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村级干部管理机制思考

时间:2022-10-28 04:54:00

导语:地区村级干部管理机制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区村级干部管理机制思考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东中西互动,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重点城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然而,西部地区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基础设施依然滞后,“三农”问题和城乡就业矛盾尤为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人才不足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人口分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行政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办事公道、作风正派、能带领群众致富的要求,注重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村级组织骨干力量。稳定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探索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并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贵州省黔西县通过建立健全村干部选拔聘用机制、建立完善了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建立村(街居委、社区)干部参加养老补助金统筹办法,有效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促使村干部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确保村干部公平、公正、公开处理村级事务,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

“三选”夯实村“两委”班子

黔西县针对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采取了选派、选拔、选聘等措施,从农村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村级组织骨干力量,不断充实村“两委”班子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一是采取选派的方式。选派县直和乡镇事业单位的大学生干部到村工作,充实新农村建设人才队伍。2006年,我县选派2005年考聘到县直和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的109名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到村工作,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或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选派人员在村工作时间为两年。为鼓励大学生服务农村、服务“三农”,选派人员在村工作期间,执行考聘时的有关规定,履行与用人单位签定的有关协议,工资福利、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正常晋升不受影响;选派人员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均由乡镇和村负责;供给关系在县直单位的,工作籍保留在原单位,供给关系转到所到乡镇(工作期满转回原单位),工资福利由所到乡镇发放,工作考核结果由所到乡镇报原单位备案。通过选派大学生村干部的示范带领作用,不断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确保稳定的基础上,带领群众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协助乡、村党组织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支部书记人选,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尽快把村干部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和“主力军”,把村干部培养成为生产发展的带头人,生活宽裕的带领人,乡风文明的倡导人,管理民主的推动人,村容整洁的管护人,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采取选拔的方式。针对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和农村实际工作需要,黔西县通过在农村优秀青年、退伍军人、村“两委”成员中选拔出部分人员,参加在职培训班,切实提高他们的学历。2006年,黔西县便依托中央电大在县委党校开设了“农村行政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两个专业,招收具有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45岁以下的村干部、村后备干部以及农村实用人才共80名学员。2007年,又招收的60名学员参加畜牧兽医专科班学习。通过在岗培训,为农村培养一大批用得着、留得住、懂科学、有技能、会管理的专门人才和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发展潜力的村后备干部队伍,使他们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带头人、农业生产的带头人、农村科技致富能手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带头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实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采取选聘的方式。选聘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其目的就是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的良性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黔西县为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构建坚强有力的村级党组织和干部队伍、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6年便公开选聘大学生40人进村(社区)工作,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合同管理,聘期2至3年。在管理方面,由县委组织部、人事局负责选聘到村工作的大学生行政管理工作,乡镇、村负责日常管理,人事档案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代管。所有选聘到村的大学生,工资及各种津贴、补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参照国家同类事业单位的同类人员的现行标准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通过选聘到村工作的大学生,将作为补充乡(镇)干部的重要来源,选聘的大学生在农村工作两年以上并经考核合格的人员,在县、乡镇事业单位补充人员时,可以优先考虑;报考公务员的,还可享受省委、省政府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

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激发工作动力

为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村干部服务意识,转变村干部服务观念,提高村千部服务本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结合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实际,黔西县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意见》,围绕新农村建设,人户与计划生育、平安工作、安全生产、党的建设等农业农村主要工作,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和养老补助机制。从2007年1月起,黔西县财政年划拨村干部工资和村级办公经费由原来的年381万元提高到年1000万元。其中827.4万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使村干部的工资从2006年12月30日前的月人平均165元增加到月人平均421元。村干部的工资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构成;117.8万元用于代缴村干部养老补助金;1.6万元用于代缴村干部医疗补助金;53.2万元用于解决村办公经费,确保村干部工作有报酬、养老有补助、医疗有保障、活动有经费。同时,各乡镇完善机制,制定村级事务目标管理责任制,乡村事务发言人制度等有效的刺激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中,黔西县按照“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绩效结合”的思路,综合考虑工龄、学历等,按照村级经济发展情况,实行绩效挂钩结构工资制。乡镇按照年度工作目标,把工作按月或按季度进行细化,认真制定量化考评方案,重点工作单项量化单项考评。推行“月评”、“季评”和“年度综合评”激励机制,“月评”和“季评”的结果将作为年终考核评奖的重要依据,并严格兑现奖惩,乡镇、村干部包组包户到人,责任落实到人。为把各项工作在村抓好抓实,黔西县各乡镇非常重视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加强村级办公阵地建设,为乡村干部创建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干部职工下得去、住得下、稳得住,真正使工作阵地前移,工作重心下移,实现各项工作“村为主”管理模式。一是明确干部基本任务。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现阶段村干部的基本工作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抓好安全生产与平安工作,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和医疗卫生水平,建设和谐村寨;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中心工作。二是合理分配干部工作。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实行工作任务分解、工资报酬量化、具体责任到人。根据各村人口多少、地域大小,基础条件的差异和工作的难易程度,确定村干部报酬总额。各村以组为单位,根据各组的工作量大小和工作的难易程度量化包组干部报酬。乡镇在量化各村工作时,要明确一名工作能力较强的村干部具体牵头负责,牵头责任人在各项工作全部完成后。兑现每月50一60元的报酬。量化到村、到组的报酬,原则上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因工作量发生较大变化可适时调整,实行动态管理。三是科学确定包组人员。各村包组人员原则上由现任村干部自由选择承包。如村干部不愿或无力承包,则由其他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村后备干部或群众承包;对于村干部能力较强的村,由现任村干部竞争承担包组任务;对于有1至2名村干部较弱的村,先由村干部自愿选择承担包组任务,对无村干部承包事务的村民组,则由群众推选,自荐或公开招聘,实行竞争上岗,择优选聘进行承包;若没有村干部或群众承包村组工作的。由乡(镇)党委直接下派在职干部承担包组工作任务。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围绕新农村建设,人户与计划生育、平安工作、安全生产、党的建设等农业农村主要工作,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和养老补助机制。乡镇党委建立村级组织目标考核机制,把年度考核与季度考核和月考核结合起来。实行月目标月考核、季度目标季度考核,通过季度考核(或月考核)计发当季度(或当月)工资,年度考核作为村干部是否留任的主要依据。五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采取村务公开,党员和群众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对村干部履行工作职责。处理村级事务进行监督,重点监督人口与计划生育指标,民政救济、宅基地审批、扶贫项目、减免补贴政策的落实、村级财务,集体资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村级事务是否公开、公正、公平地处理。村党支部建立村级事务一事一议制度,听证制度,“说事”制度,财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村千部履行职责进行有效监督。

