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经验交流

时间:2022-11-19 02:25:00

导语:区域经济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域经济经验交流

一、关于区域及区域经济的涵义

区域:一般来说,区域指的是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界线范围,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有明显的差异性,但又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一部分,一个乡村、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及至几个国家均可组成区域。经济学中的区域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一般来说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国内与国际。一国范围内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世界经济由不同经济区域构成。

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在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上,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具有区域特色的国民经济。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区域经济是由各种地域构成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如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环渤海湾区域经济等。

二、贵港加快发展面临形势

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热潮正在全国形成,到处是你追我赶的局面。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在新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里,贵港应如何发展,才能迎头赶上发达地区?才能全面增强自己的经济发展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经济地位?贵港如何利用多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时机不断加快自身发展,这是现阶段各级各界探讨最多、研究比较深入的现实问题。

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认为:经济发达的地区为高梯度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低梯度区域,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拥有明显区位优势的低梯度地区更有优势承接这种产业转移而率先发展起来。如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利用地理区位和政策优势,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经济快速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但因近年来受到土地成本、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受到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替代现有传统产业,是东部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验证了上面的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多区域合作有利于贵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地缘优势,主动承接高梯度区域的产业转移,加快发展进程。

当前贵港面临“一轴两翼”的“M”型区域合作、中国—东盟区域合作、“两廊一圈”区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南贵昆区域合作以及贵港北部湾区域合作等七大区域经济合作机遇,这些合作是我们贵港战略地位认识的深化和提升。

三、贵港市如何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加快发展

(一)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及比较优势

1、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贵港市是一座新兴的内河港口城市,地处广西东部,距首府南宁市150公里,全市总面积1****平方公里,总人口480多万人。贵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尤其是地级贵港市成立后的发展,已经初具桂东南区域性经济中心和南国特色园林港口城市的雏形。尤其是我们引进了华润、华电、华强、台泥、印尼爱凯尔等一批大企业后,贵港的发展更是喜人。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263.13亿元,同比增长1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61亿元,同比增长15.6%,财政收入实现19.08亿元,同比增长12.3%,外贸出口总额6144万美元,同比增长12.8%,实际利用外资4710万美元,同比增长45%,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5亿元,同比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38元,同比增长17%,农民人均纯收入2961元,同比增长10%。贵港中心城区面积由2001年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年的39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由2001年的28万增加到20**年的40万人。

2、贵港市拥有较好的发展优势:

一是港口优势。贵港贵在“港”字,贵港港是国家级主枢纽内河港,是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位列全国内河港口13强,去年贵港港吞吐量超过2000万吨,与北部湾的防城港吞吐量持平,比北部湾的钦州港、北海港二个港的吞吐量总和还要多。(去年钦州港吞吐量996.5万吨,北海港不到500万吨)今年开通的水铁联运,以及在西江上穿梭的“水上巴士”将使贵港港的吞吐量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是交通区位优势。贵港有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是南宁、柳州、梧州、北海四大重要城市的几何中心,境内有黎湛铁路干线、209、324国道,广州至南宁高速公路贯穿港南、港北、覃塘,现已开工建设的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经过贵港,计划“**”开工建设的南梧高速公路沿西江走廊通过贵港,预计今明两年内开工建设的南宁至广州快速铁路,建成后贵港到广州仅需两个小时,形成了水路、公路、铁路一体化交通网络,成为华南地区水陆联运的交通枢纽,是西南地区东向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三是自然资源优势。贵港市具有丰富的农业、矿产、水利、旅游等优势资源。是贵港重要的商品粮、蔗糖、林果、禽畜水产等生产基地;境内水能总蕴藏量达160万千瓦以上,年发电量超过11亿千瓦时;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40多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达2000亿吨以上,三水铝矿蕴藏达2亿吨以上,位居全国前列;具有佛教圣地桂平西山、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发源地、“小三峡”美称的大藤峡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广西重要的历史文化宗教名胜旅游中心。

四是产业优势。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制糖、造纸、建材、电力、化工、饲料、商贸、运输等优势主导产业。华润、华电、华强、台泥等强势企业集团进驻贵港,带动了工业、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贵港已成为广西东部地区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和商贸物流中心。

五是环境优势。贵港海关、商检、口岸等服务机构齐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是投资的风水宝地。

贵港市有很好的发展潜力,但是贵港在参与广西区域经济合作中却没有多少的优势。原因是什么?广西发展的重心在沿海,沿海地区大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中心,起着“领跑”和“龙头”的作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广西加速发展的平台,自治区把率先发展沿海作为广西发展的战略,多区域合作强化了北部湾率先发展的机遇,也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了这一区域,也就是通过局部非均衡发展来逐步达到全区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那对于贵港市来说,不能说等到广西沿海地区都发展了,我们就自然发展了,自治区上面没有更多的政策给我们,我们只能自己想办法,动脑筋,那怎么发展呢?

