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公共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23 04:10:00
导语:农村社会公共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地处**省东南部的长白山区,幅员6250平方公里,辖6乡、5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开发区;全市45万人口,其中22万为农村人口,是一个正在建设中的山水生态中等城市。自2003年省民政厅在我市进行农村福利中心建设试点以来,全市着力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完成了13所福利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拓展服务功能,有效地提升了农村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推进农村福利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
省民政厅将我市确定为农村福利中心建设试点单位以后,市委、市政府领导敏锐地意识到,建设农村福利中心是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新举措,涉及到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是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为此,市委、市政府先后6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福利中心建设工作,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市政府还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专门领导小组,统筹解决建设资金、土地征用、规划设计等问题。这项工作被纳入全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列为近几年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着力将其打造成精品工程。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全省的统一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市政府提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16字建设方针。特别是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方便群众作为选定福利中心地址的必备条件,全市的13个福利中心有11个靠近乡镇政府。同时,责成市规划设计部门严格按照《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责成民政部门精心组织施工。
二是,提高标准,改善条件。在整个福利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市确定了“生活便利、设施先进、服务优良、环境舒适”的建设目标,实现了“五个突破”:第一突破火炕取暖的传统方式,采用先进的暖气供热;第二突破清一色水泥地面的老面孔,室内全部铺装防滑地面砖;第三突破吃水靠人担肩挑的历史,全部安装上自来水;第四突破厨、灶不分家的旧格局,分设厨、灶,杜绝了烧柴污染;第五突破围墙圈院的封闭方式,实行庭院美化、绿化对外开放。
三是,保证质量,建设精品。为又好又快地推进农村福利中心建设,我市大体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打基础、上标准。从2003年9月至2005年底,完成了各福利中心区域布局、房舍建设、庭院绿化、内部装修等工作,使各福利中心建设面积都达到了800平方米,拥有50张以上床位,成为每个乡镇最好的建筑。第二阶段是扩规模、上档次。从2006年4月至当年底,贯彻省政府下发的农村福利中心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扩大建设规模。截止2006年底,全市13所福利中心新增建设面积2.2万平方米,总面积比原来扩大了2倍,床位数比原来增加了1倍,居住条件和环境质量都明显提升。
四是,政府推动,多元投入。我市财政状况不是很好,建设农村福利中心的最大难题是资金筹集困难。但是市委、市政府认为,作为公共服务提供的主体,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三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采取财政拿、部门帮、自身补、资产换、社会捐、民政扶、政策免、乙方垫等方法,先后筹集建设资金2548万元,其中市、乡两级财政投入782万元,保证了农村福利中心工程的顺利进行。**市工程设计院为市福利中心减免15万元设计费用,北京阳光爱意公司以成本价格为各福利中心安装太阳能热水器,都是对建设工作的有力支持。
二、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农村福利中心的平台作用
农村福利中心能否得到农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认可,根本在于其服务作用的体现。我市在推进福利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抓好服务功能的拓展和服务能力的建设。
第一,改善老人生活的基础设施。全市新建成的福利中心都进行了美化、绿化,共栽植各类观赏树木23000余株,栽种草坪50000多平方米。各个福利中心都按功能要求,设立了医务室、康复健身室、阅览室、棋牌室、浴室、特护室。楼道内普遍安装了扶手便于老人出行,室外建有凉亭、曲廊和健身场地,为老人休闲娱乐、健身提供便利。各福利中心还安装了电话,配备了微机,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为使社会救助和便民服务更加迅速便利,全市投资35万元,为各福利中心配备了服务用车。
第二,增强提供多方位养老服务的能力。根据实际需要,我市各福利中心都划分了生活区、生产区、娱乐区和办公区,还设置了相关的服务部门:供养部负责五保老人和自费老人的生活服务;经营部负责自办经济的开发管理和自费入住老人的吸纳,以及开展对外宣传、信息传递和中介服务;康复部负责为老人诊治常见病,给生病的老人送药、打针。全市各福利中心已为社会老人提供临时入住服务1200多人次,与全市1466名散居五保老人和代养人签订养老服务协议,坚持经常探望照料,组织他们参与福利中心举办的棋牌、书法等活动,逢年过节还将老人接到福利中心共度节日。这些细心周到的服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市福利中心建成后不到一个月,60个房间就被预订一空。现在全市自费入住老人已达300多人,是规模扩大前的8倍;五保供养对象达到640多人,是规模扩大前的2倍。
