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电教片制作交流
时间:2022-11-18 02:05:00
导语:党员电教片制作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员电教片的制作是一个创意过程,一部片子能不能达到如期效果,制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结合党建实际,遵循电视规律,更新制片观念
第一,要确立“用画面语言表达电教片主旨”的观念。过去,电教片创作存在“先写解说词后补拍画面”、“声画两张皮”、“声画表意重复”等问题,违背了电视制作规律,严重削弱了党员教育电视片的教育效果。因此,要遵照电视传播基本规律,在充分发挥形象、生动的画面语言的表意作用基础上,灵活调动其他表达元素,实现“视”与“听”更好结合。第二,要确立“以受众为中心”的创作观念。党员教育电视片必须以“以受众为中心”,才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电教片的制作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分析和把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理需求,紧跟电视发展潮流,在进行“精、准、特”的立意构思后,运用现代拍摄编辑技术,采用多种表现手法,用好诸多视听元素,把受众喜欢的人和物及时、真实地收入镜头、送上屏幕,增强电教片吸引力、渗透力。第三,要树立“跳出党建制作电教片”的观念。以前制作的电教片更多集中在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上,这种基于对“党建”狭隘理解之上的单一性宣传的做法,实际上压缩了电教片的创作空间。因此,要注意反映党建工作热难点问题的好做法,要反映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展、各类经济组织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情况,关注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拓宽创作空间,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践行“三个代表”的生动场面真实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二、学好用活理论,遵循制片程序,确保制片质量
第一,做好前期工作,打牢制片基础。前期选题、立意、构思及提纲、脚本撰写等前期筹备、策划工作是制作电视片的前提和基础。在制片中,认真把握好制片选题,做到立意高、开掘深,以合适的创作角度和运用解说、对比、象征、逻辑关系、矛盾冲突等结构手法进行构思,并把立意、构思的意图贯穿在拍摄提纲、脚本、素材之中,前后连贯、浑然一体,打牢制片基础。第二,科学构图摄影,确保画面质量。一是按秩序、章法和主次构图。合理选择搭配、精心布置处理画面构成因素,做到主次分明、相互映衬,形成严谨、生动、流畅的景象画面。二是充分合理运用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等拍摄角度的变化,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和实现创作意图,让人得到艺术的陶冶和视听感觉的满足。三是正确使用自然光及人工光线,满足摄影技术对照度的基本要求,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完成好画面的基本造型。第三,搞好后期编辑,做到善始善终。制片后期编辑主要包括镜头剪接、写解说词、配音、复制拷贝等。要对拍摄的影片录像素材进行剪裁、组接,编辑人员要熟练运用非线性编辑系统亲自动手剪接镜头,以便直接在镜头的组接工作中体现原来的构思,取得预期的效果。要把同期声的段落在编辑机上完成声画合成工作,使得声音和画面上的口型、动作同步,并整理好配乐制作的方案,认真指导、组织音乐、音响工作人员,完成配乐、配音响效果和录制解说等扫尾工作。音响编辑要注意声画的综合处理,正确处理音乐、解说、效果、同期声的关系,使得这些元素间以一种连贯、交替、补充、呼应以至冲突的方式有机联系在一起。
三、把握重点环节,掌握制片技巧,增强电教片观赏性
第一,采访要实现“家常”化。要采用“聊天式”、“拉家常”提问,从被采访者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问起、细节问起、情节问起,在友好、轻松、自然、平等的气氛中,让老百姓说心里话、让干部说家常话。第二,剪辑的画面要“不留痕”、“吸引人”。电视画面不要去无谓地追求绝对的原生态,而要掌握、运用现代编辑技术的技巧对电视片画面进行“不留痕”的“美容”能够抓住“受众”。第三,避免“口号式”、“概念化”的说教。解说语言要“平民化”、“生活化”,要将口号和大道理翻译成具体的事儿,注意叙述的技巧,先藏后扬,让党员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教育。第四,合理搭配“解说”与“画面”。画面与解说词的搭配:要做到最重要的画面尽量不与最精彩的解说词“联姻”,重要的解说词放在非叙事性段落去。这样,两种精彩的元素互不干扰、减少冲突,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