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化工商经验交流

时间:2022-11-09 01:37:00

导语:法制化工商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法制化工商经验交流

2007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周伯华局长在工作会上报告中,总结回顾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恢复建制3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提出了“三个基本建立”:即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义市场经济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管的工商干部队伍。由此可见立法立规对工商事业发展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至关重要。武汉市工商部门从大力推动立法立规入手,先后由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20*年)、《武汉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办法》(2007年)、《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2007年),以法制化推进工商工作规范化,将工商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轨道,做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监管与执法的统一,促进了工商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使武汉工商工作迎来了历史上最好时期。

一、推动立法立规的背景

2001年国务院“三定”方案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政府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部门,十三项职责中有十二项职责的前题是依法履行,因此加强工商部门法制化建设是工商事业的的基石、是工商工作的基础。

一是依法行政的需要。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其载入宪法。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依法治国就是要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首要任务和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代表政府行使公权力,对公权力只有“法有规定才可为”,因此可以说依法行政既是对工商工作的最高标准,同时又是最低要求,依法行政是工商工作的“生命线”。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武汉是我国中部唯一的特大型城市和长江中游商贸金融中心,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全市现辖13个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常驻人口858万。武汉又是我国“经济地理中心”,以武汉为圆心的公、铁交通干线辐射上海、广州、北京、成都,均在朝发夕至之列。2007年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100亿元,连续四年保持14.5%以上的增幅,财政收入达到630亿元,成为全国14个进入3000亿GDP俱乐部的城市之一。截止2007年底,武汉市共有市场主体448,516户,其中个体工商户319,322户,占71.20%;私营企业93,385户,占20.82%;内资企业33,325户,占7.43%;外资企业2,484户,占0.5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300亿大关。市场交易的繁荣和市场主体的发展迫切需要工商部门加强商品交易市场管理、商标注册与保护、合同格式条款的管理等工作。

三是有立法立规条件。武汉市是湖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且1994年2月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为全国十五个副省级市之一。《立法法》规定:“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同时还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其中较大的市包括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按照《立法法》的规定,武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具有立法立规权。

四是促进工作的需要。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按照2010年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时间表,我们工商工作由于政策性、法律性强,涉及范围广,虽然工商部门执行的法律、行政法法规、部门规章有400余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执行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滞后、矛盾、空白等诸多情况,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促进工商工作由“收费型”向“监管型”转变,实现监管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治理向日常规范转变,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地方立法立规的有利条件,完善工商法规体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领导高度重视。以武汉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清同志为主的“一班人”认为,法规法章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要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必然要建立和完善法规体系。积极参与立法立规工作,将成熟的制度上升为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是一件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特别是吴清局长带头围绕履职过程中发现的法规薄弱环节开展深入调研,利用自已作为市人大代表的身份积极提出立法立规建议,在每一年的工作报告中均有一个部分强调立法立规工作。如2006年1月30日,他在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推动立法立规,加强法制建设。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强全市工商系统法制建设工作。今年努力推动《武汉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办法》和《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通过我市地方立法机构的审议”。2007年1月24日,他又在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法治化建设。去年我们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今年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要围绕履职过程中发现的法规薄弱环节开展深入调研,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积极提出立法建议。今年要争取出台《武汉市取缔无证(照)经营实施办法》,把无证(照)经营专项整治工作中好的做法坚持下去;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市场主体的大发展,出台《关于突破性做好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武汉市广告业发展规划》”。

二、简要立法立规经过及效果

立法立规是一项十分重大而严肃的工作,必须履行十分严格的程序,武汉市工商部门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抓住起草、调研、论证、通过、实施等环节,在实践中主动作为、乘势而为、奋发有为,赢得立法部门的认可。

