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欠发达地区思考

时间:2022-10-21 02:13:00

导语:科学发展观欠发达地区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发展观欠发达地区思考

科学发展观欠发达地区尽快摆脱贫困落后面貌,提供了一条速度、质量、效益、后劲相统一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如何走好这一科学发展道路,是欠发达地区必须下大力探索求解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一、推进跨越式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科学发展

欠发达地区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联系自身的实际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科学发展观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推进发展,反对盲目蛮干;讲求辩证统一,把经济社会发展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认清并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规避掣肘,避免浪费、无效行为;顺应发展变化的客观趋势,要求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欠发达地区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和落实。

欠发达地区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突出“更快更好跨越式发展”这个主题。更快,就是在发展速度上首先实现跨越。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所有的统筹和协调就无法实现。欠发达地区必须在发展速度上实现连续跨越,确保在短期内实现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更好,就是结构更优、质量更高、效益更佳、后劲更足、发展更协调。坚持科学发展观,最终要体现在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上,体现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财政增长上,体现在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上。欠发达地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在更快发展的同时实现更好发展。

在欠发达地区,能够支撑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要素,是自身业已形成并被人们深刻认识到的那些比较优势,诸如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老工业基础优势,等等。要把这些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必须对这些资源要素进行统筹和综合利用。这就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吸取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通过统筹多种要素、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资源,实现高水平起步、链条式开发、集群化发展,从而形成后发优势,避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贫困面大、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任务艰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欠账多、生态环境差等问题。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做到“五个统筹”,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经济结构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整体质量、层次和规模,决定着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欠发达,一个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工业化程度低。因此,欠发达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加快以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主攻方向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化在其中又居于核心地位。

首先,尽快构建起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产业战略支撑体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关键在于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没有优势就没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最主要的是突出技术优势、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欠发达地区要紧紧围绕这“三大优势”,认真研究产业和产品定位,既要重点培育具备技术、成本、市场等潜在优势的新产业,使潜在优势迅速变成现实优势,进而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又要对具备现实优势的传统产业中的老企业加快改造步伐,靠优势产品来壮大优势产业。从张家口的实际看,“十一五”期间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重点壮大清洁能源(电力)、绿色煤化工、信息产业、装备机械制造、钢铁、制药、以奶业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物流和旅游为主的新兴服务业等“十大优势主导产业”,以形成链条式、集群化发展,打造几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工农业产品基地。

其次,坚持不懈地加快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项目建设。项目建设,不是乱上项目、重复建设,而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项目建设作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步骤,靠科学的项目来推动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要突出抓好新产业的开发性项目和传统产业的技改性项目,特别是要千方百计抓好“牵一发而动全局”的重特大生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同时要着眼于增强后续发展能力,干一批,盯一批,谋划一批,努力形成梯度推进、良性循环的项目储备机制。

第三,着眼于高起点、高水平。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未来发展趋势,高起点、高水平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必须贯彻以下四条标准和要求。一是循环型、节约型。无论是新产业的开发项目,还是老企业的技改项目,都要着眼于循环型、节约型要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否则从长远看,这些项目终究没有出路,会被淘汰出局。二是低成本、高效率。低成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地及周边的优势资源,形成成本相对低下的优势;高效率,关键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及其运用水平。欠发达地区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还必须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舍得投入,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欠发达地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引入全新的管理机制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切实增强企业活力和发展后劲。四是特色化、品牌化。只有把特色和品牌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特色产品的精深开发与加工,在做精做细、做出品牌上下功夫,才能真正促进产业层次的提升,进而形成市场竞争力,创造出更大的效益。

三、推进跨越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三农”这个重中之重

欠发达地区,多为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县域经济落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贫困面大。欠发达地区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首先,要科学规划。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前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行动计划。具体操作中应把握三条原则:一是定性标准与定量标准相统一的原则,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逐项细化为具体的量化标准,进一步增强可操作性;二是长远目标与阶段性要求相统一的原则,特别是对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要更加注重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从群众十分关心、要求十分迫切、受益十分直接的事情抓起;三是分类指导、逐村规划的原则,根据各村在现实基础、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差异性,逐村做好包括经济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全面建设的规划。

其次,要完善载体。近年来,张家口市深入开展了“文明生态村创建”、“千村经济振兴”、“双万人技术培训”工程。这种以村为单元的推进方法及其涵盖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一致,通过进一步完善、提高、充实、拓展,完全可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良好载体和基础平台。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三大工程”为载体,突出抓好“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职业技能培训”等重点工作,从而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真正转化为具体的工作实践。

第三,要强化机制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欠发达地区抓好落实关键要建立完善四种机制:一是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通过争取、捆绑各类支农资金,发动农民自我投入,按照整村推进的办法集中攻坚;二是强有力的组织协调机制,建立协调会议制度,明确部门相关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三是齐抓共管的社会帮扶机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对口帮扶活动;四是各类人才的激励机制,特别是狠抓有一技之长的“能人”队伍建设,把人才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