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思考

时间:2022-11-04 04:29:00

导语: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思考

为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适应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根据中央和省关于人才强国、人才强省的战略部署,结合**实际,现就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作如下决定:

一、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根本保证

1、人才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时代,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最重要、最宝贵、最关键的战略资源。实现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目标,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这几年来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人才总量偏少、分布不均、竞争力较弱的问题十分突出,人才紧缺仍然是影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迫切需要我们深刻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把人才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以人为本,走人才强市之路,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是新时期我市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在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中,把人才作为推进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力提升我市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坚持人才战略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协调,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管理制度及完备的人才市场体系,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努力造就上百万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数十万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我市建设成为与现代化大城市相适应的人才强市。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以促进发展为出发点,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人才结构调整和优化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着力构建目标、政策、培养、市场、保障五大体系,努力建设数量较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为我市加快建设大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到2010年,力争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年均增长12%以上,每万人中人才数力争达到1000人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总数的比例力争达到15%以上。在若干区域建成人才高地,若干单位成为人才基地,在传统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形成若干优势人才群体。

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3、加快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的培养。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企业家队伍。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在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人文社会科学拔尖人才队伍。抓紧培养一批我市急需紧缺的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4、加强人才能力建设,健全分类培养体系。围绕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采用继续教育、短期培训、专题讲座、外派学习、挂职锻炼、境外培训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人才的能力素质。进一步拓宽培养渠道,采取政府引导、行业指导、单位自主、个人自愿的办法,积极探索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和外向型人才的不同培养方式,建立健全种类齐全、层次多样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用人单位在教育培养中的主体地位。制定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和监督办法,提高人才培训质量。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程。着力提高企业员工和农民的职业技能。

5、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在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师范学院向综合性大学迈进的步伐。积极支持和鼓励发展民办高校。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吸引外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兴办分校分院、研究所,积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大力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建设好一批示范性职业学校。抓好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的建设,使之成为党政人才教育培养的重要基地。

三、用好用足现有人才,积极引进急需人才

6、重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加大现有人才的培养和开发力度,充分调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盘活用好各类人才资源,切实避免现有人才的流失、闲置和浪费。重视青年人才、妇女人才和党外人才的培养。实施党员人才工程,开发党员人才资源。注意发挥离退休人才的作用。

7、破除人才流动障碍。进一步打破各种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消除人才的地区、部门、身份、所有制限制,疏通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之间、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人才的流动渠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8、创新人才流动方式。进一步发挥柔性引才机制作用,积极采取以“个别引进、团队带动引进、项目联动引进”等形式和调入、聘用、兼职、合作研究、学术交流、技术指导、技术入股、技术咨询以及领办、自办、合办、承包各类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办法,吸纳外来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四、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

9、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进一步贯彻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完善党政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逐步形成干部队伍更新交替机制,努力实现党政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监督等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全面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聘任制、试用制、任期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和调任制度,完善绩效考核。

10、改革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进市场机制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加强企业经理人的职业化建设,实行董事会聘任制和契约化管理。拓宽选人视野,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到企业任职。

11、建立和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规范按需设岗、竞争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工作,促进事业单位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在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中引进竞争机制,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区别情况分别实行聘任、选任、委任和考任。

五、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提高人才市场化配置水平

12、建立开放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规模经营、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形成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的人才信息网络,促进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整合和贯通。鼓励外地中介机构来我市开展业务。建立和完善人才信息库和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监督管理。

13、完善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各类人才的调节功能,完善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和人才引进信息制度,定期人才需求预测白皮书。制定和实施我市紧缺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进一步落实用人单位和人才的自主权。重视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大力开发和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两种人才资源,提高人才工作的开放度。

六、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进一步释放人才内在活力

14、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坚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更新人才评价标准,对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人员的评价,应打破学历、资格、职称、身份的限制。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专业化的人才测评考核体系。积极探索主体明确、各具特色的评价方法,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建立党政人才素质评价体系和实绩评价体系,扩大考核评价的覆盖面和民意在党政人才评价中的作用。建立人才资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发展社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全面推行专业技术职业资格制度。

15、创新人才奖励机制。完善现有的人才奖励制度,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奖励。支持国内外各种组织和个人在我市设立专门人才奖项。定期评选奖励一批重才爱才的先进单位。

16、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重实绩、重贡献,向重点和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奖金分配制度。落实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改革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

17、健全服务保障制度。加快建立公共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公共人事档案管理服务系统。全面推行人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七、创优人才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18、优化政策环境。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放宽户籍准入制度,推广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工作居住证制度。对引进的人才及其随迁父母、配偶、子女,准予在市内任何地点入户,并妥善解决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事业单位引进的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才可暂时超编进入,以后逐步纳入编内管理。引进人才的专业技术职务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自主聘任。积极解决引进人才住房问题。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科研支持力度。

19、优化创业环境。建设和运行好市县两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促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规划建设**南太湖科技城,吸引国内外大院大所来湖设置科研开发机构,实现人才的团队引进。抓好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教育园区、特色工业园区、农业高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

20、优化社会环境。加大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宣传,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倡创新、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形成爱才、重才、容才、护才的舆论环境。重点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引导各类人才在生产和科研第一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八、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实现人才工作协调发展

21、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人才工作。把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各阶层中的各类人才纳入整个人才发展规划,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在政治上一视同仁,在政府奖励、职称评定、人才培养、社会保障等政策上享有同等待遇。积极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提供全方位、便捷有效的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到非公有制企业创业。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培养力度。

22、加强工人队伍中的技能型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职业院校的培训基地作用,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岗位培训,促进岗位成才。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九、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构筑人才工作新格局

23、健全人才工作领导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完善市领导联系专家和企业家制度。建立完善相对独立、相对稳定的专家和企业家咨询组织。各级决策机构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社会听证和专家咨询等制度。

24、健全人才投资体系。加快形成和完善以政府适当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支持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安排必要的投入,并随财力增长而增长。鼓励和支持社会以及个人自愿捐赠等,多渠道筹措人才开发资金,支持我市人才开发事业。

25、完善人才规划体系。把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和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形势的需要,分阶段制定实施全市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各县区、各行业、各部门也要制定好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的人才规划和实施办法。

26、完善人才工作考核体系。建立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完善人才工作的监测评估体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目标考核和督促检查,把人才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