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思考
时间:2022-10-24 03:27:00
导语: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县共有党员18692名,其中流动党员866名。流动党员中外出务工的有664名,在外经商的有202名。流出6个月以内的185名,流出6个月以上的681名;持《流动党员证》和开具《党员介绍信》的仅259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30%,未办理任何手续、挂空的607人,占流动党员总数的70%;本县内流动的107人,县外流动的759人,分别占12%和88%。当前党员流动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流动的随意性。二是流动的广泛性。三是组织观念的衰退性。
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
(一)组织活动难开展。据统计,在流动党员中,有80%以上的不能坚持过正常的组织生活。
(二)党员关系难转移。一些流动党员“党员意识”逐渐淡薄,加之教育管理的相关机制尚未建立,转移组织关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降低,无形中把自己置于党组织之外。
(三)党员党费难收缴。在流动党员中,约有75%的党员不能按时足额缴纳党费。
(四)教育管理难到位。由于流动党员流动性大、流动地点不固定、流动地域广、就业形式和从业种类多,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当困难。
(五)权利义务难监督。流动党员既不向原党组织汇报自己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又不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使得原党组织难以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的近况,也给流动党员正常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带来诸多困难。
(一)要提高对党员流动性的认识。地方党组织要站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高度,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破除人才地区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狭隘思想,抛弃对流动党员的各种偏见,提高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自觉地承担起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神圣职责,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日程,常抓不懈,抓出实效。
(二)要努力消除地域障碍。一是要认真抓好《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的试行工作。尤其要在《流动党员活动证》的使用上实现新突破,尽快建立起流动党员管理的正常秩序。二是要规范流动党员管理的细则。在试行《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基础上,应及时颁发各地通行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细则,对流动党员中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组织关系转接、教育管理的实施和监督、组织领导等作出明确规定。三是建立健全流动党员信息互动平台,加强各级党组织与流动党员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让流动党员不论身在何处,都能了解党组织的一些重大活动安排,向党组织汇报自已的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
(三)要改革组织关系转接制度。应适当减少转移环节,下放转移权限。流动党员在一个省范围内转移组织关系,可精简县以上党委组织部这一环节,只经过原党支部———基层党委———流入地基层党委———党支部。在全国范围内转移组织关系,可在县以上党委组织部推行微机并网管理等现代化手段,迅速及时地为流动党员转接组织关系。
(四)要更新教育管理机制。力求在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做到“五化”:一是组织设置同步化。打破过去那种基层党组织设置上的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使之与新经济组织相适应。特别是在建立新经济组织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步设置党的基层组织。二是职能部门协作化。工商、公安、税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根据本部门的职能特点,围绕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履行职责,要在办理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税务登记、劳动用工合同等日常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共同为澄清流动党员底子做好相关工作,使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始终置于党组织的监督管理之下。三是权利义务具体化。要根据流动党员实际情况,结合党员“三卡”管理要求,在确保按期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的基础上,应针对不同类型流动党员提出相应的个性目标要求,让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组织活动务实化。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贴近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实际,适应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水平,突出针对性,重点抓好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和党性党纪等学习教育,力求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获。在活动的形式上,要走灵活、分散、小型、业余的路子。五是管理渠道网络化。要疏通管理渠道,使上级党委和基层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之间,纵向相通,横向相连,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分别抓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消除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的“盲点”和“死角”。
- 上一篇:推进机关党建设思考
- 下一篇:提高机关政府绩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