(二)贵港市下一步的发展思路

第一,实施“东联、西靠、南进”战略。立足贵港的区位优势,积极实施“东联、西靠、南进”战略。“东联”就是利用西江黄金水道,加强与沿江城市的联系与合作,对接珠三角,融入北部湾,把开放前沿和腹地紧密连接起来,联手把西江走廊打造成为珠三角辐射北部湾的高速通道、西南地区通往珠三角的便捷走廊、南宁至广州的经济中轴线。“西靠”就是主动向南宁靠拢,成为首府南宁最理想的发展腹地,并主动向大西南延伸,成为连接西南地区与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桥梁和纽带。2007年6月,我市组团赴云、贵、川宣传推介贵港,签订了港口合作项目4个,开辟了贵港至云南集装箱铁路专列,与西南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南进”就是主动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向东盟进军,通过北部湾经济区的带动辐射,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第二,以推进工业化为主导,积极实施“工业立市”战略。重点打造“五大基地”,大力发展“十大骨干产业”。一是利用华润水泥、台泥、贵钢郁江制铁等为平台打造建材工业生产基地,力争“**”期末全市新型干法水泥产量达3000万吨以上,占广西60%以上,成为广西向粤港澳及东南亚地区输出水泥产品的重要基地。二是打造广西重要的电力电源基地。重点建设贵港电厂,电厂二期建成后,贵港电厂的发电量将达到100亿千瓦时,销售收入达到38亿元,上交税金接近8亿元。争取“**”期末开工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加快推进桂东核电、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期间全市装机容量达350万千瓦以上,“十二五”期末全市发电量达500万千瓦以上。三是利用贵糖、金田糖业公司为平台打造糖纸生产基地,力争“**”期末,制糖业综合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全市机制纸产量达到75万吨以上,成为全国以纸制品为特色产业集群的造纸基地之一。四是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重点发展肉食加工、茧丝、芒编、羽绒等有资源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力争到2010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38亿元左右。五是打造矿产资源加工基地。重点促进高铁三水铝矿开发,争取到2015年,全市形成20万吨氧化铝、30万吨氧化铁的生产能力。通过加快建设五大特色产业基地,着力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化工业、金属冶炼业、饲料业、林产业、糖纸业、建材业、电力业、机械制造业、电子业等十大骨干产业。

第三,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扩大城市发展规模。按照“城市框架向南北扩展、产业布局向东西延伸”的思路,加快沿江和新区的开发建设,实现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双向互动,凸现贵港南国特色园林城市和现代化港口城市的个性特征。同时,加快发展区域城镇群。一是以贵港中心城区、桂平城区、平南城区为建设重点,带动周边城镇发展,尽快形成市、县(市、区)、镇一体化的城镇体系,进一步增强城镇承载产业发展的能力。目前,贵港城区面积已经扩展到40平方公里,桂平城区扩展到17平方公里,平南城区扩展到1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桂平、平南、覃塘三个组团的城镇发展新格局。到2010年,全市城镇人口将达16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5%,中心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50万人,中心城区远期目标是,发展到15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桂平市城区人口达到25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以上,平南县城区人口规模达到20万人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以上。二是推进小城镇群建设,形成具有临江经济特色的区域城镇群,充分发挥城镇群快速集聚产业和人口的作用。重点发展二级公路旁以及西江沿岸的小城镇建设。三是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通信、电力、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提高城市品位,增强承载功能,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依托。

