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党员管理新途径思考
时间:2022-10-22 11:57:00
导语:探索党员管理新途径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自**年3月15日开始,**市**区在全区10个街道、85个城市社区分别成立了党员联络服务站。几年来,各党员联络服务站贯彻“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服务”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党员联络服务站功能,开展多形式的党内服务活动,真正成为了“流动党员的接纳地、各类党员的温馨家园、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孵化器’、党建资源的共享平台、服务群众的示范窗口”,受到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
一、发挥“流动党员接纳地”功能,推动流动党员管理从随机管理型向分类管理型提升
流动党员由于居住场所和谋生方式的不稳定,对他们的管理难度很大,以往主要是采取被动的随机的办法,发现流入党员,就把组织关系转入暂住地党组织,没有发现的党员则成为了“隐性党员”和“口袋党员”,这也渐渐变成了基层党员教育管理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党员联络服务站建立后,我们把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采取分类管理的办法,为流动党员提供更加贴身、贴心的服务。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加强舆论宣传,逐门逐户走访、公开信及联系函等形式积极向流动党员宣传我区党内服务项目,并及时开展了“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共查找出“口袋”党员、“隐性”党员221名,把流动党员紧紧吸引凝聚到服务站的周围。二是优化服务内容。为每一名流动党员建档立卡,运用计算机管理,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培训、就业介绍等服务,在街道党员服务站的帮助下,不少外来流动党员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清水塘路社区大蓉和酒店的行政主管林仲秋的小孩因为户口不在本地,小孩就学成了他的“老大难”问题,他打算辞职回益阳老家就业,社区党员联络服务站得知此事后,主动和**市第一中学联系,并请街道工委书记出面,让学校收下了林仲秋的小孩就学,让林仲秋感激不已,他感动地说:“真想不到我们这样在外地的党员,也能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支持,这也坚定了我在**工作和创业的信心”。三是创新管理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依托各街道自办网站积极探索开展网上组织生活,通过实名登录、信息群发、论坛交流等方式,保持流动党员经常性联系,使他们不论身在何处,都能接受组织的教育和管理,感受到组织的关爱。目前,各党员服务站依托网络平台凝聚维系着区内流动党员178名,提高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
二、开发“各类党员温馨家园”功能,推动党员帮扶工作从定点型向长效机制型提升
为把党员联络服务站打造成全区7900多名党员的共同温馨家园,使党员能随时随地接受组织的教育管理,得到组织的关怀和扶助,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为党员办实事、办好事,探索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新途径。通泰街街道通过党员联络服务站,与石门县白云乡党委结对,新河街道与株洲攸县鸭塘铺乡党委结对,对流动党员实行双向互动式管理等措施,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黑石渡街道通过开展“倾听党员心声”系列活动,为失业党员开辟“就业绿色通道”等方式,从思想上贴近党员,从工作上帮助党员,从生活上扶助党员,先后使近100名党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10名党员在社区党组织的引导和帮助下,经营个体,自主创业。建立与区劳动局的横向联系机制,对区内下岗失业党员登记造册,通过免费培训、优先推荐、定期召开职业推荐会等方式,积极为失业党员创造再就业的机会。党员联络服务站设立以来,先后为各类党员提供服务20000余人次,推荐党员就业300多名,接纳管理流动党员4000多名。
三、健全“两新组织党组织孵化器”功能,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从组建型向覆盖型提升
党员联络服务站成立以来,为两新组织提供发展党员、组建组织、培训和策划活动告示一条龙服务,深受两新组织党员的欢迎。一是推行动态管理。针对“两新”组织党组织“缺场地、缺经费,缺人才”,而且由于人员流动快、企业经营倒闭而导致党组织不断“开关”的客观实际,我们依托党员联络服务站网络,在全区实行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季度报告制度,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台帐,实施动态管理。二是壮大党员队伍。党员联络站的同志利用与辖区内“两新”组织联系紧密的优势,主动出击,加大了在新社会阶层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党的力量不断壮大。目前,“两新”组织中有723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685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有267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批企业管理精英、技术骨干和一线优秀员工被吸收到了党内。三是加大组建力度。各街道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分布面广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抓大户、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的办法,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探索出“企业单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村企合建”等多种组建形式和方法,提高了党组织组建率,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截至**年11月底,全区共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41个,其中党委2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36个,符合组建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率达到了97%。运达实业集团在筹备喜来登大酒店开业的同时,主动联系街道和社区党员联络服务站,做好了成立党委的筹备工作,准备酒店开业与党委成立同步进行。
四、优化“党建资源整合平台”的功能,推动党建资源从分割型向整合型的提升
针对社区党组织工作资源缺乏的问题,我区切实加大对党内服务体系的投入。一是配强社区党建力量。区委出台了《关于在各级党组织中配备组织员的意见》,由区财政负责发放基本工资,社区配备专职组织员,负责党建工作者的开展。近三年来,各街道还向社会公开招聘了54名社区专职党建工作者,充实到党员联络服务站中,进一步增强了党内服务的工作力量。二是健全投入机制。市、区财政每年划拨110多万元作为社区党建专项经费,区委组织部每年从党费留成中划拨近30万元作为街道、社区党员联络服务站建设经费,各街道每年的经费投入也在4万元以上,为加强党内服务工作提供了经费保证。三是整合社区党建资源。近两年来,全区30多个后盾部门已先后提供资金、物资近400万元支持社区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党员联络服务站的发展基础。其中,区城管局、市政局在确保后盾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还在拆违还绿、综合整治、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对社区予以重点支持;区民政局为四方社区提供后盾资金10万元;区教育局全力支持芙蓉路社区建成全省首家社区网站—清水芙蓉,并免费提供服务器空间和人员培训。通过挖掘、整合全区党建资源,形成了区域内各类党建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的格局。
五、拓展“服务群众示范窗口”功能,推动服务群众工作从活动型向品牌型的提升
各社区党员联络服务站在抓好为党员服务的同时,努力挖掘党员联络服务站潜能,积极提供面向社区困难群体的救助救济服务,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通泰街湘春路社区党组织针对辖区内的孤寡老人较多,他们生活起居不方便,生病难以寻求帮助等问题,在他们门外安上充满社区关爱的“爱心门铃”;东风路街道东风二村社区组建了以党员为主体的“先锋俱乐部”;清水塘街道动员广大党员发出了“党员名片”,义务服务居民;陈家湖社区紧紧围绕社区内失业人员、育龄妇女、未成年人三个特殊群体,举办劳动技能培训班、女性素质教育讲座和爱国主义专题教育等,社区居民整休整素质大大提高;水风井社区通过设立“爱心救助基金”,专为特困家庭排忧解难,赢得了居民的交口称赞;湖动社区以市民学校为载体,争取到市劳动局的支持,为下岗失业职工提供优质服务,把社区建设成了“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标准化社区。近三年来,各党员联络服务站广泛开展了家政、修理、中介等系列服务,其中家电修维理412人次,管道疏通191人次,房屋租赁81人次,招聘服务117人次,房屋装修124人次,搬家服务98人次,雇请家教126人次,共为13000余名下岗失业职工提供了再就业服务。
- 上一篇:党务公开实践思考
- 下一篇: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