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党委探索思考

时间:2022-10-24 05:02:00

导语:社区建党委探索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建党委探索思考

为适应新形势对社区党建工作的要求,确保街道社区党建“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目标真正落到实处,从**年起,**区委组织部结合本区实际选择3个社区进行了试点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年,利用社区组织换届这一契机,进一步扩大社区党委的覆盖面,在条件较成熟的20个社区组建了社区党委。这是为把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落到实处,加强社区党组织的规范化管理,提升社区党建工作层次,进行的更深一步的积极尝试。本文试对**区的社区建党委工作从试点到扩大覆盖面的一些经验做法进行研究,进一步寻找社区党委运作的优化模式,促进全区社区党建工作不断上新水平。

一、试点工作“找感觉”

**年3月份,经过充分酝酿筹备,**区委组织部在梧村街道文灶社区、嘉莲街道盈翠社区、开元街道深田社区三个党建工作基础扎实、硬件条件较好、有合适党委书记人选的社区试点成立首批社区党委,努力推进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和方法创新。经过一年多的运作,社区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社区群众满意为工作准则,以社区成员单位为创建依托,依靠广大居民群众和社会各阶层力量的支持,推动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打造“核心作用突出,社区工作一流,居民群众满意”的精品社区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不竭的努力,做到抓好“两个建设”(班子建设、规范化建设),发挥“三个作用”(党组织核心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试点单位的示范带头作用),实现“四个转变”(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手段的转变),试点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成效一——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社区党委成立后,调整了原有的组织设置模式,理顺了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关系,不仅实现了社区党组织规模的扩大、职能的提升,而且重新构筑了社区党建工作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社区党委作为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全面负责社区党的工作和组织协调社区重大事项,把社区党建工作向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等领域渗透,切实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内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如,盈翠社区党委坚持每季度组织一次党委中心组学习,每月召开一次党委成员会议,一次支部书记例会,各支部均有固定的学习日,在过好组织生活的同时结合工作进行研讨,对社区各项事务都能采取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城市社区功能增强的需求,实实在在地巩固了党在城市社区的执政基础。

成效二——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重新调整后的社区党建组织构架,在社区党委下设立党支部、党小组,调整配备了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负责人,形成联系紧密的三级工作网络。这对于拥有1万多名街道社区党员,其中离退休党员占据70%以上的**区,进一步做好机关、企事业离退休党员属地化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三级网络使得党员管理对象突出、目的明确,效果更加显著。如,文灶社区党委将在职党员、失业党员、待业党员从各支部剥离出来,重新组建一个党支部,由社区党建协理员担任支部书记,合理解决社区支部存在的“学习难集中、时间难统一、质量难保证”的突出问题。社区各支部根据党员特点,为党员“设岗定责”,建立了“文体类、治安巡逻类、科普宣传类、调解类、帮教帮扶类”等多类特色支部,形成“一支一特”、“一居多特”新局面。此外,“两新”党组织在实行属地化管理后,在社区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也能够有效地开展好党员的组织生活、学习教育,确保正常化、规范化。

成效三: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成立社区党委后,社区与辖区单位对资源整合的认同感更趋一致,多方位实现了资源共享。一是进一步整合阵地资源。社区党委能积极协调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与辖区单位开展“共建联建”活动,实行社区资源共享机制,更大范围地实现了企业、社区阵地资源的共享。如盈翠社区党委与第二实验小学、莲花中学签订资源共享协议书,学校操场为社区使用,街道活动中心的健身器材全部为社区开放,弥补了社区活动场所不足的问题。二是进一步整合社区政治资源。社区党委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开展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重新合理设置党支部,整合了党的组织资源和政治资源,提高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深田社区党委第一支部还与辖内174医院康复医疗科党支部签订军民共创“先进党支部”协议书,做到党课一起上、党章一起学、先进支部一起创、优秀党员一起当。三是进一步整合党员人才资源。通过为党员“定岗设责”和“帝豪之友联谊会”等服务载体,在党员、职工和群众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才艺。如,深田社区党委根据各支部党员的情况先后建立了家教、邦扶、文化市场督导、关工委调研、宣传、帮教等六支党员志愿者队伍,为他们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成效四:有利于加强社区建设。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工作模式,并创出各自特色。一是创新社区服务载体。文灶社区党委率先成立全市首家“社区党员帮扶基金”,进一步凝聚群众、凝聚民心、凝聚社会力量,对社区弱势群体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成立一年来,社区党委已资助14名困难党员、群众。盈翠社区党委率先开展“夕阳红结对帮扶活动”,社区离退休党员积极担任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居民小组长、社区治安员、卫生督导员等职,为社区发展出谋献策,发挥余热。二是创建社区特色品牌。文灶社区党委率先在全市实施“社区卫生保洁工作新模式”,即将社区卫生保洁工作由专业的家政公司承包管理,利用专业保洁公司的优势,实现社区保洁工作质的转换。此外,社区党委在与敏丽家政签订辖区保洁承包协议的同时,把再就业工程与对居民的有偿服务结合起来,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拓宽就业渠道。深田社区党委开辟“悄悄话室”,开通“悄悄话室”网站,并请来心理专家,为社区特殊群体提供及时的心理健康服务。三是创造社区和谐环境。在创文明城市(区)过程中,文灶社区党委开展两次“党员奉献日”活动,近200名党员投入到社区服务、社区建设中,对社区环境进行整治,使社区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区环境好了,居民乐了,社区党委的威信也得到提高。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断高涨,社区建设得到了社区群众的广泛理解和支持,形成了推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稳步扩大社区党委的覆盖面

