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能上不能下成因思考

时间:2022-10-21 11:46:00

导语:干部能上不能下成因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能上不能下成因思考

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是新时期干部制度改革的重点,也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关键。同志在**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新时期干部工作在能“上”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功经验,但能“下”难仍然是困扰干部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存在问题与难点

实行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工作任人唯贤原则的重要体现,也是保持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推行干部能“下”工作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l、“下”的干部思想难接受。“下”的干部往往被人们称为“下台”干部。“上台”与“下台”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使“下”的干部要承受来自社会、家庭。同事、亲友等多方面压力,并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自感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来,脸面上过不去,今后无法做人。因此。组织作出调整决定后,往往左比右看,甚至会产生一些比劣不比优的攀比心理,对“下”不服气的委屈心理,以及不愿放弃既得利益的狭隘自私心理,导致对组织上作出的调整决定想不通,甚至不服从。

2、干部“下”的标准难把握。目前,子部“下”的标准弹性比较大,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往往是一些比较空洞的抽象概括,不仅导致领导和组织部门对于部“下”的标准感到难以把握,就连该“下”的干部对自身也无法进行准确的估价,甚至有些该“下”的干部反而自我感觉不错。认为自己该“上”。

3.干部“下”的程序难操作。现行干部“下”的操作程序主要以组织考察为主,最后由领导拍板。这就把干部“下”的焦点聚集到领导和组织部门身上,领导往往不愿意去做这个“仇人”,组织部门由于没有具体的标准可依也感到提作起来比较为难。因此,真正“下”来的干部多是犯有严重错误的,甚至是犯罪的,或者是所谓年龄上的“一刀切”。

4.“下”的干部难安排。“下”的干部多数属于非自愿的,有的属于年龄们大,有的属于知识更新跟不上,有的用于工作环境不协调等等,这些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多年来、干部沿袭了吃“皇粮”的传统,现在一下子成了“下台”干部。本身在心理上就不平衡。如果把他们安排到比较差一点的工作单位或岗位,或者是“推”出干部序列,心理上就更加不平衡,产生的矛盾就会更多、更大。目前,多数地方为了回避矛盾,采取改任协理员、调研员、巡视员等非领导职务的做法。认“下”的干部来说,有了一个说法。但协理员不协理、调研员不调研、巡视员不巡视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干脆只拿工资本工作,不仅加重了财政负担。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二、原因分析与透视

1、重选拔轻监督问题比较普遍。新时期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已得到了普遍重视,认《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的出台,到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初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但干部监督还一直是干部工作的薄弱环节,难监督、监督难问题比较突出,不仅滋生了腐败,也滋长了腐败,给不称职干部和相形见绌的干部增加了难度,甚至使一些该“下”的干部失去了重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机会,走向了犯罪深渊。

2.重使用轻管理问题比较突出。使用好干部是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现行干部使用在公开化、民主化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和改善,特别是近年来相继实施的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在干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比如在干部的宏观方面抓得比较多,具体到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如何管理抓得则比较少,或抓得不到位,不仅缺少系统的管理方法,也没有具体的量化考核指标,致使评价干部时,笼统的比较多,具体的比较少,定性的比较多,量化的比较少,使得确定干部“下”位时缺少必要的客观依据。

3、干部管理制度在根本上带有缺陷性。坚持党管干部是干部工作的首要原则,但目前在党管干部方面曾得过多、过细,统得过死问题还比较明显,特别在干部管理权限上,管得太宽。有时是几个人管理几千号人,没有真正体现一级管一级的指导思想,往往造成管人的不管事、管事的不管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堵塞了干“下”的渠道,给干部“下”的工作人为设置了重重障碍,增加了干部“下”的阻力和难度。

4、“官”贵“民”贱的思想还根深蒂固。中国受几千年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封建等级观念、特权观念、“上荣下辱”、“官贵民贱”等封建意识还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成为加快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改革步伐的一大障碍。一些干部一旦下位后,总有不做“官”即为“民”的一落千丈之感,地位的改变、利益的反差、传统思想的诱导使得一些“下”来干部心理不平衡,态度不积极,工作不配合。

5.干部自身适应社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还不强。由于现在于部都身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他们大都是七、八十年代走上工作岗位的,不论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都还不能完全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求,加上目前干部队伍中从事行政事务的比较多,有专业特长的干部比较少,所以一旦下位后,自己也感到无所适从,难有新的“生路”。

三、建议与对策

实行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面向未来的重要挑战。为了从根本上推进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干部工作必须抓住当你有利时机,加大改革力度,克“阵痛”,全方位地向前推进。