第四,建设产业对接的高速通道。我们按照“对内提高自身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对外增强基础设施衔接能力”的要求,着力进行以下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全力配合自治区做好贵港过境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的立项建设,特别是配合做好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贵港段(约165.5公里)、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贵港段(约82公里)、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贵港段(约96公里)、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贵港段(约150公里)等快速路网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加快推进与东部地区以及北部湾经济区交通网络的对接,更好地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和北部湾经济区的带动辐射。二是加快港口建设步伐。引进印尼爱凯尔公司投资8亿元对贵港港务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加快建设贵港港二期、三期工程,不断完善已经开通了的广州“穿梭巴士”贵港支线,港口功能逐步完善,货物吞吐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工程进展顺利,总投资8.2亿元的西江航运枢纽桂平船闸二线工程已经动工建设,这两个项目完工后,贵港到梧州常年可通航3000吨级货船,贵港到南宁常年可通航1000吨级货船,我市承东启西的大通道优势和内河主枢纽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第六,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根据区域分工,立足港口优势和区位优势,将我市打造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为此,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科学规划、明确定位、合理布局、规范用地,通过合作投资、联手开发、利益共享等办法,努力把工业园区办成产业集群、土地集约、资金集中、项目集聚的平台,建成产业转移的集聚区和工业发展的增长极。目前,贵港市江南工业园已有17家企业入驻,投资额11.**亿元,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58亿元,创税2881万元;桂平市长安工业集中区已有13家企业入驻,投资额17.62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77亿元,创税2897万元;计划建设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目前在建47.7万平方米,已投入使用7万平方米。二是针对当前我市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承接产业能力仍然有限的现状,我们规划布局了西江产业园。该园区规划范围总面积为3752.43公顷,其中东区面积1622.98公顷,西区面积2129.45公顷,主要利用西江农场的国有土地,由贵港农垦局和贵港市政府联手开发建设,功能定位为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三是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促进大流通”的要求,正在着手规划建设面向珠三角、服务北部湾的现代物流基地,为接受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带动辐射创建平台和载体,通过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临江产业,带动临江物流、临江农业、滨江旅游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港口与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的功能整合,推动贵港沿江经济带快速崛起。

第七、选准产业承接点。一是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我市土地、劳动力、用水、用电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具有综合成本优势,有利于承接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建玮电子等一批投资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正在建设,贵宝鞋业等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二是利用资源优势承接精深加工产业转移。我市农产品资源比较丰富,而且拥有建材、有色金属等特色资源,对于承接东部资源精深加工型产业,发展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非常有利。其中,羽绒业是我市一个亮点突出的特色产业,羽绒的销售量占全国的40%,港南区荣获“中国羽绒之乡”称号。我们认真打好这一特色品牌,与东部地区特别是浙江省的优势企业联合,依托江南工业园,以“园中园”的模式规划建设“羽绒城”,加快发展羽绒深加工业。去年以来,共引进恒源、广盛等10家羽绒企业,主要制造羽绒服装、枕具等羽绒产品。三是利用西江黄金水道承接大进大出的产业转移。西江黄金水道,既是贵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贵港融入多区域合作的重要桥梁。水路运输成本比陆路运输低2至4倍,对水泥等大进大出的产业发展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几年来,华电、华润、台泥等大型企业集团之所以下决心到我市投入巨资办企业,主要是看中贵港拥有并可以充分利用西江这条黄金水道。我们将继续利用好这条水道,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北部湾经济区的交流与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辐射,有针对性地引进大进大出的产业,积极发展临江工业和物流产业。四是利用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我们将依托现有的建材、糖纸、电力、冶金、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基础,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努力实现以主导产业(或产品)为龙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产业集群,着力打造能源基地和加工制造基地。五是利用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我们将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力度,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方向,搞好产业布局和定位,促进关联企业、项目之间合理集聚,资源共享,配套协作,增强园区聚集力和吸附力,形成承接产业转移的“洼地”效应。

第八、实施桂中治旱工程,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桂中治旱涉及南宁、柳州、来宾、贵港、玉林、梧州等18个县市区,1800万亩农田,直接受益人口1160万。自治区政府决定以东巴凤基础设施大会战、边境基础设施大会战、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决心搞好桂中治旱工程,利用5—10年时间,把桂中原有的水利灌溉提高到历史最高水平。我市5个县市区均被列入桂中旱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范围,耕地面积550多万亩,我们要根据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好总体规划,项目申报及相关评估论证工作,积极争取自治区的大力支持,竭尽全力做好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工作。

第九,加强节能减排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加快发展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强化产业政策规划的指导作用,严格控制国家限制的高耗能产品发展,加快淘汰技术水平低、消耗高、污染大、安全生产无保障、产品质量低劣的企业。对引进和建设的项目实施环境测评,从源头上削减污染源,减少或者避免项目对环境产生新的污染。同时,要进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考核和监督,定期对各重点用能企业进行能耗统计、分析和通报,确保“**”节能减排降耗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依法加强环境保护,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治理与开发并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严格控制新的污染源,突出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治理,初步建成“生态城市”和“生态家园”,给人民生活提供舒适、美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