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区探索思考

时间:2022-10-21 03:50:00

导语:构建和谐社区探索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构建和谐社区探索思考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共同体,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如何以社区党建工作创新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社区党组织面临的新课题。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党组织从社区实际出发,以维护居民共同利益、服务群众为重点,成立“驻社区党委”,在党建工作的领导方式、组织形式、工作理念和活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

坚持“三个创新”,形成社区党建新格局

长期以来,街道党工委在社区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但由于街道党组织的主要职能是领导直属单位党组织工作,与其他驻社区单位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难以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为了使众多社区单位党组织成为街道党组织的扩展和延伸,不断提高街道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新安街道探索成立了在不改变各驻社区单位党组织隶属关系的情况下,由各驻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组成的联合型党组织──驻社区党委。这一模式,创新了社区党建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形成了社区党建新格局。

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理念。目前,我国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大量社会组织应运而生。新安街道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识到,基层党组织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扎根于社区之中,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们明确提出了“街道围绕社区转、社区围绕居民转”的社区党建工作理念。这就抓住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核心,即“凝聚人心、服务群众”。

创新社区党建组织形式。驻社区党委在社区层面构建了三个平台:一是设立驻社区党委负总责的党的组织架构,将社区内各种行政资源全部纳入社区服务体系;二是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做到社区重大事项党内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三是设立社区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社区委员会,沟通、评议、监督社区各项事务,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这三个平台有效整合了社区资源,改变了过去驻社区各单位党组织很少来往的状况,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创新社区党建活动方式。驻社区党委组织开展了社区大讲堂以及主题实践等活动。社区大讲堂主要围绕社区居民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为居民解疑释惑、提供服务。宝民社区外来人员较多,驻社区党委就专门邀请劳动保障部门的同志进行劳动就业政策解答。他们还经常组织“观老电影、忆革命史、树荣辱观”等活动,累计吸引社区内3000多名党员和群众参加。

坚持“三个结合”,不断推进社区党建工作

宝安区新安街道的“驻社区党委”这一城市基层党建模式,是适应新变化、破解新难题的积极探索。这一模式之所以能取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坚持了三个结合。

为了群众与依靠群众相结合。社区党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群众工作。社区党员与广大居民群众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在密切党群关系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驻社区党委要求党员带头做到“六个必访”,即重症病人重点访、天灾人祸马上访、生活困难及时访、生病住院随时访、居民病故二次访、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定期访。居民反映,现在是法律知识有人讲、医疗保健有人问、困难人群有人帮、下岗职工有人管、矛盾纠纷有人调。党组织和党员与群众的距离拉近了、关系融洽了,广大群众也积极参与到社区各项建设中来。

约束与激励相结合。驻社区党委在日常实践中,对社区党员既有必要约束,又有有效激励。为了加强约束,驻社区党委建立“一站四卡”制度,即以社区为中心的党员联系站和党员报到卡、党员登记卡、党员参与活动记录卡、党员表现卡。社区党员必须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对在职党员,驻社区党委与其工作单位党组织共同管理,用积分的方式记录其参与社区建设的表现,形成了在职党员“工作时间单位管,业余时间社区管”的机制。为了加强激励,驻社区党委在岗与岗之间建立争优创先的评优机制。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有效结合,形成了促进社区党建深入开展的强大合力。

党员服务群众与完善自我相结合。社区群众工作是政策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社区党员服务群众,不仅要有良好愿望,还要有相应本领。驻社区党委在为党员服务群众提供实践平台的同时,本着“不拘形式、讲求实效,因人而异、方便党员”的原则,紧贴党员实际需求,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加大党员教育力度,有效提升了党员的素质和服务群众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