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发展科学发展观交流
时间:2022-10-21 01:38:00
导语:国企发展科学发展观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很大的进展,但是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国际竞争力还不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进一步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升国有企业竞争能力的任务十分紧要和迫切。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为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我认为,大型国有企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更快更好发展,应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做好战略规划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战略决定成败,战略规划能力或工作的不足是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弱点。国有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经济和产业的总体规划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状况,结合本企业的特点,重点研究涉及企业发展的根本性、方向性和长远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做好企业在组织结构、市场结构、产业和产品结构及生产能力、科技开发、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全面的近、中、长期规划,把企业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总体发展战略上,企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但是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注重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把加快发展的着力点转到促进技术进步、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质量效益上来,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慎重处理产能扩张,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针对国有企业投入产出效率不高的弱点,应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依托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坚持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步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从国家层面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从企业层面看,也是企业减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要求。
在业务发展战略上,一方面,应当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主业,夯实企业发展的根基,使企业尽快成为在行业内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同时,应处理好突出主业与业务多元化发展的辩证关系,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主业并不等于只做主业。我国企业与大型国际跨国公司相比存在产业链短、产品单一、经济规模小的弱点,因而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要适当地和稳步地在与主业相关的业务领域、对有着较大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及发展前景的领域进行业务拓展,增大企业的经济规模,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风险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国有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企业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应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把企业的发展落实到依靠人力资源的道路上来。在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方面,应当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企业各级领导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和留住人才,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当前应采取切实措施抑制住国有企业多年培育的人才乃至技术向外资及民营企业的流失,从某种意义上说,严重的人才流失比流失经济资产对企业的损害更大。二、高层次人才重视自身价值取向和个性的体现,企业应建立各类人才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发挥特长的工作舞台,做到“人尽其用、人尽其才”。三、改革和健全企业内部的机制,包括激励、竞争和分配机制等,提高各类人才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增加对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后续投入,通过在岗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不断使企业员工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促进企业科技、经营、管理和高级技工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应注重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增强企业抵御人才流失风险的能力,保持企业长期发展的后劲。
着力推动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的竞争,竞争取胜的关键已从价格因素转向技术因素。为了赢得竞争优势,企业必须不断地提高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并不断地以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挤占市场乃至创造市场。可以说,提升科技开发水平和能力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是企业长远提高盈利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的关键。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与投入不足相关,因而必须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企业领导人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重,加大企业技术开发的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从激励约束机制上使企业领导人正确处理企业当期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潜力的关系,把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及其科技进步成果等指标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和薪金收入挂钩。国有企业应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方针,加强对国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改变“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被动局面,实现引进技术再创新,不断把新的产品推向市场。企业应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形成以大企业为主体和核心的“产学研”体系和技术创新联盟,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和原创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与专业化优势,在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集成技术上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应加快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制度,着力打破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封锁,同时保护企业自身核心关键技术。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
一个稳定和不断扩大的市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国内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但是国外产业发展与企业壮大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企业仅仅依靠国内市场发展是不够的,一个现代的大企业尤其是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应当把自己的发展定位于全球市场,以我国广阔的市场为依托,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更高的层面参与国际竞争,享受国际竞争的竞争效应和学习效应,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市场需求空间、解决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的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提高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场的开发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国有企业应在积极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对国际市场重要度的认识,加大国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空间。
当前,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为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我国企业在国内需求拉动和竞争推动下的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为参与国际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球范围的经济发展与复苏为开拓市场创造了可能,企业一定要抓住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品牌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品牌代表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我国大型国有企业要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步塑造和增强中国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是增加企业增加值和经济效益,改变我国在某些行业上作为“世界加工厂”或“世界车间”的地位,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的关键。
处理好企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活力
首先,在资源配置上,应以集团整体最优为原则,尽量避免集团内部在生产、科研、市场开发等方面的重复开发和投资,建立资源共享与合理配置的体制和机制,提升集团公司整体技术开发、市场开发和市场竞争能力。其次,在管理体系及制度调整方面,应处理好集团公司控制力和企业活力及效率的关系。一方面,要增强集团公司的控制力尤其是在战略决策、财务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加强集团对下属企业/单位在投融资、对外担保、固定资产投资、工资福利、现金流等重大事项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另一方面,又要把握好“集中”与“分散”的度,合理划分各个层级的权利和责任,制定和实施严格并且高效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各级的权利与义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下属企业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避免由于不适当的管理制度把企业管理部门变成“衙门”从而导致企业运作效率的降低,提高企业市场的应变能力。
- 上一篇: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汇报
- 下一篇:发达地区科学发展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