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理论思考

时间:2022-10-21 10:58:00

导语: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理论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理论思考

目前在部分领导干部中,有一种有影响的观点认为,在现代通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办公手段、条件日趋现代化,调研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已变得没有多少价值可言了。

与此种认识多少有些关系,很多调查研究变了味,走了调。在部分干部那里,所谓的调研要么是先设定好框框、论点,再按图索骥的“论证式”调研;要么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名利式”调研;要么是“规定动作”,只调“好”不调“差”的“盆景式”调研;要么是“形而下而神不下”的“走马观花式”调研;要么是光调查不解决问题的“两张皮式”调研;等等。这样的“调研”实际上已演变成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偏离了调研宗旨。

这些看法和做法的存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有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对调查研究的含义、价值、及改进方法等应把握的基本问题,不甚了了,有很多模糊乃至错误认识。这就使得各级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认识调查研究,扎实提高调研工作水平,变得格外必要和格外重要。

一、调查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总书记一再指出,在新时期,尽管我们开展调查研究的对象、内容、手段、条件,发生了新变化,但调研在党的决策工作和全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作用,从未改变,且显得更重要,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他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总书记的论断,充分表明了调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从某种程度上讲,调查研究既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又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这一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乎现代化的成败,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兴衰。

首先,开展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任务。说过:“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而领导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要表现为决策工作。决策是人们有意识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主观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就像其他任何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要受一定客观条件限制一样,决策也要受一定条件限制。决策以认识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策正确与否,取决于人们认识正确与否。要保证决策正确,必须首先保证认识正确,如实反映客观世界,充分反映各方面、各层次人群的需要。由于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途径,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提高对调研重要性的认识,把调研当作自己的一项主要日常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摆脱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束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社会现象,特别是复杂社会现象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从而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作风。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早在青年时代就十分关注社会问题,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一些重大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他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所作的调研工作卓有成效,为夺取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他后来总结指出:“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还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也要进行调查研究。”

**年,党中央专门制定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指出系统而周密的社会调查,是决定政策的基础,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与掌握政策。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要求在主要领导机关,设置专门的调查研究机构,收集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及社会阶级关系各方面的材料,认真研究,为中央及各地决策提供依据。还强调,全党、全军及政府之各级机关及全体同志都要动员起来,认真做好调研工作,为上级决策提供有益材料。

**年,为应对当时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包括党和国家高层领导在内的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基层搞调研。这次全党上下共同进行的大规模调研活动,开展得相当扎实、系统,摸清了问题的要害,在此基础上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条例,确保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有效实施,也使大批领导干部痛切地感受到自己工作失误,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他们负疚自责,在后来的工作中更谨慎地判断形势,更求实地开展工作,也更尊重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的主要代表,总书记一贯重视调研工作。自上任以来,他多次深入农村、企业、城市社区等领域,身体力行,就一些紧迫、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重要结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他在**年全国政研室主任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结合党和政府近年来的实践,站在时代高度,再次强调调研工作的重要性,号召全党大兴调研之风,阐述了许多精辟论断。指出:“加强调查研究不仅是一个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任重道远,在前进中会遇到许多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须臾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更要重视和加强调查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党之所以能在短短的80年中,在促进民族进步、推进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历史上少有的辉煌成就,这与党一贯重视调查研究,注重求真务实,重视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直接有关。相反,党每次出现失误尤其重大失误,都与忽视调查研究,导致主观脱离客观分不开。无论建国前陈独秀、王明、李立山、瞿秋白等人所犯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和“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还是建国后出现的“”、浮夸风、瞎指挥等错误,以及最近在我们国家一定程度上泛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错误,都与缺乏调研,重视调研不够密切相关。

再次,加强调查研究是领导和驾驭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完成长久以来形成的一个宿愿即实现现代化,是其目前一个最主要的目标。回顾现代化一百余年走过的道路,可清楚地看出,这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艰辛过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每一点成绩的取得,都与通过调研获得的正确认识有关;每一次失误和弯路的出现,都与调研不够,认识不正确有关。毫无疑问,在未来现代化的征程上,还会遇到无数需及时正确决策解决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基层,开展大量有效的调研活动,提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和建议,使每个决策都能奠定在牢固基础之上。特别是在人类日益进入知识经济社会,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现代化越来越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不再简单表现为一个工业化过程,而且同时还包含着一个新的信息化过程,其实现难度正变得越来越大。这就迫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对调研工作给予更多重视,投入更多人、财、物资源,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为现代化的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完成,贡献出自己应尽的力量。

