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先进性教育思考

时间:2022-10-29 05:54:00

导语:农村先进性教育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先进性教育思考

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县立足乡情村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着力实施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核心的“党员先锋工程”,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大力破解“三个难题”,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着眼于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大力破解农民增收渠道不畅难题。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如何在农村体现先进性,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着眼于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检验这一工作的根本标志就是看党员是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我县农民增收普遍存在渠道不宽、信息不畅、技能不强的问题,为此,必须破解这一难题才能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一是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结构型增收。立足做大做优烤烟、食用菌、蚕桑、高效林果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扶持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创办特色产业基地,通过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民促进农民增收。**镇龙义村**年烤烟生产只有20多亩,**年在全村党员的示范带动下,全村烤烟生产面积猛增至500多亩,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仅烤烟收入一块该村人均增收930多元,**年全县烤烟生产面积1.3万亩,实现利税收入275万元,年烤烟收入上万元的农户中党员占97%,全县烟农人均增收840多元。二是加强服务引导,促进劳务型增收。农民外出务工盲目性较大,就业率较低,为了使农民外出务工真正成为一条维持稳定农民收入的有效渠道,党员必须充分利用在沿海发达城市设立的流动党员联系点、乡镇管理站和县流动党委这一组织网络优势,广泛收集外地就业信息,为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农民提供信息服务,主动帮他们联系就业岗位;同时县劳动部门不定期地举办专门针对招收农民工的现场招聘会,把外地的用工企业引到本地与广大农民面对面交流,切实降低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成本。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外出务工农民进行就业技能培训班,每年春秋两季举办颖纫、电脑、服务加工、建筑、机械维修等短期培训班13期(次)以上,培训人数达5000多人。另一方面村级组织对农民工实行民事制,为外出务工人员代办各种证件和其他政策性服务项目。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集聚型增收。我县的城市化率已达30.5%,根据外地经验,城市率达到30%以后,城镇化建设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意味我县的小城镇建设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拉动效应势必进一步扩展,目前急需改革户籍制度、土地征收制和房屋拆迁制度,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使更多的农民从建筑装璜、建材加工与经营、经商办企业等相关行业中获利,在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促进流通型增收。在农村市场经济建设中,流通领域仍是薄弱环节,其根本原因是农村经纪人严重缺乏,而流通环节在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获取的平均利润相对来说较高,农民在这个环节增收的空间很大。据统计,全县参与农副产品贩运的人员只有175人,与全县农业生产规模和消费需求总量极不相称,当前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培养和扶植,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物流产业,实现流通型增收。

二、着眼于发展好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着力破解农民文化活动匮乏难题。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不能忽视精神文明这一块,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务虚的多,务实的少,农民文化活动相对匮乏,因此,创新农村文化工作,满足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也是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题中之义。在欠发达地区,我们认为,要破解农民文化活动匮乏的难题,一是着力挖掘民间文化。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产品历久弥新,当地农民世代传承,但由于受市场化浪潮的冲击,很多优秀的乡土文化被遗弃,而符合当地农民审美趣味的新型文化又未成型,处于文化断层状态,这也是当前困难农村文化发展事业的根源所在。增田镇东湖村,其傩舞文化是全县三大流派之一,多年来一直淹没于老屋尘土中,开展先进性教育后,村里的党员重新组建傩舞队伍,根据当前的农民审美观念重新偏排,并运用市场化经营方式,积极外出演出,两年来,该傩舞表演队已参加国家、省、市、县四级文艺演出共20多场次,也是村里文化活动的重头戏,在“东湖傩舞”这一文化品牌下,相关的文化活动也是好戏连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这套文化大餐中得到最完善的诠释。二是多元互动加大投入。我县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薄弱,加上取消农业税后,很多村的基层组织维持正常运转都成问题,根本无力投资兴办文化事业,而投入不足直接导致文化活动载体严重缺乏,我们在实践中从健全文化服务网络入手,完善乡镇文化网点布局,设立村级文化活动室,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乡村文化市场,组建农村文艺表演团体,组织专场巡回演出,同时政府部门不定期地组织文化下乡活动,形成政府、市场、村级组织三方互动的农村文化运行机制。仅**年,县、乡、村文化建设投入达80多万元,新安装有线电视300多户,建立村落社区图书室、棋牌室40多个。三是打造精品丰富内容。在开展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活动中,我县积极实施精品战略,拒绝文化垃圾等低俗文化和腐朽思想,弘扬主旋律,整理出流坑古文化、东湖武傩、大华山佛教、登仙桥红色文化及北线商业文化等一批文化精品,进一步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内容。

三、着眼于构建和谐农村社会的要求,全力破解农村弱势群众生活困难难题。农村弱势群众在农村改革中承受了过多的成本和压力,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生存压力也随着增加。因此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必须让这部分群众共享改革成果,破解这一难题,必须着力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以结对帮扶为主要形式,以帮扶责任为保障,一是产业帮扶。产业是致富的载体,扶助弱势群体首先应从扶助发展致富产业做起,我们选择一批低成本、低技术含量、投资见效快的产业项目,如毛竹低改、生猪养殖、种菇养蚕等,组织农村乡土人才与之结对定向扶助,直到脱贫。二是技术扶持。定期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并把培训工作列入对乡镇党委、政府的考核内容,通过县乡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外聘专家等多种力量,运用集中培训、现场指导、信函咨询、热线联系等方式,全县贫困家庭每户至少掌握了1—2门实用致富技术。三是项目带动。近年来,我县农村园田化建设、村级公路、退耕还林、大型水利设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一批项目相继开工,为使当地农民不仅在项目建成后受益,而且在项目建设过程获利,在工程实施中,凡技术要求不高的工种均优先安排本地贫困农民就业。通过这种灵活就业方式不仅使农民获得了生活来源,而且还掌握了实用技能。四是社会救济。在积极为农村贫困家庭送温暖活动、发放慰问金的同时,根据不同贫困家庭的要求,缺劳力的组织助耕队为其助耕,缺学费的组织社会捐赠等,使贫困家庭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