明确后备干部对现任村干部的监督职责,发挥后备干部对现任村干部履行职责的质询和处理村级事务的监督作用。六是培养后备干部队伍。乡镇党委要针对村干部队伍的实际,按照与现任村干部职数1:2的比例。建设一支由共青团、妇代会、民兵连等组织成员和群众先进代表组成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村后备干部队伍,待现任村干部离任出缺、不愿或无力承包村级事务、处理事务不公不廉等情况时,及时从后备村干部队伍中选任。同时,要为村后备干部成长锻炼提供条件和机会,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特殊工作让他们完成。适当给予一定的误工补贴。把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适用型”人才。通过村级组织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绩效考核工资制,提高了干部的办事效率,树立了人人都有事业心和责任心的良好风尚,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地促进各项工作的展开。

完善保障机制解决后顾之忧

为保障村(街居委、社区)干部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进一步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参照国家有关养老保险的政策法规,黔西县制定了《黔西县村(街居委、社区)干部参加养老补助金统筹暂行办法》,切实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首先是确定人员的范围。在养老补助金统筹暂行办法中,黔西县把村(街居委、社区)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报酬实行绩效挂钩的干部(已领取退休生活费或养老保险金的退休人员不再参加养老补助金统筹)作为村(街居委、社区)干部参加养老补助金统筹的范围,每个村(街居委、社区)不超过4人。

二是明确补助标准。村(街居委、社区)干部参加养老补助金统筹,按绝对额缴纳统筹金,村(街居委、社区)干部每人每月缴纳养老补助统筹金20元,全额计入个人帐户;县财政按每人每月60元,为参加养老补助统筹的村(街居委、社区)干部缴纳统筹金,纳入养老补助金统筹。村(街居委、社区)干部按规定足额缴纳统筹金,累计满15年以上,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不再担任村(街居委、社区)干部后,可办理领取养老补助金手续,按月领取养老补助金。村(街居委、社区)干部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因村(街居委、社区)换届正常落选、自身原因辞去所任职务的,或因工作原因县财政不再承担养老统筹金的,其个人帐户予以保留,如本人自愿延续缴纳养老统筹金(含县财政补助部分)。缴纳养老统筹金不满三年的不予补助,缴纳养老统筹金满三年不满五年的,按缴纳养老统筹金年限每月补助20元,缴纳养老统筹金满五年不满八年的,按缴纳养老统筹金年限每月补助25元。缴纳养老统筹金满八年不满十年的,按缴纳养老统筹金年限每月补助30元,缴纳养老统筹金满十年不满十二年的,按缴纳养老统筹金年限每月补助35元。缴纳养老统筹金满十二年不满十五年的,按缴纳养老统筹金年限每月补助40元。缴纳养老统筹金满十五年以上的,按缴纳养老统筹金年限每月补助45元。村(街居委、社区)干部按规定足额缴纳养老统筹金达到十五年,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不再担任村(街居委、社区)干部职务的,可办理领取养老补助金手续,每月领取养老补助金150元,本着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每增加一年缴纳养老统筹金年限,其养老补助金每月增加10元。在职村(街居委、社区)干部因公死亡,其个人缴纳养老统筹金和县财政每人每月60元的补助按其缴纳养老统筹金年限全额返还给其法定继承人,并一次性领取。村(街居委、社区)干部2007年届满离任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每月发给20元养老补助金;男年满70周岁,女年满60周岁,每月发给30元养老补助金。任职年限超过十五年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每月发给30元养老补助金。村(街居委、社区)干部男满或超过60周岁、女满或超过55周岁离任,缴纳养老统筹金年限不满十年的,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退还本人,并按缴纳养老统筹金年限,每月补助50元。一次性计发养老补助金。村(街居委、社区)干部男满或超过60周岁、女满或超过55周岁离任,缴纳养老统筹金年限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每月发给养老补助金100元。缴纳养老统筹金年限每增加一年,其养老补助金每月增加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