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召回法律制度思考

时间:2022-11-09 10:02:00

导语:国产召回法律制度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产召回法律制度思考

召回制度(Recall),就是对投放市场的产品,发现由于当时不可预见的设计或制造方面的原因,存在缺陷,不符合有关的法规、标准,有可能导致安全及环保问题,厂家进行回收、改造或处理,以消除事故隐患。我国《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是我国第一个以规章形式进行召回的规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立产品召回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就召回制度设计谈几点浅近看法,供同仁们参考。

一、当前产品召回制度进展

近来“产品的召回”常常闯进媒体视野,从各大汽车巨头,到柯达尼康的数码相机,从波音的燃油泵,到富士通的个人电脑、索尼的电视机。“召回”暗示着巨大回收成本和企业形象危机,稍有不慎,相关公司随时都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在欧美国家,产品投放市场后,如果发现产品在设计或制造方面存在缺陷,或不符合当地的法规标准,或可能导致安全和环保等问题,生产商必须向主管机构和消费者通报情况,并对问题产品进行回收改造,以杜绝事故隐患。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始于1966年美国的《国家交通与机动车安全法》。该法规定,汽车制造商在发现其产品由于设计或制造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缺陷,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有可能带来安全或环保问题时,有义务公开汽车召回的信息,将情况通报给用户和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免费维修。美国实施汽车召回制度后,已经召回了2亿辆汽车,美国国内汽车的质量及安全性都有了极大改善,交通事故也得到了有效遏制,这些措施又相应地推动了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近40年来,美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对象从汽车逐步拓展到多项涉及消费者安全和健康的产品,包括玩具、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除美国之外,目前实行召回制度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但由缺陷汽车造成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频繁。20**年3月,国家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这是我国在立法层面上首次确认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日前出台的《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或者服务,并报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已经售出的商品,还应当立即告知消费者,并召回该商品进行修理、更换或者销毁;对已经提供的服务,还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该条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此前,福建省工商局依据《消法》在20**年国庆期间,开展了三次不合格食品下架召回行动。从经济立法到执法实践,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的关注,然而作为一项从国外移植过来的法律制度,虽然国外的立法和学术研究均已相对成熟,但它对于我国企业和消费者而言仍然是陌生的,无论是企业界还是学术界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也还不够深入。对经营者来说,其从事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对缺陷产品实施“召回”需要花费一大笔费用,消费者还会因为经营者的“召回”行为而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产生怀疑乃至拒绝。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还不够成熟、不够理性,很多消费者都有这样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经营者存在缺陷产品就是经营者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存在缺陷。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加上竞争对手常常利用这种机会大肆做文章,导致许多经营者都不敢正面提到产品等方面的缺陷,只能等出问题了,私下维修或“免费服务”来解决。

随着开放程度的加深,大批国际知名的企业、大量的产品会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法律法规的欠缺,不仅仅是导致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类似曾经出现的某个品牌的召回只在其他国家实施,而遗漏中国市场的情况终将还会发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仍将不能避免,外国公司在中国召回汽车抑或其他产品却遭遇了“不知道找什么部门,不知道找谁,也不知道依据什么法律”的尴尬还会出现。所以说,在我国建立召回制度的确是迫在眉睫。

二、建立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必要性

(一)建立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目前,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劣质产品,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隐患,甚至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事故。而实行产品召回制度,将促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使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从而降低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性,有利于拉动消费,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

(二)建立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实行产品召回制度,对经营者来说,同样利大于弊。产品召回制度反映了现代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那就是“顾客就是上帝,信誉就是生命”。尽管召回制度会给经营者增加暂时的成本开支,但是这也是维护企业形象和长远利益的需要。首先,实行产品召回制度,将打消消费者的心理障碍,鼓舞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对消费起到刺激作用,使潜在的消费者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其次,产品召回制度,对经营者有一个互动作用。实施召回可促使经营者调整企业战略,缓解与消费者的对立和冲突,从而推动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商业信誉,提高市场的认知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再次,实行产品召回制度,对于优化市场结构,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格局,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召回制度施行后,一些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综合竞争能力弱的企业可能面临出局的危险。所以,召回制度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机制,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的市场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和谐市场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三)建立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有利于保障产品召回工作实施

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发现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存在严重缺陷,即使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仍然可能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应当立即向有关行政部门报告和告知消费者,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因其对“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无具体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凭此规定难以从法律上来保障产品召回制度的贯彻实施。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以公告形式召回缺陷产品。可以预见,今后对缺陷产品进行召回的事件将会越来越多,仅靠相关部门以公告的形式,而在法律法规不完备情况下实行产品召回,既不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也不符合加入WTO后加强法律透明度的要求,因而需要尽快建立我国的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四)建立产品召回法律制度有利于维护我国消费者国际经济利益

