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企业党建调查思考
时间:2022-10-26 02:49:00
导语:改制企业党建调查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措施的逐步到位,被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矛盾凸显,原有企业党的组织设置、功能定位、管理体制、工作方式和活动形式均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如何做好改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每个党务工作者应当关注的问题,各级党的组织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现状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步伐不断加快,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有的原有国有资本将全部退出,企业职工身份将完全置换,有的国有资本比例将明显降低,有的将重新组合原有单位不复存在,这样原有企业党的组织面临许多新的变化。**县国有企业通过改制后,已有67个基层党组织实行改制,涉及到1500余名党员。从目前改制企业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来看,主要面临着以下几种变化。
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按照党章规定,改制前国有企业党组织处于核心地位,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参与重大问题决策,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及群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在企业内部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或战斗堡垒作用。党组织的负责人和企业行政负责人享受同等待遇,有的单位党组织的书记或董事长、经理实行交叉任职或一肩挑的模式,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能够得到体现。而改制后,企业党组织的负责人原来与行政领导享有的同等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冲击,董事会的董事地位是由所占股权大小而确定。同时中央及省的有关文件也明确了国有企业改为非公有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为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领导工会、共青团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这就说明改制前和改制后的企业党组织地位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县的一些改制企业看,党政负责人占有股权份额的比例悬殊较大,以个别改制企业为例,行政主要负责人占百分之三十几,党组织负责人仅占百分之十几,现实中,党组织负责人就处于从属地位,由此而带来了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发生了变化。
党组织垂直的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改制前,企业党组织是按照原行业上下级管辖关系而确立的,从属于县委县政府管理企业党组织的管理体系,具体的是实行党组织垂直分级管理。改制后,随着企业性质的改变,企业人员的分散,原企业党的组织有的已不复存在,原有的一些党员按照改制企业对不同年龄段的要求,已分散到各个社会领域。同时,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今后政府将不再管理企业,这样使得原来的组织隶属关系将受到冲击。**县已有62家企业在改制后,随着土地转让、企业走人关门,原有的党员均分散在社会中。
党组织工作方式与活动形式发生了变化。改制前,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活动形式比较集中统一,党建工作的活动内容比较能够落实。企业改制后,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企业党组织的职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工作方式、活动形式只能是小型的、分散的、业余的,在对党员的管理要求上也不可能象以前那样紧密,只能结合企业特点,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开展必要的工作。另外,企业有的党员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与企业失去了依附关系,党员进入社会,往往是散兵游泳,加上一些党员的实际困难原有的组织不能帮助解决,因此往往党员与组织产生了对立情绪,从而导致党章要求的教育、培训、监督等各项管理工作落了空。
党组织的队伍发生了变化。改制前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基础相对稳定,党组织的负责人有的是上级党组织委任,有的是选任,其待遇是按级别给予的,党组织内部设有不同职能的工作部门,并有一定人员数量要求,党员队伍也相对稳定。改制后,企业的所有制性发生变化,企业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党组织的设置、党组织负责人的任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党员有的进托管中心,有的进入社会,党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则受到冲击。因此,企业党建工作不可能按原有的工作计划、目标去要求,只能按照非公有企业的特点去进行,在时间、人员、财力等方面都将存在着难以保证的局面。
原因
就目前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而言,分析其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客观原因:国有企业改制是一项全新的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作为改制企业党的工作更是一项新的课题。对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具体要求,而对改制企业党的工作具体怎么改,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缺少理论依据,出现了老的不行,新的不灵。由于改制后的企业既不同于私营企业,又不同于其他非公有企业,有它独特的特点和要求,再加上理论研究和相关配套政策相对滞后,因此,一段时间内造成了企业党组织无所适从。**县在实行企业改制过程中,县委组织部虽下发了一个党建工作的意见,但仅仅是一个原则要求,可操作性不强,到目前为止,虽已引起了各级党组织的重视,但至今尚未有一个规范的文件要求。
