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农村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23 11:40:00
导语:推进新农村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是一个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多而不富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培植、农民增收、素质提高、村庄美化和民主建设重点,大力实施“五大工程”,循序渐进地把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
一、实施特色培植工程,发展新产业
特色优势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要按照“村有主导产业、有企业、有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稳定的增收项目、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五有”标准,大力培植特色主导产业,推进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力争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一是做大特色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紧紧依托**独有的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畜牧、食用菌、药材、核桃、烟叶、茶叶等主导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特色产业格局。畜牧产业以发展山羊生产为重点,优化品种结构,推广舍饲圈养,建成高山、二高山养羊示范带,力争饲养量达到50万只;食用菌产业以提升耳菇产量和品质为重点,依托外贸出口企业,普及代料栽培技术和菌木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推动食用菌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跨越,力争鲜菇产量达到5000吨,木耳600吨,实现产值1亿元;药材产业按照“品种地道、效益优先”的原则,重点发展柴胡、草决明、板兰根等地道品种,建设高标准中药材科技示范园、野转家良种繁育基地以及地道中药材GAP基地15万亩,建成鄂西北药材板块基地县;核桃、烟叶和茶叶产业着重优化区域布局,扩大基地规模,打响绿色、有机、无污染品牌,力争带来更多的效益。
二是扶强龙头企业。按照“围绕特色建基地,依托基地壮龙头”的思路,重手扶持壮大以武当动物药业、天马医化、中药饮片公司为主的医药加工龙头企业,以天森山羊公司为主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聚达食品、神武山珍公司为主的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竭尽全力为企业“松绑”,最大限度地为企业提供资金、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尽可能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支持,实现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资源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村企合作共建,进一步密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双赢共荣格局。
三是激活流通体系。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工程,支持和鼓励农民兴建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和其他形式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中介组织。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改造升级,培育形成一批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现代流通企业,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农村经济人队伍,不断提高经济人队伍素质,扩大经济人的业务,切实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让农民经济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生力军。
四是强化科技推广。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努力扩大高产栽培、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果树管理、畜种改良和良种推广等先进适用技术覆盖面,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3%以上。加强农业科研的引进与应用,加快引进适合**资源条件的新品种,引进与推广新的农业信息、绿色食品、节水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新技术。继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提高农业科技转化能力。
二、实施农民增收工程,开辟新途径
促进农民增收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核心。要大力发展增收致富项目,增强农民自身造血功能,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创优增收环境,提供增收保障,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一是强力推进扶贫开发,打牢增收基础。以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困难为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搬迁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行片区综合治理,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人口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同时,加大部门包村帮扶力度,县直部门和单位每年至少选派一名懂技术、会管理的得力干部驻村,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服务,稳步解决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困难。
二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增收渠道。紧紧抓住发达地区用工需求回升、国家加强对农民工保护和**列入国家“阳光工程”试点县的机遇,广泛开展劳务协作,不断扩大劳务输出,力争年输出劳力10万人以上,创收6亿元以上。建立健全农民工与劳务市场的有效链接的劳务服务网络,及时提供就业用工信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实行“订单”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输出。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按照“谁输出、谁主管、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分级管理责任制,依法维护务工者合法权益。搭建回乡创业平台,积极引导鼓励有经济实力、懂技术、会管理的打工能人回乡创业,逐步建立农村资金、人才回流机制。
三是严格落实惠农政策,扫清增收障碍。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严格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重点落实对农业和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策、农村社会事业支持政策、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土地征收征用补偿政策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坚决纠正和查处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重手查办侵害农民切身利益的典型案件,保护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利益。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做到减人、减事、减支,建立起有利于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增收后劲。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通达工程,抓好经济断途路建设,提高乡村公路质量。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搞好大中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完善水库灌区配套,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河堤维修加固工作,增强农村基础设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抓好电力和通信网络建设,继续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基本实现户户通电,提高用电保障率。全面实施“村村通”工程,大力发展有线、地面和卫星传输三位一体的电视网络,加强移动、联通、电信通讯设施建设,加快实现无线通讯信号全覆盖。
三、实施素质提高工程,培育新农民
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更新观念,培育新农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以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
二是增长技能,培育新农民。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确保高中(中专)阶段入学率达到90%以上。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开展送文艺下乡、送科技下乡、送电影下乡活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扶持农民成立放映队、业余演出队,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农村逐步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
三是健全体魄,培育新农民。合理配置资源,设置门类齐全、规模适当的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机构,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医技队伍和诊疗服务建设,逐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建立以大病救助为主导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不断扩大农民参合率,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引导和鼓励农民参加各式各样的健身活动,不断提高农民身体素质。
四、实施村庄美化工程,建设新村镇
打造环境优美、功能齐全、适宜居住的新村镇是当前农民最迫切的愿望。要按照“通水泥路、通自来水、通电、通沼气、通有线电视、通电话”的“六通”标准,认真搞好村庄规划,加强环境保护和村庄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
一是搞好村庄规划。按照“因村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不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千房一面。山区村依山就势规划建设“农家山庄式”新村,平坝村要与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相结合,规划建设“田园风光”式新村,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休闲观光”式新村,城镇周边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公寓”式新村。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发展要求,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二是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因村因地制宜,筛选村庄整治的重点内容,突出治理村庄内部道路、供水排水设施、垃圾集中堆放点、村内乱搭乱建、废弃住房和危房拆除、人畜混杂居住、废旧池塘与河渠水道、村容村貌整洁、村民活动场所、古村落和古建筑的保护等。采取党委政府引导整治,党员干部带动整治,农民群众自主整治,逐步达到每户建设一个生态经济庭园、一条出行畅通方便路、一个硬化道场、一套安全饮水设施、一口“三位一体”沼气池和一套卫生舒适农居,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
三是加强能源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和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成果,全力管护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实施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争取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项目,建立堵河流域水源涵养区。加强小流域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每年支持农民建设沼气池5000口,全面推广“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模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绿色家园工程”,美化新农村田园风光。
五、实施民主建设工程,提供新保障
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实现村情民知、村事民治、村财民管是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要认真落实农村各项民主制度,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不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是落实民主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强化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群众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群众自主开展自身直接受益的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减少和杜绝乡村干部盲目决策,防止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二是搞好村民自治。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领导,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保证农村基层民主健康发展。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引导农民群众增强民主意识,珍惜自身权利,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有序发展、农民基层组织积极发挥作用。
三是加快乡村组织职能转变。引导乡村组织和农村基层干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尽快转变职能,把主要精力由过去征收税费、催粮催款转向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由习惯于依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转变为依靠说服教育、示范服务、民主法制的方法开展工作。推行乡镇和基层站所便民服务全程制,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 上一篇:服务新农村建设思考
- 下一篇:落实社会主义荣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