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各项制度也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当然包括在国际上通行的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然而,更多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见诸报端的是国外的产品对我国的消费者实行“中外有别”的政策。如在2002年5月,广州本田宣布为1999年8月前出厂的3560余辆广州雅阁轿车进行免费检查修理,日本本田汽车公司消息,决定在全球召回250多万辆存在点火器隐患的汽车。但本田汽车中国办事处和广州本田表示,中国市场不在召回的范围之内,只是建议中国用户送车到特约维修店检修。另外,德国奔驰、日本日产、日本丰田等汽车公司在进行全球召回的时候都表明“中国市场例外”,因此这些汽车生产商对中国消费者和其它国家的消费者承担的责任完全不同。外国汽车厂商在缺陷车处理问题上实行“中外有别”的做法,过去曾经被理解成对中国消费者的歧视,其实重要原因是中国缺乏一套产品强制召回的法律制度,从而导致外国厂商“合法”地歧视了中国消费者。随着经济的发展,有更多的国外产品将进入我国国门,为避免上述事例的发生,为保护我国消费者的国际经济利益,确有必要建立我国的产品召回法律制度。

三、产品召回制度的构筑

对产品实行召回,仅靠经营者的自觉远远不够,当务之急是抓紧法律、法规方面的制定。在我国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法律主要有《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做出了政府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定,但针对缺陷产品的防范和处理的规定过于原则。法律上的盲点导致了对缺陷产品管理的低效与无序,所以应尽快建立并完善产品召回方面的专门法律制度。

(一)建立生产者和销售者备案登记制度

企业是产品的制造者,及时召回缺陷产品,可避免发生更大的问题,不论从经济上还是从品牌形象上都是有好处的。召回缺陷产品,一直到问题解决,这无疑等于告诉消费者和社会: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企业在设计产品的时候要以人为本,对于涉及到人身安全的产品设计,不但要符合国家的强制标准,在正式投产推向市场前还要进行科学的测试及评估,对设计、制造资料要长期保管,必要时还应主动提交给有关行政主管机关备案。政府管理部门对于涉及到人身安全的重要产品如汽车、婴儿奶粉、医疗产品等,应当强制企业将有关资料提交备案登记。

(二)建立消费者跟踪和政府监督制度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营销环节不规范和连接不紧密的问题,经营者对消费者没有立册登记,使经营者召回难以实行。如日本某汽车公司于2002年5月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200多万辆车,但在中国召回时却遭遇了“不知道找谁”的尴尬,最后只好通过中央电视台播出有关声明寻找车主。缺陷产品召回涉及到销售,政府管理部门对于重要产品的销售应依法监督经营者收集客户资料,必要时可责令经营者提供客户资料备案。

(三)建立公正、科学的检测制度

建立统一、科学、权威的检测监控体系是建立召回制度的基础。也就是说,是否有一个公正、权威和独立的常设机构来对产品的质量缺陷进行检测和认定,对于召回制度这个“新生儿”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只有如此,才能明确区分产品到底是“系统性缺陷”,还是“偶然性缺陷”。由于设备不齐全、制度不完善、技术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目前国内的检测机构与国外差距很大,导致召回制度可能面临这样一种尴尬:即使有问题也检测不出来。由此看来,建立公正、科学的检测制度是实行产品召回制度的当务之急。

(四)建立产品公开召回和情况汇报制度

缺陷产品经检验确定,就应调出有关的设计、制造和客户资料,并对缺陷产品的数量和销售范围进行估算。经营者制定的召回方案和具体实施步骤应依法向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报告,经审查批准后由经营者实施。

召回缺陷产品,可以将损害防范于未然,有关行业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工商联饮料食品商会已经制定并且实施严格的产品召回规则。该商会已经拥有自愿参加的会员企业400余家,占该市饮料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二。发现存在问题的产品后,商会将调出相关企业的全部档案资料并监督企业将流入市场的该批商品全部召回。经营者应向社会公布经过备案批准的召回信息,政府也要跟进监督。事后,经营者还应当将有关召回的整个过程形成书面材料报告主管部门。

(五)建立社会监督和信息反馈制度

经营者自行对缺陷产品实行召回的,应认真听取消费者、行政管理部门、新闻媒介的意见并及时改进。社会的监督可促使经营者实施召回。政府管理部门对经营者的召回,应通过缺陷产品信息处理系统对召回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处理意见。

(六)建立主动召回、指令召回、强制召回相结合制度

在国外,召回制度之所以得以实行,其实并不在于他们更讲商业道德,而是制度的必然。因为经营者一旦拒绝召回,那么政府罚款,消费者诉讼赔偿,经营者信誉受损等,将使缺乏诚信的经营者付出更多。经营者自行发现其产品缺陷,或者通过政府管理部门获知缺陷存在,可依照主动召回程序的规定实施缺陷产品召回。经营者在获知缺陷存在而未采取主动召回行动,或确认经营者有隐瞒产品缺陷、以不当方式处理产品缺陷的,或经营者未将召回计划向政府管理部门备案即行召回的,政府管理部门应当要求经营者按指令召回管理程序的规定进行召回。对于拒绝接受指令召回的,政府管理部门依法向社会公开的同时强制召回,并施予相关的行政处罚。消除缺陷产品对社会造成的不合理危险,维护公共安全、公众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实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并通过相应的法制化监控得以具体落实,是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和加入世界经济所必须走的路子。

(七)建立产品召回宣传制度

一是行业领袖品牌以身作则,率先做出示范。二是经营者与政府管理部门联手,联合打击故意颠倒是非、诽谤“召回制”的不正当竞争者,惟有这样,诚实守信,对消费者负责的经营者才有信心实施“召回”。三是消费者必须尽快“成长”起来。全面认识“召回”,认真对待“召回制”,转变自己的片面观点,跟上时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