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凝聚力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20 01:24:00

导语:民族凝聚力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族凝聚力经验交流

民族凝聚力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有各种要素,从社会要素角度看,有经济要素、政治要素和文化要素。其中政治要素是民族凝聚力的内聚力,这种内聚力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中的领导地位,形成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政治核心,迅速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选择,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胜利的曙光,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迅速提升。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致力于中华民族的和平统一和伟大复兴,经受了新世纪、新形势的各种严峻考验,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根据新的历史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增强了当代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成为提升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制度保证

民族凝聚力与政治制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充分体现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宗旨,具有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功能。政治参与的扩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没有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不可能产生民族凝聚力。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条件下,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取决于中国人民是否有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和当家作主的精神。人民当家作主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动力,如果不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大事,人民群众没有感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那么,就没有共同的社会目标和共同理想,没有民族凝聚力,国家就难以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出发点和归宿,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了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这种法制化的民主制度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从而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动力

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发展和提升,与社会发展目标有密切关系,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对提升民族凝聚力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总体上讲,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不断地从不发达走上发达,从低级走向高级。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才能切实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公众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对权利和利益的保护要求,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追求,呈现出越来越积极的发展趋势、发展期望,对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更加强烈。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构建法治和谐社会,才能使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切实提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