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24 05:50:00

导语: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思考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欠发达地区一直想解决而不能解决的难题。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顺利开展农村基层各项工作、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为此,**县紧紧抓住省市加快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加强村级活动场所的有效途径,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加大建设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现了全县村村都有村级活动场所。

一、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县的实践与探索

**县是温州市各县(市、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最多的县,省委下达该县共有131个村活动场所建设任务。为此,**县高度重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深入调研,摸清底数,上下联动,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县131个村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在全市率先全部投入使用,并且利用校舍转移解决和自行解决村活动场所问题的90个村也已经全部投入使用,这项工作的进度、质量、资金管理等方面走在温州全市前列,并且该项工作多次得到温州市委领导的肯定和赞扬。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检验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重要标杆、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好抓实。一是建立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和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办、县府办、纪委、组织部、农办、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房管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负责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日常工作。各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订了建设方案和分村实施计划。二是建立领导联系点。建立了县领导联系点制度,共有19名县四套班子党员领导干部联系31个乡镇的131个村活动场所建设,切实加强督促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县委书记、县长和分管副书记等县领导带头深入各乡镇村调研指导,有力推动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落实。三是明确工作职责。县委召开常委会,专门研究这项工作,并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集体经济薄弱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人员、机构、资金等方面进行明确。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研究,明确了图纸设计、立项、招投标、资金管理、用地、学校校舍、工程质量、规费、建设规模等十个方面问题。召开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会议,县委书记亲自进行全面部署,县委与各乡镇党委书记签订承诺书和责任书,明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任务目标、筹资办法、实施步骤、工作要求等内容,对相关部门在履行立项、审批、提供设计图纸等方面逐一明确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好这项工作,党委书记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包干到村,有力保证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二)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方案。一是摸清底数。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铺开之前,先后4次对全县384个行政村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全面摸清各村的人口规模、党员数量、地理环境、集体经济收入等情况,为合理确定每个村的建设方式、建设规模、功能布局等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二是明确村数。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五个优先”、“三个暂不安排”的原则,落实131个建设任务。“五个优先”是指集体经济薄弱且无办公楼的村优先,借用祠堂的村优先,借用乡镇政府办公楼的村优先,利用农村闲置校舍和“七站八所”弃用公房的村优先,公路沿线的村优先。“三个暂不安排”是指已在建的村不安排,村集体经济较好、能够自行解决的村不安排,列入县扶贫迁村计划的村不安排。三是落实资金。采取“积极向上级争取一点、县财政拿一点、挂钩部门帮一点、乡镇财政出一点、村里自筹一点”的办法,切实做好资金落实工作。县里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专项资金100万元,县委组织部也从党费中拿出20万元,与省市补助资金配套捆绑使用;各乡镇、村也切实加大资金筹集力度,通过向省市县扶贫挂钩单位争取一点,发动华侨、知名人士捐一点等办法,千方百计解决缺口资金,确保资金落实到位。据统计,全县各乡镇共向省市扶贫挂钩单位争取到专项资金80多万元,发动华侨捐资65万元。如龙川乡横山村旅居意大利华侨赵东服姐妹,得知省市县拨出专款解决农村活动场所问题后,立即帮助解决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缺口资金2万元。

(三)多项措施并举,保证工程进度。一是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县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服务中心,各部门各单位简化审批手续,全免各类规费,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规划、审批、产权证发放等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达到从简从快办事、减轻基层负担的目的。村活动场所建成后,按照“完工一批,验收一批,产权证书发放一批”的要求,使每一个村活动场所都有立项、规划、审批、产权证书等一整套规范的手续,确保每个村的产权证书发放到位。二是上下齐心“合力抓”。县委组织部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建立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部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多次召集成员单位共同研究解决村级活动场所建设的有关问题,各部门单位大力支持配合,合力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窗、简报等宣传渠道,积极倡议每个村的党员进行义务投工投劳,以实际行动支持和落实省市县的决策精神,把人心凝聚到村活动场所建设上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党员共义务投工投劳4200多工。龙川乡下田村党支部书记赵汉龙在土地使用紧张、村活动场所选址落实难的情况下,无偿捐献90多平方米自留地用于村活动场所建设。三是发挥“指导员”作用。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作纳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工作考核目标,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所在村活动场所建设工作中来,充分发挥“联络员”、“监督员”、“指导员”、“宣传员”、“筹资员”的作用,推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又快又好完成。据统计,市县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共争取资金23.5万元。如民建温州市委下派二源乡湖底村农村指导员项信,帮助解决村级活动场所缺口资金3.5万元,同时还帮助村活动场所配置了音响、电视机、桌椅等设备;县财政局下派黄坦镇云峰村农村指导员郑明进,帮助解决村级活动场所缺口资金2万元。

