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思考

时间:2022-10-20 06:51:00

导语: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思考

当前,农村经济和社会正处在一个新的转型期。广大农民群众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精神状态、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经济体制和组织形式也正处于深刻变革之时,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对党的基层组织的职能做出科学定位,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的形势

(一)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基层党组织依托行政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大大缩小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及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等日趋多样化,加上跨行业、跨产业、跨地区的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打破了原有的以村为单位建支部、以组为单位建党小组的设置模式。特别是当前农村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趋势更加明显,农民群众的流动性增强,角色定位更加复杂。而基层党组织职能缺乏相应调整,导致有的地方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二)资源日益分散,给基层党组织功能的实现带来挑战

现代社会主体的多元化使得资源日益分散,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多种权力协商、合作、竞争的局面,资源越来越难以控制。一方面,遍布于各个社区、各个行业、各个部门的党员是基层党组织可利用的重要人力资源。但是在许多新生领域和新的社会群体中,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由于体制限制,很多尚处于党的工作空白状态。另一方面,村级自治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是基层党组织可利用的重要组织资源。但有的基层党组织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仍习惯于代替这些组织工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结果是出力不讨好;有的则根本没有渗透到这些组织中去,党的影响力实质上被弱化。除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外,文化资源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教育党员、凝聚社会的又一重要资源。但一些基层党组织受传统说教式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对于利用社区文化、民间文化等文化资源的经验非常欠缺。

(三)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

从目前的状况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因素:一是少数农村党支部特别是党支部书记担心随着村民自治进程的加快,党支部在村民心目中的传统权威地位发生动摇,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被削弱。二是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关系缺乏协调配合。有的村委会曲解“自治”,把“自治”与无条件的“自由”、“独立”相混淆,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对立起来,使上级分配的合理合法的任务也很难得到完成;有的村党支部包办了应由村委会做的工作,村委会很难发挥作用。三是农民群众的民主素质与其日益增强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有些人把农村基层民主等同于“人人做主”、“必须我做主”、“只能我做主”;少数先富起来的村民谋求政治地位的愿望比较强烈,个别人甚至采取一些非正当手段谋取村干部职位;有的村民不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从个人的好恶出发,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选举。这些状况都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和谐社会的提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传统的领导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日益重视经济发展,这是十分必要的,但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主要方式往往是自己直接上项目、办企业。基层干部也往往直接成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之类负责人。随着经济不断增长,许多农村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新的农村社会形势要求基层组织工作重心由经济向社会倾斜,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这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传统的领导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变革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极为迫切。

二、目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弱化导致职能弱化

当前,农村大部分年轻、有能力的党员都走出本地寻求更大的发展,致使农村基层组织人才匮乏,党员老龄化,组织弱化现象一定程度的存在。另外,一部分村干部由于经营管理水平偏低,对现代科技、市场经济、政策法规等知识的了解不多,因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工作无力开展。基层党组织弱化会带来职能弱化的后果,会使基层组织后继乏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使党和政府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力弱化。

(二)“两委”关系定位不清,形成权责交错的局面

从制度安排的形式来看,“两委”关系是明确的,村党支部处于领导核心地位,村委会在党支部领导下依法组织村民自治。但实际上,理想化和多重化的组织目标设计淡化了党组织的核心职能。而且,以村委会实施村政事务管理、党支部主要发挥领导和监督权力为特征的组织运行模式带来的也往往是组织间的相互掣肘和权力纷争。

一般情况下,在各种实际村政事务活动中,党支部都处于中枢地位,村党支部书记成了村政事务工作的决策中心,对村里的大小事务负总责,村民委员会和村主任在处理村政事务时只是居于次要地位,要配合前者开展工作。因此,村党支部的领导和监督职能现实性地演化变成了对村政事务活动过程的直接控制和参与,当村领导班子的决策方案与部分村民意愿不一致的情况出现时,没有一个中间组织充当缓和或协调者的角色,本来能在村内得到解决的问题也只能通过上访渠道来解决。