1、加强宣传教育,优化舆论氛围,为干部能“上”能“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要教育广大干部明白,推行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干部制度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干部是否能上能下,不仅直接影响到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干部队伍的稳定,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健康地运行和发展,关系到我们党的事业能否永葆本色。其次,要教育广大干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和荣辱观,破除“富贵民”、“上兼下辱”、“下必有错”等旧观念,使干部能上能下成为干部职务正常调整和变动的一个动态概念,成为一种社会习惯,而不是干部职位高低的再排列。与此同时,要从多方面关心和爱护职务被调整下来的干部。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客观上会使一些“下”的干部在政治地位、经济物质上失去一些既得利益,从而导致心里失衡,产生思想障碍。因此,对“下”来的干部,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尊重、关心和爱护他们,不仅对他们中工作表现突出的同志要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而且要适时地再度委以重任。

2.完善竞争机制,扩大公开程度,建立新时期干部优胜劣汰新机制。实践证明,干部的“上”和“下”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什么样的“上”,就有什么样的“下”,“上”和“下”必须通盘考虑,干部能上能下才能顺利实施。因此,把竞争机制引入干部管理工作,建立新时期干部优胜劣汰新机制,是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最有效途径。要通过明确干部任期制的方式,让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对任职到期的干部职务一律自行免除,其空缺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或在本单位实施竞争上岗。即使是委任制的干部,也要明确任期,规定最长任职期限。

3.严格奖惩制度。细化考核指标,准确把握好干部“下”的标准。干部的“上”和“下”既然是一个动态概念,就应该让“上”的干部时时有“下”的危机感,“下”的干部;时时有“上”的机会。对任期内的干部买通过制定一系列考核指标和奖惩制度,准确把握好干部“下”的标准,防止出现“一旦选上,任期干到头”的敷衍思想。对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干部都要确立“能、位、绩三位一体”的考核体系。在这三者中,要突出考“绩”。要通过考绩看一个干部的品德和才能,并把现实能力的考核和潜在、趋向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把对干部一般能力的考核和特殊能力的考核结合起来,综合分析干部的现有使用价值和未来使用价值,不仅考核出不胜任现职的干部,而且考核出相形见绌的干部,使广大干“不干不行,不努力干不行,干不出成绩和特色也不行”,从面为干部该“上”还是该“下”作出科学决策。

4.严格监督管理,流通“下”的渠道,实现干部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现行干部能“下”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位干部的物质利益诱惑力比较大,导致一些干部留恋在职在位时“风光”,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权力。一些在位干部,从交通工具到通讯工具,从住房到看病等多方面教享有“特权”,特别是一些隐形待遇比显形的“特权”更令“下”的干部“另眼高看”,使得“下”构干部心理产生不平衡。因此,对在位干部要切实加强监督,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在位干部的“特权”行为,畅通干部“下”的出口,一旦其超越规定的尺度,不仅要坚决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而且要给予必要的行政处罚和党纪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应驱逐出干部队伍,不能让一些"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的干部逍还自在,要让在位干部能大正做到慎言、慎行,使干部工作从严格监督管理入手,疏通“下”的渠道,打破能“下”难的僵局。对调整“下”来的干部。要建立组织调配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机制。让用人单位和干部自身都有双向选择的权利,避免组织调配而造成专业不对口、用非所长的现象。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宽干部辞职、辞聘渠道,让干部可以自主择业择岗,进一步拓展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直空间,使“下”的干部能合理有序流动。

5.改革干部管理体制,严格干部管理权限,从体制上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工作顺利进行。传统的干部管理体制在某种程度上已阻碍了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的推行和开展。为了从根本上推动并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必须改革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在实现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实行党政分开,党委要更注重从宏观上加强指导、监督和管理。上级党组织一般只要管到下一级党组织的班子成员和政府班子的正职,其他政府班子成员由正职聘任,或由正积提名,经同级党委同意后报上一级政府任免,不必再采取党内提名的方式,以减少干“下”的繁琐程序。比如,县委一级只要管到乡(镇)党委的书记、乡(镇)长、同书记、组织、纪检、宣传、人武等党委班子成员,乡(镇)长可由县委提名,副乡(镇)长等班子成员可由乡(镇)长聘任,或由乡(镇)长提名,经乡(镇)党委形成一致意见后再按有关规定程序办理任免职公布手续,县委只把握几条大的原则和总体框架,后行好监督、把关的职能即可。

6.树立系统观念入全配套制度,切实加强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的法制化建设。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要保证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只有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体系,进行严密的法制监督,才能使干部能上能下工作不致于流于口头,流于形式。自此,新时期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必须树立系统观念,健全配套制度,使干部工作从选拔和任用到监督与管理,从组织调配到人事任免,从考察考核到干训审查等方面,都要全方位地建立起严密的法律监督体制,保证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有章可据、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减少随意性,把干部的“上”与“下”切实置于行政法规和法律的监控之下。同时,还要严格规定干部"上"和“下”的方式,分门别类地细化干部“下”的标准,使干部能上能下工作在法律法规的规范下逐步走上正常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