇集干事创业提供广阔空间,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一、创新人才开发机制

人才既然是第一资源,也就应该是我们创新发展思路的第一着眼点,即把充分发挥现有的人才资源优势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抓手。****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石化工业基地。茂石化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拥有近万名石化科技管理人才及熟练工人,其中高级专业人才达3000多名;****学院为本科院校,拥有副教授以上职称200多人。这是****的最宝贵财富和赖以加快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此,****要本着坚持以人为本,把充分发挥原有人才优势放在首位的原则,根据我国正在进入重化工业新阶段的大趋势、大背景,审时度势作出加快发展重化工业,迅速在全市掀起以重化工业及其发展平台项目为重点的建设高潮。目前****已具有各类化工企业400多家,其中茂石化公司名列广东省工业企业50强前列,另有两家化工企业跻身广东省民营企业百强之列。全市工业向高级化、重工化结构演进的步伐明显加快。这为****大力开发得天独厚的石化人才优势资源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只要把企业发展了,大项目上马了,载体做大了,原有的人才资源就会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外来人才也能随之而来,欠发达地区的人才队伍就会不断壮大起来。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欠发达地区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不高的实际,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不断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

——构建人才终身教育体系。着眼于加快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要,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人才”活动,建立财政、用人单位和人才个体三方共同负担继续教育经费机制,动员各类人才自觉参加教育培训;人才教育培训要有一定经费,对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院校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员给予必要的经费资助。

——建立人才培养新格局。针对****人才少,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紧缺的现状,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抓好基础教育,巩固、扩大“两基”教育成果,加快改造薄弱学校,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工程,建设一批在全省、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和显著特色的规范性、示范性、标志性普通高中。抓紧出台《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积极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全面推进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的职业化和产业化,加快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努力办好****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大力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促进各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实施人才培训计划。对党政人才,通过选送到上级党校(行政学院)或大专院校脱产培训和各种轮训,着重培养其理论素养、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和党性修养,全面提高其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通过构建市场化、社会化、技能化的培训机制,着重培养其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对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把理论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短期培训和中长期培训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其学术科研水平和转化科研成果的能力;对高技能人才,努力探索与国内名牌大学以及一些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训协作机制的新路子,利用其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的优势,建立高技能人才委培基地和实践基地,着重培养其掌握高科技造福****的能力。

三、创新人才集聚机制

欠发达地区往往在引进、公开招聘的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人数不多,流动性大,稳住人才难。因此要不断创新人才集聚机制,提高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吸纳力和集聚力,全力扩充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

——建立“海纳百川”的人才引进机制。坚持长期引进人才战略,重点突破体制障碍,降低人才引进的各类门槛,如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打开人才引进的“大门”,允许符合条件的人才自主落户****;逐步调整人才引进的结构,不断加大对优秀党政领导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人才及高新技术专门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各种引才方式,采取赴会招才、“联姻”聘才、上网引才、载体纳才、项目带才、信息联才等形式广泛引进区域紧缺而又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建立以企业为载体的聚才机制。一个地区人才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才载体的缺乏,导致现有人才用不上、留不住,外面的人才进不来、养不起。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坚持把扶持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吸聚人才的载体。****目前必须大力加快重化工业发展步伐,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逐步形成民营企业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人才为民营企业提供发展动力的良性循环,以项目引才,企业用才,让项目找到人才,让人才找到“阵地”,让学校和企业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各级党委政府在引进项目的同时考虑人才的引进,把项目引进与人才引进的指标列入政绩考核内容。

——探索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原则,变户籍管理为身份管理,变人员流动为智力流动,进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着眼于“柔性”引进招揽人才,通过制定有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短期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聘请顾问、人才租赁等方式引进智力;支持企事业单位把吸引人才的触角伸向发达地区,在发达地区建立研发机构,利用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制定立足基层和山区工作的人才倾斜政策,鼓励人才向基层和边远山区流动,支持山区经济发展。

四、创新人才使用机制

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归根到底是为了使用人才。要使人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必须创新人才的考核评价机制、选拔任用机制和正常使用机制。

——创新人才考核评价机制。考核评价各类人才,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从一元标准向多元标准转变、从重学历资历向重能力绩效转变、从重领导评价为主向重群众评价为主转变。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和行业评价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种类型的人才,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尺。机关行政管理人才以群众评价为主要标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市场评价为主要标准,专业技术人才以社会和同行评价为主要标准。建立人才评价计分体系,包括教育程度、资历状况、职业资格、业绩成果、专业培训、专业类别导向、地区导向等指标,全面真实地考核每个人才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