以业主负责制为突破口实现商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20*年8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就市工商局起草的地方性法规——《武汉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草案)》举行了立法听证会。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场开办者、消费者代表,主要就《条例(草案)》中关于法规调整的范围、市场开办的条件以及开办者、经营者义务和权利等作出的规定是否适宜发表意见。9月25日,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37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了《武汉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草案)》,该地方性法规经由省人大常委会批准,于2004年1月10日实施。《武汉市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条例》在市场开办者即业主的职责中规定“制止入场经营者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其他扰乱市场经营秩序的行为”、“市场开办者应当与经营者依法签订合同,依照合同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以及出售商品和提供相关服务的质量实施管理”。这一规定比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中规定“市场开办者食品质量责任制度”早2年,比《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规定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产品安全管理责任早4年。武汉市工商局按照《条例》要求,制定了具体推行市场业主负责制实施方案。目前,在全市623个商品交易市场中全面落实市场业主负责制,工商部门从监管个体经营者向监管市场业主延伸,督导市场业主建立“一栏、二账、三制”(即信用公示栏,进、销货台帐,质量承诺制、重要商品备案制、重要商品索证索票制),强化市场业主、经营者质量责任意识,从源头上确保商品质量。截止目前,市场《业主负责制责任书》和《诚信经营承诺书》签订率进一步提高,“一栏二账三制”建立率达98%。市场出现“三多一少”的可喜局面,即业主参与市场监管的多了,积极配合工商部门执法的多了,主动制止经营户售假的行为多了,消费者对市场的投诉少了。

以格式合同条款监管为切入点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从2002年以来,市工商局对全市3,000多家企业开展了“企业合同管理状况调查”、“企业信用状况调查”等一系列调研工作。在2004年,开展对公用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合同格式条款的摸底调查及备案监管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合同格式条款使用的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市工商局成立了专门的起草小组,起草并向市人民政府报送了《办法》(代拟稿)。在市政府法制办的指导下,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数易其稿,形成了《办法》送审稿。《武汉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办法》经2007年11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主要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对提供方与消费者订立的合同格式条款进行监督,且重点是对客观上处于垄断地位的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使用合同格式条款的行为进行规范调整。2007年,市工商局、市消费者协会、市合同信用促进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格式条款监管及点评活动的通知》,历时8个月,共收集各类条款367条,涉及20多个行业和领域。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达到了促进问题解决,督促企业规范合同格式条款的目的。同时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物业管理合同格式条款备案专项执法检查活动,检查对象为辖区大、中型楼盘的物业管理企业合同格式条款的备案情况。在这次专项检查活动中,共出动人员523人次,车辆97台次,检查大、中型楼盘物业管理合同格式条款1,238份,其中已备案1,056份,备案率达85%。今年,全市工商系统按照《武汉市合同格式条款监督办法》要求,加强对合同格式条款的备案监督,继续开展格式合同点评活动,引导经营者健全行业规范,搞好企业自律。

以著名商标认定为中心环节推动商标品牌战略实施。《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在起草过程中,市工商局参考借鉴了外省市有关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的立法实践和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形成代拟稿上报市政府,后又会同市政府法制办,经过征求各区人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并数次修改后,形成送审稿。经2007年11月19日市人民政府第2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8年1月5日起施行。市政府还以武政[2007]64号文件印发了市工商局上报的《关于推动实施武汉市商标品牌战略的报告》,将推动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纳入区级绩效目标管理范畴,出台了对获得驰名商标、湖北省著名商标、武汉市著名商标认定的企业给予奖励等13条政策措施,成立武汉市商标品牌协会,将著名商标作为全国驰名、本地知名中心环节来抓。去年,武汉健民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龙牡”商标、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武钢WG及图”商标、武汉猫人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的“猫人及图”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并由市政府对获得驰名商标认定的企业给予奖励。经过今年初的宣传、发动,认定市著名商标活动正逐渐成为全市很多企业关注的热点。仅3月份,全市工商系统共接受电话或者上门咨询200余起,组织培训企业181家,上门现场指导36家。目前,全市已有近百家企业准备参与2008年武汉市著名商标的认定活动。武汉电线电缆厂“中华”商标、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康牌”商标、武汉江花调味食品有限公司“江花牌”商标、武汉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精伦”商标等已经整理好申请认定的有关材料,正式提出了认定申请。据统计,目前,全市拥有注册商标3.4万件、湖北省著名商标68件、中国驰名商标1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