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组织系统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26 04:11:00
导语:开放组织系统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是组织工作理念的重大突破与革新,对于推进组织工作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具体实践中,我认为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充分认识和把握组织工作的社会性。任何组织都存在于社会、依附于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属性。尤其是在当今信息交换迅速频繁、各种影响互相渗透的微宏观环境下,社会的高度开放对组织的社会化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个封闭、孤立的组织体系已难以存在和发展。在这样一个外在社会环境下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首先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务必对组织部门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属性有正确的认知和把握,坚持把组织工作放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思考和推进,防止把组织系统和组织工作与外界对立和隔离起来。其次,要注重研究外部环境与组织部门的相互影响和作用,适时调整和改变自身的结构和活动方式,促进组织部门对外部环境的有效适应和能动改造。第三,要积极构建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交换的互动平台,不断扩大组织部门与社会的相融性和对接度,形成与外部环境融合更加紧密、与外部信息交换更加畅通的组织体系。
二、牢牢抓住扩大过程民主这个组织工作的核心问题。没有广泛意义上的民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其着眼点就是要通过拓宽民主渠道,让社会、群众充分了解和参与组织工作的全过程,打破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工作的神秘感和封闭性,从而实现对人与对事的双重开放。一要大力推进工作环节的民主,扩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考察预告、民主推荐的范围,坚持运用“两推一述”、差额考察、干部政绩群众评判机制、数量线型分析等方法考察干部,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二要大力推进决策环节的民主,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规范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推行任免干部差额上会和票决制,增强决策的透明程度和科学化水平。三要大力推进监督环节的民主,实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由内而外与由外而内相结合的监督方式,扩大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范围,提高监督的质量和实效。
三、以制度机制推进组织工作的科学运行。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必须以科学的制度机制作平台,有效实现组织系统内部之间、内外之间的资源整合和信息交换。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组织系统内部运行机制。实行工作矩阵制、目标管理责任制、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等工作制度,促进组织部门横向各单元和纵向各层级之间的工作有序高效运转。二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创新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载体,规范干部人事任免、党员发展等常规性工作操作程序,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组织化水平。三要建立科学的组织系统与外部信息交换运行机制。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对外宣传和沟通,加强对外部信息的采集、加工、利用和反馈,形成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闭合回路。同时,要加强制度的检查落实和配套建设,确保组织工作在制度的轨道上高效运行。
四、把组织工作的落脚点体现在服务上。是否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否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检验建设开放的组织工作系统成效的尺度和标准。只有把服务的理念融入到开放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使开放更加面向社会、面向群众、面向党员干部。一要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在服务好党员、干部和人才的同时,把工作重心下沉到服务基层群众、帮助农民增收上来,切实做好服务社区群众和基层农民的大文章,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二要积极创建服务平台。坚持实行组织部门工作首问责任、限时办结、过错追究、部务公开等制度,运用网络开展网上办公、信息、工作咨询等现代化服务,不断扩大组织工作的社会影响面和公认度。三要大力深化服务措施。着眼于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的需求,结合组织部门自身的职能职责,及时推出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服务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把组织部门建成社会各界真心赞誉的“服务部门”。
- 上一篇: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思考
- 下一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