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党员问题思考
时间:2022-10-26 02:56:00
导语:农村发展党员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最近,我们围绕农村发展党员工作进行了专题调查,先后深入到31个乡镇68个村,共发放调查问卷1245份,个别访谈204人次,召开座谈会11次,查阅相关资料260份,对全县农村**-**年发展党员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和统计,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县辖31个乡镇670个村(居委会),共设置农村基层党组织982个,其中党委32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943个。现有农村党员18378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62.7%。五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对培养发展农村党员高度重视,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据统计,**-**年共发展农村党员1806名,占全县同期发展党员总数的82.8%,村均每年发展党员0.57名;其中连续两年、三年、四年、五年未发展党员的村分别有117个、83个、46个、39个;新发展农村党员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7.6%;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占41.4%;新发展党员中经济能人有397名,占21.9%;女党员332名,占18.4%;新发展党员中担任村干部的有423人,占23.4%;96.8%的党员能较好地履行党员义务。调查问卷中,对五年来新发展党员在农村发挥作用回答“好”、“较好”的分别占13%、52%。从目前现状看,我县各级党组织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非常重视,尤其是在培养发展农村党员和后备干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大批入党积极分子被吸收到党组织中来。这些新党员充实到农村党员队伍中,较大地改善了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好地发挥了先进性作用。
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主要特点: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村级集体收入以及村庄人口规模等经济、自然因素密切相关。①村庄规模较大的村,党建资源比较丰富,村级组织吸引力大,农村青年入党积极性较高,发展党员工作质量较高,党员队伍的素质、结构都较好,村级组织选择干部的余地较大,村干部素质也相对较高,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发展;②村庄规模较小的村,党建资源相对缺乏,村级组织缺乏吸引力,农村青年缺乏入党积极性,出现发展党员“空白村”,农村党员队伍老龄化的问题仍然突出,培养农村青年入党,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已显得十分迫切。
二、问题及原因
根据调查,我县农村发展党员主要存在四个问题:
一是从发展对象上看,存在“近亲繁殖”的倾向。当前农村青年中入党意识普遍淡薄。调查问卷中,对当前农村知识青年入党积极性回答“较强”、“不强”的分别占26%、33%。少数村党组织发展党员时首先将自己的亲属、亲信列为发展对象,有的父介绍子入党、兄培养弟入党、叔要求侄入党、夫推荐妻入党等,把其他群众排斥在发展之外。如我们调查过的村当中父、子都是党员的有3对,某村发展的7个党员中有4个是亲属亲戚关系,成了典型的“家属支部”,在群众中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是从发展数量上看,存在“平衡发展”或“零发展”的现象。一些村党组织班子内部不团结,凝聚力不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主动,发展新党员无计划,产生了两种现象:一种是不发展党员。**-**年底止,全县五年来未发展党员的村有39个,占农村党支部的6.2%;另一种是成批发展。即你这派发展一个,我这派也发展一个,使一些不符合标准的人混入党内,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双带”能力不强。
三是从发展程序上看,存在程序不规范、手续不齐全等情况。有些党支部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能严格按程序公示,没有充分发挥好群众对发展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查问卷中,对村里发展党员的情况回答“不知道”的占72%。如有一个村在确定发展对象时,不是召开支委会或党员大会,而是村支书个人说了算;少数村不按规定进行公示,党员、群众不知谁是发展对象;有的村在发展党员中培养考察不严格;有的不按期转正,某村一个党员几年未转正;有少数村党支部对本村的优秀人才不但不积极培养使用,而且还设法压制,或者干脆培养自己的无能亲信,导致村党组织的后备干部极其匮乏。
四是从发展质量上看,存在“鱼目混杂”现象。由于一些支部把关不严,有的村把一些工作一般,甚至违反计划生育、违规建房、参与赌博或迷信等人员,也培养为预备党员。**年以来,在群众举报和调查核实基础上,有22名预备党员被取消资格。
农村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五个不”:
一是部分农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部分村支部书记素质不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村党组织班子内耗严重,缺乏合力,丧失了先进性。在发展党员工作中问题较多的村,往往是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强的村,这是问题的总根源之一。
二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党务工作业务不精。少数农村党支部书记,不知道发展党员的具体操作程序,工作简单、图方便,有的新支委成员不熟悉党的基本知识,不知道如何发展党员,使一些农村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了程序不到位、手续不齐全等现象。
三是一些农村支部对党员标准把握不准。有的简单地用生产力标准或文化程度或是否为我所用来代替政治标准,有的村支部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农村党员本身发挥不了多大作用,不需要高标准来要求,因此,在确定发展对象时把关不严,做老好人,使一些素质不高的人混入党内。
