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执政责任思考
时间:2022-10-27 07:32:00
导语:党执政责任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大报告是一篇富有时代气息和创新精神的光辉篇章,不仅规划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而且提出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举措。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是党中央立足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对党的执政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对从根本上加强执政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大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执政党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党的执政能力是执政党掌握运用国家政权,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所具有的能力。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关系着党的领导水平、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共产党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执政成果。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赋予的、人民赋予的。我们党能够执政、并且能够执好政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就在于能够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大报告中总结的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集中凝聚着我们党执政的成功实践,集中赋予了我们党长期执政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毋庸讳言,跨入新世纪,我们党这种执政方式达到了新的高度,我们党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和考验,而迎接挑战和考验,就必须不断地对党的现行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纪。这种迅速全球化的发展,不仅带来了西方经济的大变革,也带来了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深刻变革。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有明显的优势,而西方敌对势力时刻没有忘记对我国实行渗透和“分化”的战略。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以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成为我们党21世纪面临的重大课题。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在经济全球化历史条件下,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使中华民族能够在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迎头赶上,高速推进经济的增长,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21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将对全人类命运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因此,在新的世纪,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成为我们党面临的重要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时代任务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革命时期,党的时代任务是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这就意味着要打破原有的社会旧秩序。今天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代赋予了我们党新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在21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全社会的共同繁荣与进步。作为执政党,要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不断地推进与创新党的执政方式与领导方式,适应新形势,实现新目标,要求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从世界的角度看,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有明显的优势,我党要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领导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中迎头赶上,这就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坚定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推进经济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为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执政目标实现执政宗旨
政党本是政治现代化的产物,目前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政治生活的中枢。当今世界诸多政党制的国家中,各种政党不断起落浮沉。凡是能促进社会协调稳定发展、造福最大多数人民大众的政党,就能赢得民心,上台执政,甚至连续执政,否则就要下台、衰落,甚至灭亡。在世界上,任何政党要想长期执政,都要把它制定的党纲、路线、方针、政策等政治主张公诸于世,用以号召全体党员为之努力,发展党员,扩大党的队伍,争取广大群众的了解、认同和支持。
党的**大把全社会繁荣进步作为我们党的执政宗旨。党的**大报告明确提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党的执政宗旨增添丁崭新的时代内涵。
同志在党的**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把人民的幸福、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执政目标,写进了党的文件,把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全党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和改造社会的一个重大进步。
这反映出党所提出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靠近了,党的奋斗目标越来越反映出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体现了我们党要真正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决心。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从根本上超越了对于社会主义的种种误解和空洞理解,把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内在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同中华民族的全面小康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确定,使我党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落到了实处,党通过执掌国家权力,组织和动员人民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人民创造充分施展聪明才智的体制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最充分最切实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最终实现为人民服务这个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标。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七大”所制定的党纲中明确写上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样,中国共产党将无产阶级的利益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很好地结合和统一在一起。由于这种统一和结合,使中国共产党具有了非常广阔的社会基础,获得了不尽的力量源泉,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成功。今天,党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幸福,同样需要组织好各阶级各阶层的力量,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同志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时,特别重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社会全体成员的积极性,这集中表现在**大报告这一段话中:“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义利和谐相处的局面。”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党不再是拘泥于僵化意识形态的束缚和单个社会阶层的利益最大化,而是把整个社会繁荣和进步作为执政的宗旨。
在社会的全面繁荣与进步过程中,各地区经济的发展是有先有后的,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我们必须以对人民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高度负责的精神,统筹兼顾和协调理顺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调节。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在社会利益关系多样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尽快使全国人民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并不断向更高水平前进,就必须坚持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的收人,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在鼓励先富的同时,努力为未富地区和人民创造致富的条件,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同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全社会共同繁荣进步的执政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三、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水平
改进党的执政方式,这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途径。**大报告强调:“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要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党,不断改进与创新党的领导方式,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指出:“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党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1)改革与创新党的执政方式以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可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在21世纪成为现代化强国。党的先进性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要最好地实现我们党的执政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就必须把三个代表的思想落实到经济发展的实处。
我们应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把改进和创新党的执政方式与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有机统一起来。
(2)改革与创新党的执平方式以进一步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同志在党的**大报告中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党必须十分注重防范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维护党的队伍的纯洁。”因此,我们不断改进与创新党的执政方式,努力克服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探索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制度和途径,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不断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为此,我们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制度和领导制度,解决了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形式。但执政党的地位,仍存在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在建立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密切党群关系的机制方面,在用“民主”“监督”的办法保证公仆正确使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城乡,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和群众参与制度,防止把党的领导同民主建设对立起来,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
(3)改革与创新党的执政方式以增强党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力
中国共产党是为全中国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我们党执政的主要阶级基础是广大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因此我们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广人人民群众,通过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真正保障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与此同时,党还应根据形势的变化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在我国社会群体利益要求日益复杂且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我们党要善于整合全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要求。特别是近年来城市下岗工人增多、农民增产不增收等情况出现后,党更应该最大限度地代表和平衡好各阶层的利益要求,及时化解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矛盾,准确、全面、及时地代表和表达民意,始终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4)改革与创新党的执政方式,不断促进选人、用人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
在21世纪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人才是关键。同志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正是由于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善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人才,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改革选人用人办法,实现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选贤任能,就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促进干部奋发工作、能上能下。把竞争机制真正引入干部管理、干部提拔任用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用伟大的事业来吸引和凝聚人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激励各类人才有效开发自己的智慧和潜能,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5)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改革和创新党的执政方式
我们要改革和创新党的执政方式,必须要有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没有实事求是,就探索不到真正的客观规律,不解放思想,也迈不开改革和创新执政方式的步子。在探索改革和创新党的执政方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深入社会实际,深入群众,探索规律、认识规律,向人民群众学习,找到改革和创新党的执政方式的客观规律。
- 上一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思考
- 下一篇: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