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22 11:58:00
导语: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区现辖1个正县级的**市金霞经济开发区,2个副县级的洪山管理局、青竹湖生态科技(产业)园,3个镇和9个街道,面积188平方公里,人口43万,其中农村面积142平方公里,人口12.6万,是**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发展潜力和空间最大的城区。近年来,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任务的提出,作为省会城市近郊的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区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选、育、管、用”上着力,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作机制,培养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人才队伍,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健全领导机制,在优化管理上下功夫
强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区委历来高度重视村级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在领导带动、投入保障和激发活力上下功夫。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工作合力。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把农村人才工作纳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中来把握。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村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五年规划》。区、镇、村和各涉农部门,全面建立了人才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区、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以组织、人事、涉农部门等部门管理为重点,以镇党委、村党支部抓落实的管理形式,强化了工作合力。同时,区委要求工作责任单位班子成员坚持每人每年结对联系帮扶3—5名农村人才,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供创业支持;区、镇两级科技人员与农村人才建立结对帮扶制度,经常入门访户进行指导,解决生产、创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近两年来,全区各责任单位班子成员共结对帮扶农村人才207人次。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工作基础。区委坚持不断加大对基层组织建设、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形成了有力的保障机制。近三年来,区财政直接投入用于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经费达700多万元。每年投入15万元用于加强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投入200多万元,新修、扩建和整修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阵地28个,添置备齐了必需的办公设备和教育培训设施;共投入300余万元建设远程教育站点38个,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新增财力对农业农村的投入,今年,区财政仅农口线就安排了各项建设资金3000多万元,其他相关部门也根据各自的职能,做到建设投资、事业经费和专项资金重点向农村倾斜,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三是注重专业协会、行业组织的组建,强化自我管理。根据农村人才从事工作类别的需要,分门别类组建了专业协会、行业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团体组织,并制定章程,明确农村人才的权力和义务,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农村人才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使农村人才自我管理机制的形成。目前,全区已建立了休闲农业、建筑行业、湘绣行业等专业协会6个,在大明、太阳山、高岭等8个村陆续建立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使农村人才由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群体转变,提升了农村人才自我管理水平。
二、健全选拔机制,在规范选拔上把好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人才,也需要精于谋划的领导人才、经济管理人才以及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着眼建设一支扎根乡土的农村人才队伍,**区努力建立健全一套“好中选优”的选拔机制,促使优秀农村人才脱颖而出。一是贯彻“四个提倡”,配强村级班子。“选对一个人,振兴一个村”。农村干部是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在农村人才的选拔上,我们首先注重了对选拔村级班子成员的严格要求。2004年4月,我们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提倡”的基本要求,在全区40个行政村成功进行了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选举试点工作,经历了农村民主政治的一次大考验。通过换届试点,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全区农村新一届班子中致富能人、农村人才有70名,占36.8%;村干部平均年龄由48.4岁下降到43.3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106名,达到了55.8%,一大批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农村人才进入村级班子,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二是拓宽选拔视野,优化干部队伍。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联合各涉农单位的专业人员制定了农村后备干部、农村人才具体标准,规定所选定的农村后备干部和农村人才要政治素质强、作风过硬,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善思考、懂经营、能致富,带头学习运用科技知识的本领,具有带头致富的能力。重点选拔了农村中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农民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今年,我区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27名大学应往届毕业生,选派到27个村任职;同时,还从镇机关选派了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后进村任第一书记和村主任助理。通过多管齐下,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干部人才队伍的活力。三是实施跟踪管理,储备后备人才。我们将村后备干部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重点抓好了人才的储备工作。采取个人申报、组织推荐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办法,重点考察在推广科技知识和从事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同时,坚持“村摸底、乡审核、区审批”三级把关,严把选拔“入口关”。各镇、村对农村人才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致富项目等情况进行了统计,并上报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目前,**区已建立了以400多名农村党员干部为主体的农村人才队伍,主要由农村致富能手、复转军人、优秀回村大中专毕业生组成,其中种植业193人,养殖业96人,生产加工业75人,其它行业39人。
三、健全培育机制,在精心培育上做文章
