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明城市对社区建设交流

时间:2022-10-22 01:15:00

导语:创文明城市对社区建设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文明城市对社区建设交流

根据中央文明委的决定,全国首批10个文明城市将于9月评选产生,青岛市是公示的候选城市之一。8月上旬,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组对青岛市创建文明城市情况进行全面测评。社区建设为文明城市创建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文明城市测评检验了社区建设,为社区建设提供了诸多启示。

社区是创城的主阵地,社区建设是创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全国文明城市评选,需要测评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等六大环境,比较集中的反映在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上。1997年以来,青岛等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不断发展,特别是争创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市活动中,社区建设有了质的飞跃,社区的平台为创全国文明城市增色不少。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成为良好政务环境的典型代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活跃合乎测评体系的要求,阳光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线超过测评体系设置的优秀标准,基层自治组织网络成为动员广大居民参与创城的网络,“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被移植成创城口号。测评组实地考察、暗访、调查问卷都要进社区,创全国文明城市大量工作要在社区落实。测评组以暗访为主,时间、入住宾馆、考察点严格保密,不用所在市的车、不吃所在市安排的饭、不接受任何纪念品,暗访在市、区、街三级领导无人陪同下进行。社区居委会干部成为创城的主力军,做了大量的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启示之一:社区居委会管理水平提升但档案管理尚需规范。测评组调查问卷中却遇到了三种情况:一种是打开电脑,社区居委会所辖户数、户主名单、选民名单等资料齐全,测评组抽取几户即可入户调查问卷;第二种是打开档案橱,逐个翻出所要资料;第三种是一社区居委会辖区有几栋居民楼拆迁,原统计户数和实际户数不相符,提供不出准确具体户主名单,延缓了工作进程。调查问卷中出现的三种情况,说明了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委会普遍配置了微机,辖区的调整等情况变化应及时整理,将资料录入资料库中,发挥微机的作用。

启示之二:社区居委会民主直选不断突破但达创城标准仍有难度。1998年8月青岛四方区瑞昌路第六居委会在全国率先实行民主直选,历经两届各地纷纷进行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所有这些都是按“两个过半”的原则进行,即选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的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规定的标准是“依法执行社区居委会直选制度,依法直选的社区居委会≥80%的选民参与选举”这一标准显然比过半标准高出许多。众所周知农村是村民利益的共同体,村委会民主直选达80%以上不难。社区相对农村是个松散的利益共同体,加上人户分离现象等因素,参选率达80%是比较难的。

启示之三:社区居委会宣传栏普遍建立但需要集中统一。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社区居委会宣传栏应有精神文明、科普知识、居务公开等内容。测评组到一社区暗访,看到了科普知识、文化活动宣传栏,两次均未找到居务公开内容,如果缺少内容是要扣分的。高度的责任心使测评组的同志第三次返回,终于在上述内容很远的墙壁上找到居务公开内容。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宣传内容分散会影响宣传效果,各部门建的宣传栏在社区应当集中统一,最好设在社区居委会门前开阔处,使居民阅读方便。

启示之四:社区扶贫济困满分通过但保持常态仍要不懈努力。测评体系要求要有专门扶贫帮困机构、经常性的捐赠活动、市民参与机制、实现应保尽保,这些条件比较容易达到。贫困率的统计、最低生活保障线大于本省同类城市平均水平、最低生活保障线随经济发展逐步提高,这些条件是一个动态过程,今天达标了不等于明天达标,保持常态需要多方努力,需要几任领导的努力。最低生活保障线随经济发展逐步发展一项,要求统计5年来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增长情况。青岛市自1999到现在4次提高标准,今后仍然逐步提高标准,这当然以财力为支撑。

启示之五:硬件投入不断加大但资源共享仍然是建设节约型社区的好办法。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各级领导日益重视这项工作,财力投入不断加大,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星光计划”等硬件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财力投入是有限的,永远滞后于日益增长的居民群众的需求和社区发展的。社会福利养老,测评体系要求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两张以上,财政投入建老年公寓是必要的,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两条腿走路才能达标。测评体系要求,每万人应有500平方米以上综合性多功能室内文化活动场所。这一条达标资源共享是必由之路,只有动员辖区内工厂、学校等单位,“敞开大门融入社区”实行资源共享的原则方能达标。

启示之六:社区图书援建活动是新突破但援建数量距达标甚远。民政部、中央文明办等中央四部门发起的“社区图书室援建和社区读书活动”为社区文化增加了靓丽的色彩,青岛市市内社区全部完成。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每百人拥有图书160册。援建的社区图书室有图书240册,每个社区在4000人左右,百人图书拥有量远远低于创城标准。许多区街又购置若干图书,扩充社区图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