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探索思考

时间:2022-10-21 06:32:00

导语: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探索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探索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的建设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近年来,**县结合下乡驻村(包村支农)、进厂驻企、在职党员进社区、党员服务队进农村(社区、企业)等工作,积极探索城乡党组织开展组织联建、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共享活动,搭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交流融合、互促共进的平台。近期,我们组织力量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进行了进一步总结和思考。

一、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重要意义

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新任务,对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改变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隔状况,推进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是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目的在于通过统筹兼顾、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把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统筹起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党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二是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适应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要求。当前,我县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来新课题新挑战。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就是要及时改革调整党组织功能、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等,使党的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三是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开展城乡党组织、党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活动,有效整合城乡社会、经济资源,有利于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前进。

二、牢固树立与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

一是要树立农村党建与城市党建协调发展的整体观。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增强城乡统筹意识,转变城乡二元分割的思维模式,打破城乡党建封闭格局,努力实现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二是要树立农村党员与城市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要认真落实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义务,消除党员在身份、地位、心理等方面的“城乡差别”。城市党组织要主动把农民工党员纳入管理服务范围,一视同仁保障城乡党员权利。要积极搭建城乡党员共同学习、共同开展组织生活的有效平台,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活动模式。

三是要树立与时俱进抓好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观。要在继承传统党建工作有效做法、经验的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模式和做法进行改革,优化思路,拓宽领域,丰富内容,改进方式,健全机制,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四是要树立以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服务观。要切实改变“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围绕城乡统筹发展搭建基层班子,配置基层干部,培养党员队伍,开展党的工作,把党的基层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三、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县坚持以构建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为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党组织的比较优势,与农村党组织开展广泛的互帮互助活动,大力推动城乡党建工作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为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探索新路径。

一是坚持“共建、联合”,设置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在城乡新经济社会组织、产业链、专业协会、社区楼幢、产业园区建立党组织及成立“支部+协会”,在建筑、个体等行业和系统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努力实现党的工作覆盖面100%的目标,强化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效发挥党组织的职能、党员的先进性。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支部+协会”26个,流动党员党支部2个,党建示范园区35个。吉布库镇达坂河村在养殖小区成立协会的基础上,建立了党支部,“支部+协会”互促互进,作用发挥明显。党组织设置上,在现有按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今后应不断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在城乡机关、乡镇、城镇、村、社区、企业、学校、“两新”组织之间建立“联合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和全方位覆盖。完善推行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社区、村(社区)与园区等联建党组织,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

二是坚持“灵活、多样”,丰富互帮互助形式。采取“强帮弱”及“共驻共建”等形式,城乡党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互帮互助活动,各城镇党组织还通过帮助修建村级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改善基础设施等形式,深入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县国土资源局党组织与七户乡屯庄梁村结成共建对子,帮助建成了村级办公场所,为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个好的办公和活动阵地;县征稽站党组织与五马场乡沙梁子村结成共建对子,帮助铺设了5公里村组巷道,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截止目前,全县结成城乡共建对子58对。在进一步丰富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的形式和方法上,今后可采取对口帮扶、强强联合等多种形式,实现城乡之间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促进。

三是坚持“双向、互动”,促进干部人才交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村、社区任职、挂职或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村、社区的优秀干部到机关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促进城乡党建工作的交流。2004-2007年,**县共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拔76名年轻干部,充实到各乡镇党委、村、社区和机关任职、挂职,通过到不同岗位的锻炼,选派干部的工作能力、自身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目前已有23名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今后,应进一步改革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公推直选,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同时可以采取“请上来”(组织村组干部和党员骨干进城,通过跟班工作、集中培训、社区挂职等形式,学习城市先进管理理念和社区建设、管理、服务的先进经验,回去后运用到农村城镇化建设之中,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送下去”(通过流动党校、科技之冬、“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载体,组成专家讲师团,将先进理论和科学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新农村建设)、“走出去”(有条件的机关党组织还可以组织社区(村)党员干部到发达地区学习培训,更新知识,用先进的城市发展观念武装头脑,用城市发展的巨变来教育党员干部,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等途径,加强对村组干部和党员骨干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四是坚持“共育、共管”,加强党员教育管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增加,由农村进入城市务工经商的党员逐年增多。他们从业和居住的流动性,给党员教育管理提出了新课题。针对党员管理难的问题,建立了流动党员双项管理机制,城乡党委签订了党员双项管理协议书,建立了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联席会议制度以及流动党员管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了县域内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履行做好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实现了县域内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全县18个基层党委签订了流动党员双项管理协议书,与162名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对流动党员实行双项管理。在对现有城乡党员的教育管理中,今后应进一步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推动党员互帮机制。城市党员在知识、能力、信息、资源储备等方面有相对的优势,农村党员人数众多,但整体素质相对偏低。要通过城市(单位)帮农村、干部帮农民、先进帮后进、党员带群众,促进城乡联动、共同进步。