主观因素:首先在认识上对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着差距。在改制企业党建工作暂时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总觉得企业党建可有可无,比不上经济工作重要,主管部门或上级的企业法人在改制前和改制中,对改制后的党组织接转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忙于对改制企业资产的评估、人员的分流,对党的建设、党员管理没有做到同步考虑、同步计划、同步实施。其次在行动上表现不够主动。因忙于改制过程中其他矛盾的处理,未能主动安排专人处理党组织建设问题,导致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往往滞后于其他工作。再次在方法上指导不力。党组织的上级主管部门未能及时给予指导,即使有了比较原则的“意见”,面对现实,也显得指导不具体、操作无抓手。
建议
根据中央关于“国有、集体企业改为非公有制企业,或者非公有制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时,要根据企业规模、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同步改进和组建党组织,并相应调整和明确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和职能”的要求,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切实做好改制企业党建工作,笔者建议,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理论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根据党章规定和中央及地方各级文件确定,无论是国有企业、非公企业,还是其他类型企业的党组织都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企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改制企业党组织同样是企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重视做好改制企业党建工作,无疑是各级党组织当前和今后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各级党组织应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政治高度去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好改制企业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同时,改制后企业党建工作不同于原先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从事党建工作的同志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要有新的转变,从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有利于党组织交接工作不断档、有利于党员管理不断线的原则出发,确立适合改制企业特点的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与工作计划,以适应改制后企业党建工作特点的需要。由于改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需要有新的理论指导。针对当前缺少这一理论的现状,各级党组织以及科研机构、党校等要进一步重视理论探讨和研究,为改制企业党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各级组织部门也应及时组织力量在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关政策,对各种改制企业中不同建制的党组织的归属等一系列问题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为实际工作提供政策依据和操作抓手。
2、针对不同情况,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改制企业党组织总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理顺关系--所在地管理--政企分开,建立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党组织管理体系。但由于改制企业的历史成因和现实状况均不相同,宜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工作方案。一是实行党组织所在地管理。将实行“三联动”改制,即国有资本全部退出、经营层整体收购、重新组合的改制企业党组织按照企业法人注册地,党员居住地全部交由所在地管理,按照党员的数量多少,企业的规模大小,由所在区(县)委确定归属街道或社区管理。二是对那些合资重组、改制后仍保留国有资本的股份制企业党组织,其党组织隶属关系可暂时维持不变,待时间发展成熟后交由企业工委统管。三是对本企业托管职工党员应随劳动关系的转移而转移,对企业中身份置换的职工党员,应按照所在地管理的原则实行管理。
3、建立相应机构,做好过渡时期的协调工作。针对改制企业进展程度、难易程度的不一样,改制企业党组织在改制与属地过程中,存在着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存在许多现实矛盾,比如属地管理中的交接问题;属地后所在地党组织管理力量以及党员关系怎么办理的问题等。为了保证衔接工作畅通,管理工作到位,建议建立临时工作站,或由上级组织部门委派特派员。临时工作站或工作特派员的设立,应由组织部门协调,各系统工委和各区(县)委组织部门组织人员,形成过渡时期的工作力量。临时工作站或特派员主要是承担协调改制企业党组织交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并负责及时搜集过渡时期的反映与问题,提供给上级组织部门决策参考。
4、加强协调指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为保证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改制过程中不受削弱,真正做到改制企业党组织交接及时、活动连续,各级党组织应加强改制企业各个阶段的协调指导工作。一是组织部门要加强此项工作的指导,明确改制企业系统党组织和主管部门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督促和指导。二是各系统党组织应主动协调好改制企业和所在地党组织的各项衔接工作,并实地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三是企业的原主管部门(公司)党组织要做好本系统内改制企业党组织交接的准备和计划安排,编制表册,人头情况,并加强与企业所在地的组织部门和街道工委的联系,共同制定交接方案。四是企业所在地区(县)委及其组织部门要就改制企业党组织接收工作做好前期的布局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明确改制企业党组织的归属,并对所属街道工委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指导街道党工委做好落实工作,保证改制企业党建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 上一篇:现代远程教育调查思考
- 下一篇:党员之家建设现状调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