(四)建立健全机制,狠抓工作落实。为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按时保质完成,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工作例会、定期督查、质量监督等八项制度,得到了温州市委马以副书记的肯定和批示。一是建立定期督查制度。县里建立“每月报进度、每季一督查”制度,每月上报工作进度表,每季度由县委组织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一次全面督查,督查情况予以通报。县、乡镇两级专门设立了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县委先后两次组织了4个督查组,深入全县33个乡镇督查和指导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并将每一次的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乡镇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县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和农村工作指导员是具体责任人,村支部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对不能按时保质完成的或不履行各自职责的乡镇与县直有关部门,追究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二是建立联合监督制度。抽调县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技术质量监督局等单位技术骨干,建立工程质量监督巡视指导组,采取“明查暗访”的方式,不定期地到各村进行技术指导、质量监督。乡镇、村各选出3名熟悉工程建筑的同志组成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对工程的施工程序、工程标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施工安全等进行全程监督把关,构筑县、乡镇、村三级共同抓好工程质量的互动机制。三是建立资金管理制度。乡镇设立财政专户,把各种渠道筹集到的资金纳入财政专户进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统一实行“明标抽签”的招投标方式,落实发包。在下拨工程款时,由工程质量监督员签字后予以拨付,并对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的财务支出情况每月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四是建立“以奖代补”考核计分制。以百分制为标准,采用定量计分为主、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组织领导、建设管理、资金管理、工程质量、安全施工、时间要求等六方面予以计分,把资金奖励与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较好地推进了建设步伐。对考核扣1分的扣建设资金100元,每多1分的奖150元,最高奖额达7800元,资金用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如珊溪镇自实行“以奖代补”考核计分制以来,共发放“以奖代补”资金10多万元,扎实促进了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使得该镇14个建设任务提前保质完成。

(五)合理控制规模,合理发挥功能。一是因村而宜,合理控制规模。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全县共有318个集体经济薄弱(年固定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空壳村”,经过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大部分村的人口在1000人以上,多的达到2000人以上,党员人数有的达到70-80人,开一个党员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100平方米左右的村活动场所显得不够实用。为此,我县坚持“因村而宜”、“节俭实用”、“量力而行”、“不贪大求洋”的原则,根据每个村的经济情况、党员和村民代表人数等实际,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尽量把村级活动场所建筑面积控制在100平方米以上、200平方米以内。对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县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领导小组从“村民代表决议、资金来源、功能作用”三个方面严格把好审批关。通过严格控制,坚决杜绝了“贪大求洋”的现象,列入省市计划的131个村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建筑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200平方米以下的101个,超过200平方米的30个,基本上达到了省市规定的要求。二是一所多用,合理发挥功能。由于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规模在100-200平方米左右,我县坚持“一所多用、一室多用”与发挥功能并重,内部全部按“五有五上墙”规定布置(“五有”是指有办公设施、有电教设备、有议事制度、有报刊杂志、有规范化台帐;“五上墙”是指党的知识上墙、民主议事制度上墙、党员亮像牌上墙、村级组织情况上墙、经济发展规划上墙)。许多村还设有图书阅览室、老人活动中心、民俗文化和主导产业展示厅。如周壤乡外南村是一个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专业村,其村活动场所设有中药材产品展示厅。三是一村一档,规范整理档案。在县、乡镇、村三级分别建立台帐资料档案,做到“一村一档”、“一档一柜”,使工作档案资料清楚,一目了然。在县里,整理规范全县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汇总表、年度分批落实表、表式台帐、责任书、图片资料、督查工作台帐、工程验收台帐以及有关文件等资料。在乡镇,除了各类报表外,还建立资金下拨情况、立项、审批、规划(四至、放样)、图纸设计等台帐资料。在村里,设立专用档案柜,把领导小组、选址、材料购买、推选监督员等村两委的决议以及产权证书、图片资料(新旧村活动场所对比图)、工程竣工档案、工程技术档案等在村活动场所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工作都建立档案,放入专用档案柜。

二、几点思考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是前提。加强领导是干好任何一项工作的前提,领导不重视任何一项工作都很难落实。**县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任务来抓,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民心工程”真正摆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相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各施其责,各乡镇具体实施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上下联动,群策群力是关键。县级领导建立县、乡镇领导联系点制度,每一位领导干部联系挂钩一个村,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县有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审批手续,各类规费全免,达到从简从快、方便基层办事、减轻基层负担的目的。同时,十分注重发挥和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界都以实际行动支持和落实省市县的决策精神,华侨、知名人士捐资捐款,农村工作指导员献计献策,党员义务投工投劳等等,全县上下真正树立“一盘棋”思想,上下一条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把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实效工程”。

(三)健全机制,加强监管是保障。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既是落实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举措。同时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涉及资金数量比较大,工程建设和设备配置的任务比较重,具体组织实施的程序比较多,没有良好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服务机制等机制,是很难真正落到实处的。工作中,建立了“一站式服务”、财政专户、工作例会、定期督查、质量监督等机制,切实加强资金、工程质量的全程跟踪管理和监督,通过加强机制建设,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规范有序进行,使这项工作的进度、质量、管理等始终走在前列,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廉政工程”、“群众满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