五是坚持“开放、联动”,充实互帮互助内容。城乡各党组织采取上党课、座谈交流、组织党员互观互学等形式,增进了解,促进共同提高。结对支部本着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目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结对共建活动。县财政局党组织和涨坝村党支部、农机局党组织和三个庄子村党支部每半年开展一次上党课、座谈活动,支部组织党员开展互观互学活动,增进了支部间的相互了解,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在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和方式上,今后应积极探索城乡互相融入的开放型组织生活,探索联合开展组织活动的有效方式,组织城市党员下乡、农村党员进城过组织生活,在开放、联动的组织生活中增进城乡党建融合,搭建城乡交流的桥梁。

六是坚持“全面、务实”,深化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上,切实帮助城乡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包村支农、进厂驻企、党员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城市解困工程、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工作,深入开展党员服务队进农村(社区、企业)、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方面,重点将在搭建平台、拓宽渠道、注重激励、确保实效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入开展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活动,发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党员服务中心(站)、村(居)民事务中心(点)等,创新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途径和方式,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工作组包村支农、一般干部联系农户等制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党员考评办法,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纳入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

七是坚持“深入、全面”,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实践证明,激励出活力,关怀出动力,帮扶提高凝聚力。近年来,我县健全和完善特困党员救助中心、党员扶贫金等制度,县委组织部和15个乡镇党委通过财政补贴、党费划拨和党员捐款,分别筹集了1万元以上的扶贫金。县委对符合政策的“三老”人员定期发放生活补贴,春节期间对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进行慰问,2006以来,共筹集160万元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赞誉。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要求,是把这项工作制度化、机制化的体现。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建立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工作责任制,形成各级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干部齐抓共管帮扶工作的整体合力。在保证落实农村“三老”人员生活补贴的基础上,逐步解决未享受离退休待遇城镇老党员生活补贴,努力实现城乡老党员生活补贴全覆盖。进一步深化党内帮扶,拓展党内送温暖活动,做好关心爱护乡镇干部和村、社区干部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机关党支部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多措并举,除普遍对困难群众进行捐款捐物外,还要结合机关工作职能和业务特点,采取送政策、送知识、送技术等方式,解决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村群众致富,提高基层群众的认同度。要突出对老党员、老先进、老模范中特困户的结对帮扶。一方面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反映和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另一方面引导他们现身说法,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宣传党的光荣传统和富民政策,参加党组织活动,积极谏言献策,达到帮扶一个,影响一片的效果。

八是坚持“互补、互助”,整合党组织资源。树立优化资源配置的理念,积极探索在党建工作中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形式,统筹调配党建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城乡党建资源双向流动。在党建工作经费、党务人才等方面,城市支持农村;在活动阵地、教育培训设施等方面,城乡整合利用;在经验、信息等方面,城乡互学共享,充分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整体效益。要鼓励机关社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公共设施、党员教育设备等资源双向开放,提高党组织硬件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鼓励机关社区(村)立足基层居民群众实际需求,发挥机关和基层党员群众的特长和智慧,联合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娱乐活动、主题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服务群众,教育党员,促进机关和基层党员互联互助、互帮互学,共同提高。通过硬件设施的整合,活动的互联,整合机关、社区(村)党组织资源,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四、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党的十七大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一个新课题,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必须坚持服务中心、推进改革。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来谋划、部署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开阔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领域,使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过程,真正成为服务、保障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

二是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共同发展。要在统筹上着力,以观念统筹为前提,以资源统筹为重点,以工作统筹为保证,推动城乡党建工作互促互进,实现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相对分隔向相互融合转型。

三是建立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必须坚持开拓创新、大胆实践。要大力破除党+建工作方面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尊重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创造活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创新,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