**年是社区组织换届年。在总结三个社区党委一年来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精心筹划,利用换届契机,力求在高质量完成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工作中,稳步扩大社区党委覆盖面,并配强社区党委的工作力量。

一是调研先行,全盘统筹协调社区党委布局。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多次深入街道社区,联合召开换届工作征求意见会,倾听基层党员干部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建议,做到心中有数。在全面掌握全区基层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换届选举工作和成立社区党委的具体措施,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规定,党员人数在100名以上、原来组织建制为党总支部、党建工作基础扎实、硬件条件较好、有合适党委书记人选的社区,可以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成立社区党委。社区党委应按照党内有关规定通过社区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区党委下设党支部,不再设党总支部。并要求,各街道党工委必须将本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实施方案报区委组织部审定。换届后的全区10个街道中,有6个街道设置了23个社区党委,占全区社区总数的24%。各党委平均有201名党员,共设各类支部165个。

二是求真务实,严格把好党委书记人选素质关。区委组织部对新一届社区干部的年龄、文化程度等条件作出明确规定,特别对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社区党委书记或副书记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等条件进行了细化。要求各街道在组织对原任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考核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统筹协调考虑社区两个班子的成员配备,加大社区党委班子和社区居委会班子及群团组织的交叉任职力度,提出人选安排初步意见后,报组织部审批。对那些在征地拆迁中被区、街纪检部门处理的,或在征地拆迁中有带头闹事、阻挠施工的,或被实施强制措施的党员,明确规定一律取消候选人资格,确保社区党组织书记全部实现组织意图。换届后的23个社区党委,共设有党委委员113人,社区党委书记平均年龄41.17岁,最大的51岁,最小的33岁,全部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43%。班子的素质结构得到明显提高,真正形成了以具有中等教育学历以上文化程度的中青年为主体,梯次结构合理的社区党委班子。

三是创新思路,配强社区党委专职党务干部力量。区委下决心在社区居委会职数配备紧张的情况下,从有限的社区居委会委员编制中调出一个名额,为所辖95个社区各配备一名党建专委,协助社区党委书记和副书记开展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基层多年的社区缺乏专职党务干部的问题。特别是对组建党委的社区,区委对党建专委人选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把关,要求各街道党工委从熟悉社区工作、素质较高、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和文字能力的人员中选拔党建专委。党建专委作为社区居委会成员候选人参与社区换届选举,符合条件的党建专委还要吸收进社区党组织班子。各街道党工委用好这一政策,吸纳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有培养潜力的人员担任党建专委,实施“成长工程”,逐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合理的社区党务工作者梯队,保证了社区党务工作的连续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社区党委中的党建专委平均年龄37.87岁,最大的51岁,最小的23岁,其中,大专及本科文化程度10人。

四是培训提高,增强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着眼于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在社区换届后,区委组织部与区直有关部门配合,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培训方案,采取公共课与业务课相结合的方式,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大规模培训社区工作者。公共课之一由副市长、区委书记裴金佳以“**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定位与展望”为主题,介绍**区党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新一轮跨越式发展中的定位与措施,对全体社区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其中,227名社区书记、副书记和党建专委还进行了专门的党务培训。通过开展专题讲座、邀请优秀社区书记进行工作交流,传授经验,共同探索社区建设中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党委专职干部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水平。

统筹布局、配强力量、培训提高,为社区建党委和今后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大部份社区党委的工作才刚起步,怎样才能使他们尽快摆脱工作中旧的思维定势,放开手脚、大胆探索,真正从社区党总支脱胎换骨成为名符其实的社区党委,走出一条求实创新之路,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一言以蔽之:社区党委建设尚需多方努力。