(三)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文精神关怀被忽视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如价值观、人生观、伦理观等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想容易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腐朽思想的侵蚀。领导工作中更应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物质激励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然而,有的基层党组织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忽视对群众的教育,缺乏与群众的沟通和对群众的关怀。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及人文精神关怀的缺失,致使农村社会公众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甚至思想精神境界出现滑坡。

三、对新时期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的思考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职能

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职能,当前最重要的是引导基层群众政治参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经济自主权大大增加,社会生活呈现多元发展态势,农民群众政治参与的愿望随之增加,而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则为政治参与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环境。但是,应当看到,人们政治参与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积极竞选者,有激进参与者,也有政治冷漠者。这表明,为了使政治参与在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内有序进行,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引导非常必要。

(二)体现党的领导作用

体现和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这是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的必然要求。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职能体现在:一是深化改革。农村改革的取向是市场化及以市场化为基础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些工作必须依靠党组织来推动,领导农民通过改革走向富裕之路;二是组织农民发展合作。解决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必须把广大农民群众以利益为纽带组织起来,帮助引导群众逐步从以个体劳动为主的小农经济转变为相互依存、分工合理、劳动和资本共同创造财富的新型劳动方式。领导农民发展合作,不能搞包办代替、强迫命令,主要是通过动员、示范、维权等方式,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领导农民民主自治。要把握村民自治的领导权,充分发挥自治机制在处理村政事务、集体资产、村民利益等各方面的作用,通过自治依法维护村民的各项民主权利。

(三)发挥引导、协调、整合和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职能

党的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是引导、协调、整合及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从而实现党的领导。关键是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党组织的政治资源和优势,做农民群众的贴心人和带头人,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当利益主体发生冲突时,党组织要引导群众理性、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发挥好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职能

作为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要做到“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就要充分利用党组织各种资源,切实为农民群众服务,做老百姓的贴心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党的价值,实现党的目标。要做好一切于群众有益的事情,在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努力推动基层党组织职能转变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进基层组织创新

思想观念创新是推进基层组织创新的首要前提,其关键是敢于破旧立新。思想的禁锢是对工作创新的最大阻碍,敢于解放思想,冲破一切陈旧观念的束缚,基层组织工作才能富有创造性,为转变职能创造条件。

农村经济组织、经济制度创新是推进基层组织创新的突破口。推进“两个创新”是实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群众利益相结合的具体途径,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推进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构建和谐农村社会。

工作机制和方法创新是推进基层组织创新的主要形式。针对农民阶层的分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工作方式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一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可以根据党员就业的不同、区域分布的变化重新进行整合。以便把每一个党员都纳入一个组织之内,并能进行有效的管理教育。另一方面,对农村村政事务活动的管理方式也必须根据形势进行改革,在完成好党在农村的各项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各个阶层的农民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

当前提高基层干部素质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增强市场观念,学会根据市场需求,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掌握面向市场、适应市场变化的本领。在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要善于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在引导农民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时,要坚持按照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切忌强迫命令、“一刀切”和瞎指挥。

(三)改进思想和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关系

要增强群众观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当前农村一些地方干群关系比较紧张,主要原因是一些干部的群众观点和对群众的感情淡薄了,对新时期农村和农民的特点认识不够,对农民的权利和意愿尊重不够,对农民的生活关心不够,主动为农民群众服务不够,因此必须加强对干部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教育。要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现在农民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就是政策不落实,或者落实得不好,一些干部对政策不熟悉,把握不住政策界限,造成执行政策走样。因此,要让基层干部熟悉和掌握党的农村政策,知道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善于用政策凝聚人心,把农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善于用政策推动工作,把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要增强法制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调解、疏导民事纠纷,化解社会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

(四)正确处理“两委”关系,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组织的领导

农村村民自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法进行。一是理清农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二是明确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的工作职责;三是健全机制,加强管理,规范运作。遵循权利和义务双向对等的原则,形成“两委”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既调动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性,又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同时要建立健全民主决策运行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两委”工作制度,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