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会阶层发展问题思考

时间:2022-10-21 11:49:00

导语:新社会阶层发展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社会阶层发展问题思考

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优秀分子入党的论断,不仅是对党建理论本身的突破,而且也是党不断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论断,解决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问题,对于充实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继承了我党根据时展要求,不断充实党的队伍的优良传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和群众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其构成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执政党要拥有自己强大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就必须始终反映和体现变化着的本阶级和广大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把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和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列宁说过:“先锋队只有当它不脱离自己领导的群众并真正领导全体群众前进时,才能完成其先锋队的任务。”从我们党发展的历史来看,从来就是高度重视社会阶层的变化,适时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充实党的队伍,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的。

民主革命时期,在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包围和扼杀下,根据国情,我党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党长期处于农村环境之中,为了保持和壮大力量,我党大胆做出了在农村发展贫雇农入党的决定。1935年瓦窑堡会议决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他应该大量吸收先进的工人雇农入党,造成党内的工人骨干,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一切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的人,不问他们的阶级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产党。”并且严厉地批评了党内当时存在的追求党员队伍纯而又纯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历史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决定的正确性,到七届二中全会我党实现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时,党员已发展到了400多万人,八大时更达到了1070万人。这一时期,由于我党采取了党员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的方针,党员队伍的质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成为党的历史上最有威望的时期,先后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重任务,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并明确提出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从而非常有远见地解决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使党的队伍进一步壮大,到党的十五大时,党员总数已达到了5800万。这一时期,虽出现了苏东剧变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但我党仍顶住了考验,保持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旺盛的战斗力,且取得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使人民生活从整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转变。

现在,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生的新的富裕阶层,虽然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靠勤劳致富和守法经营得来的,这与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靠占有他人劳动而获取的剩余价值完全不同。而且在财富的投向上,新的社会阶层掌握的财富和生产资料主要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而不是进入消费。据统计,2000年底全国单是私营企业的注册资金就达到了13307.7亿元人民币,1999年投入再生产的资金,占到年度纯利润的64.5%,这与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是一致的。因此,在看待新的社会阶层拥有的财富问题上,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群众观点、经济社会变化和社会主义特征的深刻理解,同志才“七一”讲话中提出:“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的论断,从而进一步解决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难题,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党的优良传统与我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紧密结合。实践证明,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虽然都有不同成分的人入党,但却没有改变党的性质,反而是党这个大熔炉改变了各种成分的人,消除了他们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因此,担心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会影响党的性质和纯洁性,给党带来消极因素的疑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二、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当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资料记载,截止到1998年底,全国的个体工商户就已达3129.9万户,从业人员达6114.4万人,私营企业达120.1万户,从业人员达1709.08万人。到2000年底,私营企业达到了176.2万户,从业人员2406.4万人。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占3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值中,非公有制经济占52.9%。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满足城乡人民多样化的生活需要,扩大就业门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为人民生活提供了方便。我国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要从事第三产业,其经营网点约占全国的90%,这就为解决人们采购难、就餐难、乘车难、住宿难、修理难等问题提供了方便。二是提供了就业渠道。目前全国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共安置了8000多万人就业,大大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三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据统计,单是1992年-1997年六年间,个体私营企业就上缴了税金956.4亿元。因此,也可以说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压阀”,发展其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在政治上予以承认他们的地位,一方面可以通过他们影响和带动这些阶层中其他人员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给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还可以顺利地在这些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保证其行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其次,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一大批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目前,私营企业主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就占总数的77.6%,其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8.4%。他们懂市场、懂经营、懂管理,代表着当今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并且他们中不少人是来自农民、工人、学生、国企经营管理人员、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以及留学归国人员中的先进分子。因此,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当好“三个代表”,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把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以增强党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影响力,改变党在这些经济、社会组织中工作薄弱的状况,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

再次,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许多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人员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员是响应党的号召富起来的,他们既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践者,又是党的富民政策的受益者,这决定了他们的政治倾向和态度。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有48人,全国政协委员有46人,省级人大代表有372人,省级政协委员有895人,总数已达1361人。所以,对新的社会阶层加以培养、帮助、教育和引导,把其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充分体现我们党在政治上对他们的信任,使他们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有利于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三、严格把关,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

发展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虽是发展党员工作推进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对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但它对于我们党来说毕竟是个新鲜事物。据中央统战部经济局调查显示,有76.5%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表现出较强的政治需求,他们的心态主要是:(1)可以提高政治地位,体现自身价值;(2)有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商业信誉;(3)有助于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护自身利益;(4)有机会接触上层领导和知名人士,建立必要的社会关系;(5)有利于企业在资金、项目、信息等方面得到支持。因此,为了能够真正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入党,保持党的队伍不变质,在实践中就必须做到坚持入党条件,谨慎从事,严格把关,这是落实“七一”讲话精神,确保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第一,要坚持标准第一的观点。各级党组织一定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看待他们的入党条件,按照“七一”讲话精神,着眼于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准确地把握新的社会阶层入党的条件,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真正把他们中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切“赶时髦”、“一窝蜂”、搞生产力标准的现象。

第二,要坚持组织上入党和思想上入党统一的观点。各级党组织要把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教育上,对新的社会阶层中主动要求入党者及时做好培养工作,帮助他们端正入党动机,为他们创造入党条件;对没有明确表示入党愿望的优秀青年,要主动引导,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在政治上的上进心和进取心,使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在包括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中不断壮大、源头不断拓展。

第三,要坚持积极慎重的观点。各级党组织要针对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身份的多变性、工作的特殊性、流动的经常性等特点,加强对他们中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时间、方法、手段、范围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一要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全面考察了解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素质、自身形象等现实表现;二要扩大公示范围。吸收预备党员前,拟发展对象的情况不仅要在本单位公示,还要到与他们有关的部门和单位公示;三要长时间考验。对发展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对象入党,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而应看一贯表现,力求准确认清和把握他们的入党动机和条件,积极而又慎重地发展优秀分子入党。

第四,要加强对新的社会阶层党员的日常管理,克服入了党就大功告成的麻痹思想。各级党组织要继续注意观察他们党员义务的履行情况、用工情况、财产来源和支配情况等,督促和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把经济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作出贡献。同时要会同工商、税务、审计等部门核准他们的收入水平,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党费交纳标准,做好党费的收缴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