四是少数乡镇党委对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指导不到位。在出现问题较多的一些村中,有些问题是属于基层党委党务工作者失于管理和指导,有的属于工作粗心失误,有的属于业务不精,未按《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操作,出现了不可弥补的错误。有的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细致、不到位,党组织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太少。对多年不发展党员的村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没有形成规范的发展党员工作新机制。
五是对不良势力干扰农村发展党员的整治不力。有的村党支部书记执政理念不纯,私心杂念偏重,怕发展了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党员后挤占自己的“位子”,极力阻挠青年入党。有的村受宗教、家族势力干扰,支部大会通过党员难以形成统一意见,把一部分优秀青年拒之党的“门”外。还有一些贫困村的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认为入党是为了当村干部,贫困村干部难当,待遇很低,根本不愿申请入党。
三、对策和建议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工作,从源头上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的课题。笔者建议,必须抓好“五关”:
(一)加强培训,提高业务关。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从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局、从党的事业后续有人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做好农村基层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的紧迫性,充分认识当前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不愿入党的严峻现实,采取上岗培训、案例分析、政策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乡镇、街道党委要经常组织村一级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交流和检查发展党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增强党组织班子尤其是党支部书记的业务素质,切实提高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水平。要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变“坐等上门”为“提前介入”。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关。要建立健全申请、培养、教育、考察、培训、政审、审批等一系列制度,全面实行和深化发展党员培训制、票决制、公示制、责任制,推行发展对象民主推荐和测评制。各级党委要严格把好审批关,做到五个不批,即:没有列入申请人员信息库的不批;没有列入计划发展对象的不批;没有经过积极分子培训并考试不合格的不批;手续不完备、程序不规范的不批;政审情况不明的不批。
(三)坚持标准,严把质量关。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准确把握新时期党员标准,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防止简单地用生产力标准或文化年龄标准来代替党员的政治标准,真正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群众公认、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农村青年吸收到党内来。在农村,以下几种人员不能吸收入党,即:入党动机不纯的不能入党;经济或业务工作能力强但思想政治素质差的不能入党;有宗教信仰而不愿放弃的不能入党;参加赌博迷信活动不愿悔改的不能入党;劳改释放人员在五年内不宜吸收入党。要严把入口关,确保新发展党员质量。
(四)建立人才库,实行推优关。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建立全体党员、村民代表、群团组织三个层面定期推荐,村党支部讨论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制度,克服“由少数人选人”、支部书记“钦点”等现象,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群众公认度。村党支部要建立入党积极分子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把那些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致富能力较强、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作为重点加强培养。党支部确定建党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都必须对申请人的情况进行公示。对一些宗族派性严重、干部私心较重的村,乡镇党委要对发展对象在村里的社会关系进行认真调查核实,纠正发展党员“家族式”和“帮派式”的倾向。各级党组织要突破传统的发展党员思维定式,拓展发展党员对象来源,善于在外出务工人员、经商办企业人员、规模种养能人等新阶层人员中发展党员,不断培养吸收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青年党员,彰显农村党员的先进性。
(五)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关。各级党组织要把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组织部门要对乡镇党委培养发展优秀农村青年入党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在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对发展党员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并视情节给予必要的处理。对长期不发展党员的党支部也要根据主、客观原因,进行整顿和处理。基层党委和组工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党组织的吸引力,严把农村党员的入口关,为党员队伍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大批新生力量。
- 上一篇: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思考
- 下一篇: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调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