三、加强社区党委建设的几点思考

区域性“大党建”建设的指导思想,概括而言就是“党委领导,行政组织配合,群众组织参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服务群众,凝聚社会。”因此,新形势下的社区党委要实现运作的优化模式,必须完善自身系统,构建与社区其他组织的良性互动关系,打造参与、推动社区建设的优化的党的组织网络,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一要准确清晰定位,加强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虽然社区党委作为社区内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在社区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思路始终没有变,但在体制内向体制外延伸的实践过程中,社区党委凸现了区域性和代表性,有利于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全覆盖。所以,新的社区党委班子,一定要真正认识到,从社区党总支到社区党委,不是简单的换牌,而是在“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新形势下,实现工作领域拓展、工作内容深化一项重要措施。成立社区党委,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新体制、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是强化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适应从“小党建”向“大党建”转变的需要。它有利于整合党在社区的各个条线的组织资源,提高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合力,有利于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使老百姓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安居乐业。因此,社区党委班子应该清晰自身定位,理直气壮地承担起区委和街道党工委赋予的责任,同时,加强班子自身建设,使自己有能力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社区党建活动。在具体工作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党建工作与日常社会事务的关系,处理好建好建章立制与贯彻落实的关系,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短期工作计划的关系。努力形成以加强党建工作引领和带动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党建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

二要创新参与机制,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社区党委要牢牢抓住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创新社区参与机制,搭建完善新的运作平台,作为强化社会管理和实现“公共服务型社区”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广泛的动员来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全覆盖和社区建设中人力物力投入产出的高效率。一是搞好共驻共建,切实提高资源共享的实效。努力构建驻区单位党建和社区党建的互动机制,深化原有的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内涵,探索建立党建联席会议轮执制度。可由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共建内容,以年度为单位确定轮执顺序(单独轮执或联合轮执)。轮执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汇报本单位开展共建活动的情况,为召开联席会议提供相关服务,牵头督办本社区一个阶段的共建工作。同时,积极推行驻社区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开展共建双向服务活动,努力形成共驻共建的长效机制。二是衔接非公党建,让“两新”组织党员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根据“属地”原则,推动街道党工委将“两新”党组织划属各社区党组织,采取街道党工委与社区党委的“双重”管理制度,实现社区党建与非公党建的良好衔接。社区党组织还可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对流出和流入的党员逐人建立档案,并将党员的联系方式、家庭情况、工作地点等基础信息一一记录下来,实行动态管理,全面掌握党员的数量、结构、分布和从事工作等情况。同时,组织开展各种载体活动,为“两新”组织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增强“两新”组织党员的归属感和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三是积极拓宽社区居民参与的渠道和途径。通过多种形式的居民自治,为居民提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管理机会,使居民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实践中培育公共意识与合作精神。这样,社区党委不仅会获得居民的广泛支持和信任,而且也将提高认同程度、资源配置效率和政治效能。

三要创新教育机制,增强社区党委的凝聚力。要结合实际,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针对各种各类党员的特点,积极探索社区党员全员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一是教育形式要多样。在充分利用街道、社区业余党校、社区党员活动室等教育形式的基础上,除举办专题讲座、党课辅导、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之外,还要探索社区党员小型化的教育模式。也就是在社区党委大家庭里,以各特色支部为单位,或者按照教育对象分类组成党小组,由支部或党小组统一组织学习,提高针对性,增强兴趣。二是教育效果要显现。可由党委牵头,为党员设岗定责,采取社区党员年度目标考核的方式,把组织的约束、党员的作用和群众的监督结合起来,体现教育的效果。特别是对丧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经民主评议和组织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要坚决予以除名。三是教育制度要坚持。在抓党员教育时,要做到年初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年终有小结,使党的思想教育经常化、制度化,以社区党委坚强的组织领导,促进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四是教育经费要落实。目前,区委每年都按人头下拔党员教育管理经费,及时回拔党费,各街道党工委也按月给予党建经费。社区党委要用好用活区、街下拔的党员教育管理经费,使教育形式常抓常新,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四要创新作用发挥机制,激发社区党委的工作活力。党的先进性主要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出来的。社区的党员是社区党建工作的主体,必须从每个党员的实际能力出发,从社区居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设计各种贴近民心、贴近居民生活、贴近社区实际问题的载体活动。唯其如此,社区党委才能发挥好社区党员的作用,党委工作的活力才能充分体现。一是开展“零距离对话”。以“有话向党说、有事找党帮”为宗旨,建立“党员谈心室”,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沟通思想感情。使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内的社会弱势群体,遇事有人管、倾诉有人听,拉近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全力为居民构建一种“家”的氛围。二是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党员志愿者走进社区、深入群众,常年开展政策宣传、护绿保洁、咨询、文化娱乐和义务诊疗等社会公益性志愿者活动,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形成“一个党员一盏灯、一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一面旗”的示范效应,使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在群众心中亮起来。三是开展社区在职党员“一站式”服务。社区党委、所属支部一班人,要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推动以职业道德建设为依托的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形成爱岗敬业、服务奉献的良好风气。实行“首接责任制”、“轮流值班制”、“延时服务制”,做到居民到社区办事,个个有记录、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在“一站式”服务中,积极拓展服务空间,延伸服务内涵,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将党的建设体现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之中。使社区党委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载体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