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精细化管理思考

时间:2022-10-22 02:21:00

导语:加强精细化管理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精细化管理思考

管理是公共事务中一个永恒的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管理的内涵不断拓展,管理的方法不断创新。组织部门作为党委管党员、管干部、管组织、管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无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注重用精心的态度,做精细的管理,出精品的成绩,不断提升组织工作效益。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作为一种追求精益求精的努力,自古以来那些做事认真的人就已经在做了,但作为现代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企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1950年,有一位名叫丰田英二的日本工程师,赴美国对底特律福特公司的罗杰工厂研究了3个月。丰田英二学习福特的汽车生产和管理方法,并且设法在此基础上改进提高。他以避免浪费、提高效率为着眼点,努力建立这样一种企业:消灭不能给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用户带来好处的所有活动;同时,要持续不断地寻找并贯彻改进的方法。日本企业以精益相号召,切实改进了产品质量,推动了日本经济增长,使日本很快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使得“装在汽车轮子上”的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前往日本丰田等汽车生产商那里去取经。之后,精益企业和精细生产管理方法,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而走向全世界。

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也可以这么说,“细”是精细化的必经途径,“精”是精细化渠成的结果。细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精的途径,通过细最终达到减损增效、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因此,精细化管理就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提高组织效率与工作效益为目的,通过分析分解工作流程,实现管理流程再造,对管理对象实施精细、准确、快捷的规范与控制,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对管理进程中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进行导引、调节、控制,从而达到各项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数量化、流程化、信息化,打造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整体实力的管理模式。

二、加强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组织工作效益的必然要求

“泰山不拒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组织工作事关大局,每一个细小的事情都会通过放大效应而突显其社会影响,因此,组织工作加强精细化管理更有其突出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精细化管理是组织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一贯要求。组织部门担负着管党员、管干部、管组织和管人才的重要职责,其职能、性质和作用决定了这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极强的工作。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组织部门一直倡导工作严谨、原则性强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发展党员、考察干部、组织会议、调查研究、文稿打印、档案信息等等,每项具体工作都需要严谨缜密、规范有序地完成。组织工作中的一个细微变化,可能改变一名干部的政治生命,也可能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的成败。因此,严谨细致是从事组织工作的基本条件和关键品质,也是我们每名组工干部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组织工作只有加强精细化管理,做到严之又严、慎之又慎、细之又细,才能减少失误、避免闪失,才能真正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信赖和敬重,才能圆满完成组织工作要求的各项任务。

其次,加强精细化管理是适应工作对象发展变化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和行为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显露出来,这给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党员思想行为的“多元化”、“差异化”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有专家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阶层发生了结构性的改变,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变成了现在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等十大阶层。人群开始了不同的分化,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也日益明晰化。而我们的党员也在阶层分化中分布到了各个不同的阶层,这些党员职业不同,心态各异,价值取向多元,不同阶层的党员都有不同的思想行为方式,构成了党员队伍的复杂性。针对党员思想行为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必须要积极探索对不同党员群体精确、细致的教育管理新途径,对党员进行细化分类、区别层次,精确分析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心态和利益诉求,做到有的放矢,提出不同的要求,让目标符合实际,制度规定易于落实,使我们的教育内容和管理形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基层组织的“分散化”、“异质化”需要加强精细化管理。计划经济时代,基层组织模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各级国家组织(包括、城市单位)和党组织,工作开展一个模式、一个标准甚至一个声音可以一统到底,大家按统一的要求和程式工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制、事业单位改革正稳步推进,大一统的总体性组织系统逐渐弱化,各种经济组织、行业组织、专业组织和社会团体日益发达,基层组织呈现出分散化和异质化的状态。在各种不同的组织里面,它们的内涵及目标各不一样,旧的价值和规范系统逐渐丧失了原有的经济社会基础而不能继续有效地发挥示范作用。因此,组织工作必须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适应时代要求,摒弃以前凭经验、凭领导意志、凭强制命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将管理上升至精细化高度,对各种类型的基层组织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全面加强与各类组织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及时、准确、有效地反映和满足不同组织的具体细致的社会需求,才能推动工作的有效开展,才能不断强化党在社会各阶层及各类组织中的凝聚力,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三,加强精细化管理是提升组织工作执行力的重要保证。组织部门一直注重规范化建设,也出台了许多规章制度,但从组织工作管理的实践来看,我们以往过多的体现为硬性的制度管理,过多的表现为直接的静态管理,管而不理,或有章难循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精细化管理,就是为了在规范化建设基础上提升组织工作的执行力,突破淡化责任的瓶颈,解决粗放管理的桎梏,摆脱大而化之的束缚。要把精细化管理理念强力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中去,通过细化、量化工作环节来狠抓落实,在认真执行上下硬功夫、细功夫、实功夫,抓好每一个环节的落实。真正使工作运转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使政策得到具体的、系统的、切实的执行,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证。

三、努力推动组织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都认识到把管理或工作做精做细的重要,“精细”已经成为竞争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也成为决定未来竞争成败的关键。面对精细化时代的到来,组织部门也需要推动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以不断提升组织工作的效益。

1、运用“流程再造”理念对组织工作进行全面审视。要以提高工作绩效和群众满意程度为目标,开展组织工作“流程再造”,进一步细化工作程序,规范完善各项业务工作的执行依据、职责权限和程序步骤,使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能体现科学性和操作性。如在干部选拔工作中,从什么人中提出考察对象,采取什么方式推荐考察对象及如何考察“考察对象”等关键环节,都可以运用“流程再造”理念进行再细化,设置更加精细、更加科学的工作流程,以保证选人用人质量,防止和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以往主要是以领导点题,从上而下的进行分级培训,可运用流程再造理论,进行工作流程倒置,采取从下而上反馈信息,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的知识需求进行教育培训,增强干部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基层党组织设置上,可尝试改变以往按行政区成立党组织、划分党小组的惯例,根据党员意愿,按照党员年龄、文化素质、从业特点等实际情况设置组织模式,充分发挥不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等。