二、调查研究的含义、类型及结构

调查研究,是对特定事物有意识的探索和把握。这种探索和把握的结果,作为对特定事物的认识,通常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及本质,反映事物的真实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途径,是每一个体、群体都离不开的最重要的认识活动。

调查研究从方式或手段上讲,分为文字调研(间接调研)和实地调研(直接调研)两个基本类别。这两种调研,一方面互相区别。前者侧重事物的过去,更理性,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后者侧重事物的现在,更生动、新鲜。另一方面又互相联系。二者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调研系统,担负着对特定事物的认识任务。成功的调研活动往往是这两种调研的有机结合。

领导干部由于自身所处位置和担负的使命,所进行的调研通常与决策有关,在某种意义上皆可看作决策调研。从内容上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对战略问题的决策调研。战略问题是关系全局、长远的问题,如一个时期内指导全局的总方针、总计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党委、政府都要重视运用新的观点、方法,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再认识再研究。二是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调研。重大问题指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的问题。如当前的农民增收、国企改革问题。对这些问题,中央有清楚、明确的方针政策,问题的关键是狠抓落实。如何落实,需要因地制宜,这个“宜”字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通过调研来解决,找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具体措施和路子。三是对热点问题的决策调研。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是深化改革过程中新旧机制矛盾的显露。这些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改革的深度和力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围绕热点问题,加强调研,多深入基层,认真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喜所忧、所爱所恶、所期所盼,找准问题症结,开出正确药方。四是对苗头性问题的决策调研。抓住了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就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判断,做出驾驭局势的正确决策,把握当前和将来工作的主动权。各级领导干部在做好当前工作的同时。要注意调研下一步即将提上议事日程的重大问题,力求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五是对典型问题的决策调研。典型经验往往反映事物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向。一个好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一条发展路子。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先进典型经验,以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从结构上看,一个完整的调查研究通常由六个要素构成。

(1)调研目的。人是价值动物,人的活动都有一定的价值追求即目的。调查研究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是服务于人们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的,要取得满意效果,须重视对调研目的的确定。从一定意义上讲,调研目的的正式确定,既是整个调研活动的开始,又标志着整个调研活动有了灵魂。

(2)调研主体。调研主体可是自然人,包括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也可是由党政机关、单位和团体组织的调研群体。调研主体素质状况如何,体现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调研的水平和质量。要获得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就必须重视提高和优化调研主体的人员构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

(3)调研客体。它是针对特定目标而选定的客观事物,调研客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对它的选择要有客观性、代表性和价值性。调研客体的选定与调研目的直接关联。调研客体的选定,如同选矿一样,选准了,可相对轻松地开掘出丰富的矿藏;选不准,就可能劳民伤财,一无所获,得不偿失。

(4)调研过程。调研的学问大都包含在调研的过程与方法中。没有调研过程和方法,只满足于看有限的某些书面材料,不参加实际的调研过程,算不上真正的调研。任何调研都是在一定的时空内进行的,没有这一客观过程,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事物。严格说来,只有直接接触调研客体,掌握第一手材料;经历调研全过程,包括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才称得上是做了一项完整的调研工作。

(5)调研方法。调研方法是在调研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调研方法有很多,概括起来,有两种最常见。一种是传统经验型调研方法,如开调查会等;一种是现代科学型调研方法,即把一些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用于调研之中,如抽样调查、电脑模拟调查等。调研方法妥当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决定调研的成败。把调研方法在调研报告或文章中加以强调和说明,常常有助于增强调查报告和文章的客观性、可信性和说服力。

