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队伍素质思考
时间:2022-10-24 04:56:00
导语:干部教育培训队伍素质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的**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当前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面临的重大任务。
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就是要通过扎实的教育培训,使干部素质全面、有效、较大程度的提高。全面,即无论干部个体的综合素质还是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都得到提升;有效,就是教育培训效率、效益高,干部学得进,会运用;较大程度,即干部的素质能及时跟进时展的需要。围绕这一要求,必须从以下方面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一、科学确定培训目标
**年8月中央组织部制定的《全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目标、根本任务。这里要阐述的培训目标,是指干部教育培训在组织实施过程所要达到的具体要求。这个目标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决定培训的效果和价值。我们必须坚持从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出发,高度重视培训目标的确定。确定培训目标的基本思路是:
一要坚持以人才资源开发的理念定目标。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干部素质提高与知识、能力培训的关系,以干部素质提高为根本目标,发挥知识、能力培训的基础作用,实行人性化、个性化培训与工具性、实用性的培训相结合,着力挖掘人的潜能和培养创新精神。
二是要按照干部素质的需求定目标。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要建立和完善干部素质评价方法,采取民主测评、量化考核和统一考试等形式,对各级各类干部的政治觉悟、公仆意识、敬业精神、道德人格、知识结构、工作才能、意志品质和成就动机等素质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客观地确定干部所“缺”或所“需”。同时,要把干部素质评价与干部考察紧密结合起来,干部考察材料不仅要反映其德、能、勤、绩、廉的情况,还要对干部素质与今后培训努力方向提出明确的建议,为培训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三要立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定目标。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新经验和人类社会各种新成果,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干部教育培训一定要注意协调和整合包括高等院校、社区文化站、科研院所在内的社会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处理好干部培训的阶段性和学习的终身性的关系,从而科学合理地确定培训目标和改革方向。
就干部教育培训的效益目标而言,为提高实效性和针对性,建议建立一个诸如等级考试或水平测试那样的干部教育培训目标体系,围绕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及心理和身体素质等对各级、各类干部做出具体、可量的要求。就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目标而言,既要着眼规范化和制度化,也要对各级培训机构的师资、设施、管理、效益和各地对培训资源开发利用等,分级、分类、分阶段做出目标要求,真正使培训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二、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科学合理安排干部教育培训内容是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我们要紧紧围绕曾庆红同志提出的“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一手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的要求,立足于大幅度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与时俱进.适时更新,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
要增强教育培训内容的适用性。政治理论“要精,要管用”,力戒形式主义。坚持与实际相结合,面对现实,贴近生活中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克服贪多求全的弊病,砍掉一些陈旧的、不合时宜的内容,着力在基本原理和精神实质的掌握和运用上下功夫。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训,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新任务对干部的要求和干部自身的岗位、专业、文化程度等特点,做到按需施训、因人施教,本着“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对乡镇基层干部,就要侧重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党在农村的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对市、县直机关的干部,就要侧重现代管理、组织人事、公文处理、办公自动化和网络技术等提高工作效率的技能与知识的培训。当前,围绕党的**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尤其要注意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市场经济、现代管理、领导科学、世贸组织规则、政策法律,以及世界经济、现代军事和科技等知识的培训,着力提高他们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要讲求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干部所担负的职责任务不同,不同职级的岗位对干部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要求也不同。对各层次的干部,在培训内容上应有深浅要求、领会程度和科目安排的不同。围绕“三基本”、“五当代”这个重点,科级以下干部培训课程以政治经济学常识、组织人事管理、公务员知识、办公自动化、语言训练、公文处理、业务法规章程等为主;科级干部以行政管理、公共关系、经济学原理、人事财务管理、政策和法律法规、信息网络技术等为重点;县处级干部培训内容侧重为领导科学、政策分析、区域经济、城建规划、环境保护、财政预算与税务、投资评估等知识;司厅级干部的培训课程重点应为经济发展战略、体制改革与政策研究、国际关系与形势分析、决策科学、城市管理学、金融资本运作等。政治理论培训则按由浅入深,由常识理解到研究探讨梯次安排,体现层次差异。
要体现教育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围绕大幅度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整体规划与个别落实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体系。从各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践来看,这个体系主要由五大类知识构成:政治理论——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事政策等;党性修养——包括党的基本知识和优良传统教育、宗旨意识、党风党纪、道德素养等;基本技能——业务所需本领和通用技术,如公文处理、信息网络、办公自动化、外语等;专业知识——指的是经济、管理、法律、科技和军事等专门学科知识;文化底蕴——主要是历史、文学、艺术、自然知识等。按照这五个大类的培训内容,要分级制定教育培训大纲,对各级、各类干部五年一周期的培训内容要求等做出具体安排。以此为基础,加强教材的选定、编写的指导和协调工作,这是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系统化的保证。在充分运用好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编发的《全国干部学习读本》教材的同时,坚持“少而精”、“管用”和专业化的原则,各地也要组织编选适合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需要的系统化的基本知识读本和专业教材,尤其要注重编写类似于MBA或MPA一类的案例化教材,着力提高干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要把握好教材更新周期,加快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
三、有效择用培训方式
首先,要立足发挥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大力推进各级党校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一是优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干部教育培训课堂教学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专题讲授法、研究性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社会调查法,这些方法孰优孰劣,不能简单地下结论。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受到学员、教师、时间、内容、目标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同培训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学员的职位、经验、年龄、专业需要的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不同培训时间要用不同的方法。培训时间有两方面含义:培训的总体时间,某一学科占用时间。不同教学内容和目标要用不同的方法。如操作性理论教学应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知识性内容可采取专题讲授法。二是革新教学手段。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手段的革新提供了物质保证。在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要努力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积极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充分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等手段发展远程教学,拓展教学空间,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其次,要立足提高培训效果和效益,大胆探索教育培训新途径、新方法。一是实行弹性学习制度。为解决干部的工学矛盾,可以实行“弹性学习制”,采用累计学分的办法,满足干部的不同层次需求,实行个性化培训。每年推出一定数量的“自选性菜单式”课程,由干部根据自身需求挑选,形成名符其实的“课程超市”,把五年内必须参学参训三个月的要求,采取分段、分散学习,通过累计学分的办法抓学习效果的落实,五年内达到规定学分即算完成学习任务。二是加大实践“锻炼力度”。既要强化干部理论学习,还要把他们放到实践中进行锻炼,可以采取外派挂职和放到基层、艰苦地区、关键岗位锻炼等办法,丰富干部阅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围绕加强学员党性锻炼要求可以组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访贫问苦;组织党员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接受教育,以延展课堂空间。三是开辟外训渠道。培训外向型干部应创造条件,将他们送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或境外接受教育和锻炼。