2、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确保组织工作质量。现代质量管理体系中全员、全面、全过程的“三全性”,强调的就是精细化管理,让产品的生产管理流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工艺、甚至每一个工位都能得到品质保证。要在精细化管理中深化全面质量管理理念,逐步建立健全组织工作质量管理体系。要细化工作程序和标准,进一步规范完善工作的执行依据、职责权限和程序步骤;要将我们的日常管理控制形成一个PDCA循环闭合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的程序推动组织工作的开展,实行“凡事有规定、规定必执行、执行必考核、考核必有效”;要按照“一项业务一本手册、一个流程一项制度、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推进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实现“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要加强对工作细节和工作质量的督查、检查,认真抓好考核评估和结果运用,真正做到工作流程精简、业务标准精细、绩效考核准确、管理体系精湛,提高组织工作效益。

3、运用“量化管理”理念提高组织工作水平。要用具体、明确的量化标准,取代笼统、模糊的管理要求,将量化标准渗透到组织工作的各个环节,以量化的数据作为工作成效的依据、分析判断的基础、考察评估的尺度,对管理进程进行导引、调节、控制,从而使经验式管理变成精细化管理。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明确整体工作定位和各项业务工作职责,建立工作责任目标体系,将职责分解量化,全方位落实“定任务、定时限、定质量、定责任、定考核、定奖惩”的“六定”责任制,严格按岗位工作规范、办事“流程图”和时间表做好工作。二是要建立工作绩效评估机制。对于能量化评价的指标要全部量化,对于不能定量评价的指标,也按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档次分别对应一定的系数进行量化。通过量化考核内容,突出工作效率、工作成果和服务质量的考核,科学、全面、真实地评估每个岗位、每个人的工作绩效,实现人为管理向自我管理的转变。三是要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完善督促检查制度,定期对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沟通工作进展,总结工作得失,有针对性地提高和改进;建立定期检查和群众监督机制,对检查发现和服务对象投诉反映的问题,认真查处,坚决纠正,并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4、运用“零距离管理”理念提升组织工作亲和力。为能够适应快速多变的外部决策环境,保持竞争优势,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以及国家政府组织正经历重大转变,出现了由原来的多层级制管理模式向更加“扁平化”的组织模式转变趋势,其目的是减少管理层级,缩小管理距离,提高管理效率。借鉴现代管理模式,组织工作要在精细化管理中树立“零距离”管理理念。组织部门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更应该成为“零距离”管理的典范。只有提升了亲和力,才能实现组织部门与党员、干部和优秀人才的“零距离”;只有与党员、干部和优秀人才保持了“零距离”,才能更为深入地了解其心声、解决其所求,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真诚、细致、到位的精细化管理就是“零距离”管理的实质。在选人用人方面,组工干部要坚持“零距离”考察干部,真诚、细心地接触党员、干部和优秀人才,真正把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在党建工作方面,组工干部要从工作实际出发,深入基层,与基层党员、干部广交朋友,征求意见,了解实情,全面掌握管理对象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急,制定可行的措施和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高组织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日常工作服务中,要改进工作方法,以人为本,理解和关心广大党员、干部和优秀人才,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努力提供“比完美要多一点”的“361度”服务,让每一个管理对象都能感受到组织工作的人文关怀无处不在。

四、注重营造加强精细化管理的文化氛围

一是要有胸怀全局的眼光。不论从事干部工作、人才工作,还是基层党建工作,都要善于从业务圈子中跳出来,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谋划、部署、安排自己从事的工作。要把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大局,推动发展上,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事事从大局出发,时时以大局为重。要善于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研究问题,以开阔的思维和全局的眼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局限于业务本身的条条框框,一叶障目,闭门造车,就业务论业务,而不管“大气候”、“大方向”,就会事倍功半。因此,组工干部不仅要成为精益求精做好细节的实干家,更要成为胸怀全局、善谋全局、服务全局的战略者,这样才能把组织部门真正建设成为模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率部门。

二是要有科学严谨的作风。正确的管理方法与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的尽善尽美。组织工作无小事。组工干部思考任何问题,都要全面周密,不出疏漏;抓任何工作,都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办任何事情,都要一丝不苟,科学严谨。在组织工作中,不管是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还是组织关系接转、来信来访处理、大型会议组织、每份重要文稿的拟定、审签、报送及分发等等,都需要我们科学严谨的对待,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失误,都可能给全局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特别是在干部考核方面,要克服传统干部考核中精确性不足,科学化水平不高的弊端,强化对干部的精细化分析,做到科学评价、准确评价干部。因此,每个组工干部都要养成一种科学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都要追求精益求精,决不能因为是细节、“小事”就马马虎虎、粗心大意。

三是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求真务实,最重要的是付诸实践、见诸行动、取得实效,能够从小处努力,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组织工作而言,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离不开每一名组工干部在各自岗位上的扎实努力、认真负责。在我们平常工作中,发展一个党员,考察一名干部,整理一份档案,填写一个表格,撰写一篇调研材料,接待一次来访,组织一个学习班,召开一次会议,这些琐碎的“小事”,既是增强组工干部求真务实实践性的着力点,也是检验是否真正做到求真务实的试金石。广大组工干部应当大力弘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讲实效,让组织工作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