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20 02:28:00
导语: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大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地方领导班子担负着领导一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职责,其执政能力的高低,决定一域,关乎全局。研究地方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仅要着眼于领导干部个体素质的提高和班子内部结构的完善,更要着力于从整体上理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改进地方领导班子的领导体制和干部选任机制,推进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
一、扩大党政交叉任职,增强党政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党委、政府领导班子的科学配置和协调运转,是地方领导班子建设的关键。目前地方党政关系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方面有党政“两张皮”的现象。表现在党委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第一要务,而常委会作为决策集团,其成员又一般以专职党务工作者为主体。直接负责经济社会事务的政府班子成员多数不是党委常委,他们既不参与重大问题的宏观决策,也不参与用人上的决策。有的党委班子懂经济的成员不多,决策水平不高;有的政府班子成员对宏观问题思考不够,工作积极性不高。个别地方党委、政府各唱各的调,一定程度上与这种决策与执行、管人与管事相脱节的党政领导班子体制有关。另一方面又存在党政职能重叠的现象。表现在党委和政府分别设置分管农业、政法、文教等方面工作的领导职务,形成了一个方面的工作由两个或多个领导平级主管的格局,下级多头请示汇报,难免推诿扯皮,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影响到班子团结。
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探索试行扩大党政交叉任职的办法。政府党员副职都可以是党委班子成员,党外副职必要时可列席党委常委会。党委不再专设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副职,农业、农村工作由政府分管农业的副职(同时也是党委常委)一人代表党委、政府主抓;党委政法委书记和政府分管政法的副职可由一人兼任;党政交叉分工的其他工作也应尽量考虑由一人主管。这种领导体制更有利于党委加强对经济工作和各项事业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有利于扩大民主集中制原则的组织基础,提高党委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有利于调动政府班子的积极性,理顺党政关系,增强工作合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矛盾内耗,增进党政班子团结。这不是寓党于政、寓政于党、党政不分,而是从工作需要出发构建的一种务实高效的领导体制。
二、减少政府领导班子副职职数,体现精干高效的改革方向
行政以效率为先,效率以精干为本。可是,多年来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在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及其人员编制上进行精简与重组,而对政府领导班子本身少有触及。地方政府领导班子职数以党内文件的形式进行了规范,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延续下来的职数设置还是否科学,很有必要做出进一步论证。总的感觉是,目前地方政府领导班子的副职仍然过多,往往造成分工过细,包办代替,从而弱化职能部门的作用。副职过多,还使领导秘书、副秘书长、服务性处室等与领导成员相匹配的辅助人员和机构过多,造成政府机关臃肿,工作层次繁多,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加重了财政负担,提高了行政成本。邓小平同志早在1980年就深刻指出:“副职过多,效率难以提高,容易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目前各级行政领导班子副职过多的状况,远远超出了上世纪80年代初,已到了非减不可的程度。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已经明确,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相应地,地方政府领导职数一正四副足以适应工作需要。就省级地方政府领导班子来说,现行六至八人的规定(有的地方达到十职)显然过多。新近选举产生的我国新一届中央政府的副总理才只有四人,其下级政府的领导职数反而更多,是不切实际的。实践证明,一个领导班子力量的强弱、效能的高低,与其班子成员的多寡并不成正比。世界上多数国家地方政府首长都是一正一副甚至一正无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当然,如果采取扩大党政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政府副职均进党委班子,可能会使党委领导班子职数有所增加,但只要政府领导职数减少了,就可以在总量上控制和减少党政班子的总职数。按照精干高效的改革方向,在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把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职数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应该提上有关方面的议事日程。
三、改革人大班子的干部任用机制,激发地方领导班子的整体活力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加强地方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建设,已成为地方领导班子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目前多数地方人大常委会主任已经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这是加强地方人大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对于从组织上理顺党委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人大班子建设需要在提高素质、强化功能、增强活力上下功夫。应该看到,我们选拔配备人大领导干部的一些观念和做法已不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长期以来人大领导干部的来源主要是从同级党政领导班子退下来的老同志和由于年龄等原因不能提拔到上级党政领导班子任职的下级党政领导干部,由此形成了人大机关“退居二线”、“最后一站”的自我意识和社会形象,与其所担负的重要职责形成明显反差。当然,从党政领导岗位到人大工作的同志大多具有丰富的领导经验,熟悉党务、经济或某一方面的工作,但人大的立法、监督职能更迫切需要一批年富力强、奋发有为、有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
从长远着眼,可考虑党政班子退下来的同志一般不再到人大安排,将人大班子的任职年龄与党政班子任职年龄拉平,严格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选拔干部,尤其注意选拔法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并根据工作需要在党政班子、人大班子之间随时进行干部交流,使一些同志走“先当议员再当官员”的路子。这样既能实现人大班子的年轻化,使其成为真正的工作班子,又能拓宽干部的培养使用渠道,增强地方领导班子的整体活力。干部先在人大经过一段民主法制的熏陶,再到党政班子工作,对推进依法治国、提高领导班子依法执政的能力大为有利。
四、强化因事择人的选人观念,提高班子配备的科学化水平
在地方领导班子建设中,一些地方存在着因人择事、因人设事的现象,即先把所谓应该提拔、安排的干部提拔上来,再考虑这些干部相对适合干什么工作,找一个相对合适的位置,选人的出发点是安排干部而非工作需要。一些地方存在羞简单地从年龄、性别、党派、民族等结构需要取人的现象,以致群众称有的政府班子是“政策性班子”。这些做法,有违于领导班子建设的正确方向,不利于提高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整体水平。
选干部、配班子应在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重点考虑领导班子的具体职能和工作需要。配备党政领导班子,应坚持把个人素质和工作需要摆在首位,在班子结构中着重强调能力、专业上的优势互补和年龄上的梯次配备,其他方面可不再提出要求,否则附加条件越多,可供选择的人选就越少,选人的质量就越低。配备人大领导班子,在保证工作需要的前提下,应选拔配备一定的代表性人物。配备政协领导班子,应体现广泛的代表性,选拔各方面的代表人物进班子,使党的统战政策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
- 上一篇:党员领导干部生活思考
- 下一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考
精品范文
10领导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