农村人才土生土长,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知识水平、技术水准、业务素质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因此,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育,不断提高农村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集中教育培训规范化。充分发挥区、镇党校、实用技术培训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阵地作用,坚持每年举办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培训班、党务干部业务培训班、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培训班、村级后备干部培训班、村级人才培训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提高素养。根据换届后村级班子调整的实际,组织新当选的村干部在省委党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岗前培训;围绕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还举办了1期专题学习班。三年来,全区共培训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00多人次。今年,我们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站点广泛开展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选派了50名优秀农村人才参加学习,为农村人才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础。二是综合素质提升多元化。一方面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人才走出家门与外界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和先进企业参观学习,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并根据城市化建设、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和农村人才专业技术发展的实际,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组织各类专家上门服务,进行巡回辅导,适时传播新技术、新知识,促使他们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农村人才知识更新步伐。今年3月份,捞刀河镇组织全镇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农村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代表共56人,到了江浙一带参观学习,并重点参观了华西村的新农村建设和村办企业的生产经营经验。另一方面,通过树立优秀农村人才的先进典型,组织农村人才巡回报告团,既介绍自己的先进经验,又学习其他优秀农村人才的成功做法,促进农村人才之间相互提高。三是致富能力培养专业化。一方面,实施“致富先锋工程”。通过积极鼓励、支持镇干部、农技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建立各类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形成样板,做给农村人才看,带着农村人才干,在组织农村人才现场观摩中实地进行技术指导,促使农村人才操作水平的提高,提升培训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建立“致富绿色通道”。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区镇两级定期开办农村党员创业培训班和家电维修、计算机等实用技能培训班,帮助党员干部就业创业;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定期由支村两委收集市场信息、科技资料向农业大户和个体经营户发放。
四、健全激励机制,在人才效益上求提升
在全区建立健全了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农村人才积极发挥作用。一是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围绕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增强党员队伍的“双带”能力,大力实施了“双培双带”工程。对那些年纪轻、技术素质较高的农村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加强锻炼,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既充分发挥农村人才带头致富的优势,又提高村组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农村人才作用的发挥搭建舞台。上世纪90年代末,捞刀河镇大明村的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村集体负债近百万元,上访告状时有发生。镇党委经过研究,将镇属镇电动风机厂厂长谢立明调任大明村任村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大明村按照“开发活村,工业强村”的思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主攻招商引资,到2005年,工业园区引进企业达32家,工业总产值达3.16亿元,村集体总收入达815万元,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达8600元,被评为“市级小康示范村”、“市综合治理工作先进村”、“市级文明村”。二是深化“创先争优”系列活动,激发人才创业的活力。积极开展农村人才“创先争优”、“十佳村干部”等评选活动,树立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表彰了一大批优秀农村人才,不少农村人才受到市委、区委表彰,有的还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扩大农村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捞刀河镇的湖南高岭建设集团公司的韦拥民,因在项目建设施工管理的工作业绩突出,今年就被推选为**市“十大杰出青年”。同时,我们对“创先争优”活动中的优秀农村人才在生产信息、生产用地、生产资金、生产品种、生产技术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和技术倾斜和扶持,为他们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帮助农村人才的事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规模。去年以来,仅新港镇就新开办农家乐、垂钓基地、餐饮店、超市40余家。三是推行“设岗定责”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农村党员队伍作为农村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只有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才能真正抓实抓好农村人才队伍。区委组织部下发了指导意见,为所有农村基层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针对开发建设、农民增收、社会治安、村务公开、公益事业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设定了思想政治、民主监督、公共事务、经济发展4大类20个岗位,每个党员选择1个岗位,与支部签订责任书,将开发建设、扶贫帮困、政策宣传等工作交给党员去落实。新港镇植基村李建和、王洪兵是“政策宣传岗”的党员,在市重点工程金霞物流园的建设中,带头拆除自家房屋,积极宣传政策法规,带动了其他100多户群众主动拆迁,短短一个月内就完成了全部拆迁任务。捞刀河镇太阳山村党员张绍明是运输专业户,在“致富帮贫岗”上带领群众积极发展运输业,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使运输业成为了该村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四是建立“绩效考核和积分制”,形成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指导镇党委逐步完善了村级班子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明确村干部的岗位目标责任,实行“责、权、利”相统一,“绩、奖、罚”相结合,真正使村干部有担子、有压力、有动力。2006年,区委在进一步规范村级班子和干部管理的基础上,实行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制,突出考核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对村干部和村班子发挥作用和服务群众等方面进行考核,以量化计分的方式排队打分,打破平均主义,拉开待遇档次,使待遇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干部倾斜;同时,结合绩效考核实行考核积分制,以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依据,妥善解决离任村干部生活保障问题,使村干部在职有“劲头”,前面有“奔头”,离任有“靠头”,不断增强村干部岗位吸引力和农村干部人才队伍的活力。
- 上一篇: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思考
- 下一篇:换届选举试点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