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交流
时间:2022-11-17 07:16:00
导语: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审慎地推进,从而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统一认识,解决“为什么改”的问题
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与农村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进行这一改革,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紧迫需要。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分配关系逐步规范,新的农村税费制度初步建立。但从长远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许多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突出的是财政供养人员多。如果不痛下决心,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和人员,农民负担势必反弹。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无法回避的“坎”,是必须闯过的“关”。
二是改革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紧迫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不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机构设置层次过多,部门职责交叉重复,工作效率低;政企、政事、政社不分,政府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管得过多;行政执法随意性大,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长此以往,势必背离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危害党的执政基础。从体制创新入手,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制度保证,已成为势在必行的现实选择。
三是提高乡镇干部整体素质的紧迫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竞争意识和参政意识不断增强,这对乡镇干部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乡镇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农村发展的新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
二、明确内容,解决“改什么”的问题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两减”:减轻农民负担,减少财政支出;“两提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两发展”: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根据这个目标,省委、省政府出台了省委17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改革内容。
推进乡镇行政机关改革。一是明确乡镇职能。乡镇政府主要职能是:落实国家政策,严格依法行政,发展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乡镇设党委、人大、政府三个领导机构,不再设政协机构。二是实行领导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每个乡镇党委设委员7-9名。其中,党委书记原则上兼任乡镇长;党委副书记3名,1名兼任人大主席,1名兼任纪委书记,1名兼任常务副乡镇长;其他党委委员兼任副乡镇长、人武部长、组织宣传委员等职务。三是从紧设置乡镇工作机构。将原乡镇的所有内设机构撤销,按相应职能重新合并,成立党政综合办公室(加挂综治办牌子)、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计生办牌子)3个内设机构。四是严格编制管理。按地域面积、人口、财政收入等因素确定乡镇类别,在各县(市区)已核定的乡镇行政编制总额内,一、二、三类乡镇的行政编制分别不超过45名、40名、35名。机关干部采取考试和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全员竞争上岗。
推进乡镇直属事业单位改革。一是将原财政所与经管站合并,重新设立财政所(加挂经管站牌子),属乡镇直属事业单位。编制实行总量控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平均每所17人。二是引导乡镇直属事业单位面向市场转换机制。除农村中小学、卫生院外,乡镇以提供经营性服务为主的直属事业单位,在清退非在编人员的基础上逐步转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或中介服务机构,原来承担的行政职能分别并入“三办”。行政执法职能由县(市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公益性服务职能由财政提供经费保障,经营性服务职能走向市场。三是规范设置县级延伸、派驻乡镇机构。县级法院、公安、司法、国土资源管理、交通、林业机构可延伸、派驻到乡镇,原则上实行区域性设置,精简人员,定编定岗。每个乡镇延伸、派驻机构加上财政所人员编制不超过40名。四是建立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后,事业单位人员全部进入社会养老保险,有条件的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置换身份。
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扩大乡镇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中,逐步推行党员群众推荐、党代会和人代会选举的办法产生乡镇党委和政府班子成员,对党委书记、副书记进一步试行乡镇党代会“差额直选”。二是建立健全乡镇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公开办事依据、程序和结果,让群众依法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三是依法规范乡镇干部行政行为,强化民主监督。
推进乡镇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改革。严格规范乡镇干部职务消费行为,对公务交通、通讯、接待等职务消费,实行限额管理或货币化管理。
对以上四项改革,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现在全省已开展了乡镇行政机关改革,省里抓的7个试点县(市区)正在进行全面改革。
三、把握重点,解决“怎样改”的问题
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内容多,难度大。为了保证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我们重点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统一政策。一是统一机构编制政策。制定下发了《关于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机构编制工作实施意见》。二是统一乡镇事业单位转制政策。乡镇以提供经营性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转制后,人员退出事业编制,实行合同化用人管理制度。三是统一社保政策。省政府出台了《湖北省试点县(市区)乡镇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意见》,对参保对象、保险种类、缴费标准、缴费方式作了明确规定。四是统一对具体问题的处理办法。对人员分流问题,明确乡镇行政机关分流人员发基本生活费,不参加社保;对财政所、经管站全额财政拨款的分流人员发基本生活费,或鼓励置换身份;对财政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只办理养老保险,目前原则上不搞身份置换。
规范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政策公开,方案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
突破难点。〖HT4F〗一是妥善搞好人员分流。坚持“以人为本”,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帮助和支持他们开拓新的就业渠道。二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化服务事业。乡镇事业单位转制后,既走向市场,又承担服务功能,实行“两脱钩”、“四不变”,即单位与政府脱钩,人员供养关系与财政脱钩;接受政府指导不变,接受行业管理不变,服务功能的性质不变,公益性事业财政扶持不变。公益性事业政府出钱,市场运作,钱随事走,以钱养事;经营性服务全面走向市场。三是多方分担改革成本。总的原则是,各地自力更生为主,省里适当支持为辅。改革成本以县市为单位统筹考虑。省财政对改革的直接支持,主要是提前给予2007年以前一般转移支付补助;对分流在编在册人员给予一次性人均4000元奖励补助。去年省财政对7个试点县(市区)给予提前借用2005——2007年转移支付1.2亿元,对改革起到了激励和推动作用。
办好试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没有现成经验,需要在试点中探索。省里选定了有代表性的咸宁、老河口、安陆、麻城、监利、洪湖、天门7个县(市区)进行试点,为全省改革积累经验。省里组织了7个指导组,分赴试点县(市区)帮助工作。监利县是湖北省困难最多、改革难度最大的县,通过改革,21个乡镇的领导机构由84个减到63个;内设机构由105个减到63个;党政班子成员由301人减到186人;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由1302人减到856人,分流437人,比例为34%;全额吃财政饭的财政所人员由773人减到357人,分流416人,比例为54%。
- 上一篇:编制监管转变经验交流
- 下一篇:国家机构编制MIS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