四、着力健全培训机制
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必须创新思路,以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着力建立健全符合干部成长规律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一)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干部教育培训只有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政策,才能使培训效果得到根本的保证。如果没有激励,干部培训学得好,得不到奖励、晋升;学得不好,得不到惩戒,那么,竞争的效用就无从谈起。要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考核和任职资格考试制度。按照中组部、关于建立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意见的要求,把理论学习考核与干部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届中考核结合起来,把干部理论学习情况作为评议和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建立规范科学的考核标准,确定目的明晰、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拟任各级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进行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未能获得资格证书的,不能担任新职。要分级建立干部学习档案。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把干部的培训经历、学习表现和成果纳入干部管理、考核和考察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依据。要强化学以致用制度。使用的过程也就是学习成果的转化过程。要按照中央有关文件的规定,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充分发挥干部选拔对于干部学习的重要的、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建立评估监控机制。缺乏监督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同样,缺乏监控的干部培训工作也会导致流于形式,效率低下。评估,是有效监控的核心举措。必须抓紧制定培训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评估体系的原则:一是方向性原则。质量评估对干部培训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必须精心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完整体现党和国家的干部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把握办学方向。同时,通过评估结果反馈,不断完善培训工作。二是科学性原则。制定评估方案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把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及达到目标的工作过程作科学分解,使抽象的教育目的变为具体可测而又紧密相关的多层指标群,确定每项指标的权重,形成全面、完整、系统的评估体系。三是可行性原则。评估方法上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操作性强,不能似是而非,让人产生误解。四是激励性原则。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和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动积极性,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评估体系应涵盖的主要内容是:宏观效益评估包括组织领导、制定培训计划、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办学条件。微观效益评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学员管理、考风考纪、师资条件、制度保障。评估程序和方法:要成立专门的质量评估考核小组;采取听汇报、查原始资料、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走访等形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等级,可分优秀、良好、达标、较差、差五个等次并予反馈。对评估为良好、达标等次的办学单位要肯定其成绩,指出不足之处,责令限期改正和完善;对评定为差的办学单位应撤销其办学资格,真正做到优胜劣汰。
(三)建立市场运作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在教育培训运行中的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教育培训体制创新的必然要求。以适度市场调节方式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可以较为有效解决现行干部教育培训活力不够、师资不强、投入不足等问题,提高培训效益。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按照“大教育、大党校、大队伍”的目标,以市场理念对教育培训机构、阵地、师资、设施等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培训资源共享和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最优化。要在省或市一级建立师资人才库,鼓励在各学科有所造诣的专家、学者、教授在区域内带课流动,通过资源共享、学科互补,解决各地党校,尤其是基层党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二是调节供需关系。通过市场调节来统一协调培训需求和培训供给,有利于培训机构按需办学和干部按需选训。坚持组织调训和干部自主择训相结合。各级党校、干校或干部教育培训组织实施单位在抓好“必修课程”教学的同时,根据干部层次、专业、学习基础、行业特点等条件的不同,可以设置“课程超市”,由干部择训参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推动优胜劣汰。市场机制的核心是竞争。通过优胜劣汰,引导培训机构在竞争中以效益求生存,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在坚持各级党校主阵地的前提下,允许其他干部培训机构或高等院校从自身优势出发,举办各类培训班次,鼓励干部择校参训。还可实行学员择师选课的办法,每次培训,提前公开教学内容和任课教师名单,学员自主择课,改变教师有书不愁教,教好教坏一个样的状况,激励他们更新知识,创新教法。四是树立经营理念。对有的培训项目,如省外境外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项目,可以推向市场,由各个培训机构投标承办。
(四)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有效的组织保障是促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稳步发展的前提。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涉及到教育培训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最关键的是要着力健全领导保障、经费保障和法律保障。首先,要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干部参加培训的时间、人员、精力到位;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分工合作,形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合力;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和优势,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其次,要加大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投入。干部教育培训是成本低、见效快的一种基础性投入,也是最具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的生产性投入。要将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优先安排,保证增长速度高于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同时要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资金的使用效率,做到专款专用,避免浪费。再次,要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法制化建设,使干部教育培训具有严格的稳定性、规范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通过立法来予以保证。通过立法的形式,把有关干部教育培训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对象、途径、方式、学制、纪律、考核、使用等一系列问题相对固定下来,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 上一篇:农村电力设施保护调研报告
- 下一篇:农电安全培训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