——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坚持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先导,加快建立充分体现凭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继续探索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公选等干部选拔任用新模式,在选用党政人才方面,着重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实行优胜劣汰,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在选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方面,要以推进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管理相结合,对国有资产出资方依法实行派出制或选举制,对企业管理者实行聘任和契约化管理;在选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建立人才合理使用机制。进一步更新观念,彻底摒弃“官本位”思想,大胆调整安置政策,合理设置人才岗位,按照“人岗适应、人尽其才”的原则,把那些档案挂靠在人事部门却游离于社会的人才和企业转制后造成的闲置人才合理使用起来。要根据边远山区镇公务员人才空缺的实际,从挂靠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一批国家公务员补充到山区镇任职;根据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部分事业单位人才紧缺的实际,选派一批“闲置”的人才和“挂靠”的大中专毕业生到这些单位工作;根据山区中小学教师奇缺的实际,要加大从师范类毕业生中招考公办教师,以补充山区中小学教师的不足。

五、创新人才管理机制

人才管理至关重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要与人才引进、使用紧密结合起来,与人才配置、激励、保障紧密结合起来。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人才工作联席办公会议制度”,讨论决定人才工作重大事项,统一领导人才工作。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要求,把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的人才工作协调起来,把抓好“第一要务”和“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谋划发展的同时考虑人才保证,制定计划的同时考虑人才需求,研究政策的同时考虑人才导向。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与高级专家联系制度,推进社会听证和专家咨询制度建设,成立“人才工作智襄团”,加强对人才战略规划进行调研、评估,提出决策咨询建议,使人才政策和措施更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党委主要领导经常听取人才工作汇报,在人才政策制订,人才工作经费落实,人才工作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加强组织部门对人才工作职能部门的业务指导,切实把党管人才原则落到实处。

——完善人才管理法规体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的各项人才法规政策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实际制定有特色的地方性政策和实施办法;抓紧编制人才政策法规汇编,加大人事人才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加强政策法规知识培训,提高组织人事干部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优化以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流动为主要内容,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政策法制环境,定期检查人才政策法规执行情况,逐步实现人才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构筑高层次人才创业的生活和科研平台。坚持“在宏观管理上统一,在微观服务上放活”的原则,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实际,实行“五允许”政策,即允许科研单位在完成本单位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组织高层次人才对外承担各种有利于社会的科研项目;允许高层次科技人才采取调动、辞职、兼职、停薪留职等方式进行合理流动;允许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不损害单位利益条件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技术服务活动,收入归己;允许专业技术人员创办技术服务性的民办、私营性质的公司;允许各企事业单位用高薪聘请具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以充分发挥人才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六、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必须大力改革现行的分配政策,努力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构建按业绩获取报酬的人才激励体系。坚持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逐步实现分配形式的多元化,优化人才劳动所得。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分配制度,坚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人才的收入按协议工资制、岗位工资制、年薪制和业绩工资加项目工资、基本报酬加效益提成等多种形式的绩效分配办法,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工资制度。鼓励事业单位结合自身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激活内部分配,实现实际收入与档案工资的分离。引导企业从其净资产增值中划出部分,以股份或期权形式奖励在技术创新中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对特殊人才采取协议工资、项目年薪等特殊的分配方式,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工资待遇完全放开。鼓励高层次人才以专利、发明、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将本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转让到企事业单位,利益分配可选择一次性卖断、分期支付、利益提成、作价入股等分配方式,真正使一流的人才获得一流的报酬,激发高层次人才参与创业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发展。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奖励机制。坚持以政府奖励为引导、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原则,紧紧围绕****重点发展的产业和领域,进一步制订、完善并实施好《专业技术人员突出贡献奖励办法》、《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管理办法》等人才奖励政策措施。积极开展优秀科技专家和拔尖人才评选活动,对其中特别优秀的给予科研经费资助;设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对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专门人才奖项或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奖励,以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实施灵活多样的综合性人才激励方式。给人才一个发展空间,用事业、薪酬来吸引和凝聚人才,为一切有志之士提供施展才干、实现抱负的广阔舞台,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各显其能,建功立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与人才广交朋友,用深厚的感情和实际行动来提高他们的政治生活地位,使他们在教育、交通、休闲、保健等方面享受优惠、优先、优质的服务,享受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