第三,强化农村民政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我市的福利中心投入运行以来,都积极协助各乡镇政府做好社会救助的基础性工作,落实包保和帮扶措施,普遍建立了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五保户、优抚对象、低保户、残疾人、孤儿、灾民等困难群众档案,并将基本情况全部录入微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去年全市开展农村低保扩面工作时,虽然时间很紧,工作量很大,但各乡镇借助福利中心这个平台,很快就完成了全市1.7万名农村低保对象的审核确定和低保金发放工作。其他175户农村贫困家庭大病医疗救助对象的核定和救助金的发放,237户“老兵安居工程”房屋状况踏查、施工督查和建房补贴款的发放,也都是通过福利中心来完成的,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民政助理员一个人忙不过来的状况。
第四,组织开展农村社区服务工作。各福利中心普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举办科技培训,引领农民致富。比如金沙乡福利中心,通过组织培育吊袋木耳、种植天麻,帮助30多户贫困户脱贫,并带动了100多户农民从事这项产业。各乡镇福利中心还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医护人员为困难群众开展义诊,进行医疗保健知识宣传。据统计,全市已为老人义诊1200多人次,送去价值2万余元的各种药品。另外,与“148”法律服务热线联手,无偿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建立服务信息库,无偿为所在区域内的群众提供家政、婚介服务,近年来先后为18对老人举办婚礼,为社会提供保洁、家电维修等项服务230人次。八道河子等乡镇福利中心举办文体活动时,都邀请各村老人代表参加,让他们胸戴红花坐在最明显的位置。这些,都对农村社区服务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引导和拉动作用,让农民群众渐渐感受到社区服务的温馨和谐。
三、逐步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农村福利中心的整体水平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是农村福利中心生存发展的关键。在省民政厅的指导下,我市着重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搞好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按照省民政厅、省编办的要求,我市将农村福利中心纳入了事业单位序列。经过清产核资、人员剥离、职能确定等工作程序后,全市11所乡镇管理的福利中心全部进行了事业单位登记,人员工资及运行经费由市财政列入预算,主管部门为所在地乡镇政府,市民政局实行业务指导和监督,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这是一种全新的管理体制,为切实发挥各福利中心在农村社会服务工作特别是农村民政工作中的平台作用,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是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在福利中心主任的配备上,考虑到乡镇民政工作的实际需要,目前都由民政助理员兼任;副主任则实行公开选聘的办法,由市民政局、市人事局和乡镇政府一起,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12人。结合农村配套改革,从乡镇政府分流人员中选择了28名年富力强、有较强政治和业务素质的人员充实到福利中心工作,还把48名原敬老院服务人员全部纳入公益性岗位。与此同时,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典型指导等方法,对150余人次的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服务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为了进一步充实服务力量,我市依托基层干部、中小学生和卫生、文化、科技等专业人员,以及具有特长、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员组成了45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实现了专业人员服务与志愿者服务的有机结合。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全市福利中心服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有了显著改变,基本适应了服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是加强服务管理制度建设。针对福利中心的特点,全市从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要求出发,统一制定了《服务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十几项制度,培养工作人员牢固树立“手握手的承诺,心贴心的服务”的理念。对于违反行为规范,不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的22名人员,及时进行了调整。为规范志愿者服务活动,市政府下发了《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各类活动实施方案》,建立了志愿者队伍负责人联席会议制度,开展了系列主题服务活动,形成了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服务网络体系。各乡镇福利中心还建立了工效挂钩、百分考核的运行机制,把员工自身生存同福利中心的生存、自身经济利益同福利中心经济利益挂起钩来,进行周密合理的督查考核,并切实以考核结果为依据确定工资和福利待遇,较好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大家变8小时工作制为24小时跟踪服务,把温馨文明的服务送到了老人床头,送到了千家万户。
- 上一篇:基层党组织隶属关系通知
- 下一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