(6)调研结果。调研的目的是为解决问题,不是为调研而调研。没有结果的调研毫无价值,在严格意义上不能叫做调研。调研结果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对调研客体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和结论;二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三是把调研所得用文字表达出来,写成调研报告或论著等,用以推广经验,总结教训,指导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要特别指出的是,一项调研,一般必须具备调研目的、主体、客体、过程、方法、结果这六个要素。这些要素各自具有特定功能,在调研客观事物的过程中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若六个要素的选定和运作都呈良性状态,那么最后必定会出现有重要价值的调研成果。

三、提高调研工作水平的基本途径

调查研究作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社会活动。通过调查研究,不仅要说明情况和原因,更重要的是提出意见,做出决策,解决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调研工作水平。

第一,端正态度,进一步提高对调研工作的重视程度。正确的调研,是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前提。领导干部要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切实把调研工作摆到适当位置,避免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累赘。调研手段的丰富,现代科学调研方法对传统调研方法的替代,调研主体的多元化趋势,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将在当代社会失去用武之地;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意味着时代对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要适应形势的发展,注意在继承以往好的调研传统的同时,努力与时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知识更新,不断改进调研手段。及时吸取借鉴其他调研主体(如派、机关调研部门、专家智囊、政府统计部门、社会中介系统和企业等)的结论,丰富、提高和印证自己的调研成果,为将要进行的决策奠定坚实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于在社会调研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各类调研主体,要及时提出表扬,给予奖励,努力在全社会造成一种从上到下,重视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第二,积极开展真实、系统的调查活动。真实是调查的生命。领导干部在调查时,要努力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特别是自己负责的中心工作,每年都要根据有关规定,抽出足够时间,亲自深入实际搞调查。要直接深入到最基层,最普通的群众中去,虚心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反映他们的呼声,代表他们的利益。注意多到贫困落后的地方去。越是边远贫困的地方,越是生活贫困的人群,越是需要各级领导去。调查不仅要真实,还要系统,这是调查全面性的要求。片面的真实不足以反映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重视了解事物的现状,又重视了解事物的历史;既了解上级有关精神,又了解下级、群众的实际和想法;既直接感受需要调查的事物,搞好实地调查,又了解间接经验,阅读必要的文字材料。

第三,认真思考钻研通过调查得来的各种材料。调查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但相比起来,研究是一个更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更为重要的阶段。没有调查算不上是调研,没有研究更不能叫做真正的调研。从一定意义上讲,研究是调查的目的,更接近问题实质,更有助于解决问题。陈云同志关于调查与研究之间关系的体会,对我们理解钻研材料的重要性很有启发。他说,你们看到我整天忙于找人淡话、开会、了解情况、处理一般文件与日常工作的时候,我并不累,因为那只是在实践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还来不及对重大问题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当你们看到我静下来,关起门,走来走去的时候,才是最累的时候,因为那是在重大问题上集中精力对调查所得(包括集体研究成果)作全面、系统的思考,是要花力气、下功夫、全神贯注的。

从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研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后一个问题更突出。总结我们党80年的调研经验,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要搞好研究必须着重把握两个环节。一是要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勇气。要勇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勇气承认落后,承认我们的认识和思想水平还会经常地落后于客观实际,落后于基层和群众的伟大实践,从而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入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执政规律和领导规律,敢于听真话、说真话,敢于坚持经研究得来的正确观点,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真正落实到各项领导工作中去。二是学会和使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各种现代科学知识理论指导自己的研究,不断提高理论思维能力。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陈云语)的研究原则。

第四,高度重视调研成果的应用转化。一次完整的调研过程,就是一次完整的认识过程。在实践基础上,通过选题,调查,研究,得出初步结论,写出调研报告,这只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即实践到认识的飞跃。要完成第二次飞跃,还必须把调研成果返回到实践中去,用以指导实践,并接受检验,获得发展。一是通过会议、报刊、调研文集和影视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把有宣传价值的调研成果,在较大范围内宣传出去,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发生积极影响。二是把有理论价值的成果转化成理论论著,使其在更大范围、更长时期内对人们实践发挥指导作用。三是把调研成果直接转化成当下工作的决策意见。对领导干部而言,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最重要的转化。领导干部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其把调研成果转化成决策的水平的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