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班子运行问题思考

时间:2022-10-19 06:28:00

导语:领导班子运行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领导班子运行问题思考

为全面掌握乡镇领导班子运行状况,最近,**市成立课题组,对乡镇党委换届后,领导班子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发现,换届后的乡镇党委班子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乡镇班子的整体功能。

1.角色定位上存在“三个偏差”。一是乡镇执政角色定位偏差。部分乡镇党委政府没有走出计划任务、行政管理的老传统,不能主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为农民群众提供高效的信息、政策和技术服务,加之少数干部服务意识不浓、谋富能力不强、发展思维不新,工作比较被动滞后。二是党委委员角色定位偏差。少数由原副书记改任的党委委员,认为自己降了格,与原来的下属站在同一起跑线,心理上感觉不公平;部分由原党委委员留任的委员,则认为自己破了格、沾了政策光,比副乡镇长提拔快,工作中表现出优越感,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其他班子成员的关系。三是配套机关角色定位偏差。党委换届后,乡镇人大主席、政协主任不再兼任党委副书记,工作中权力弱化,由此带来的影响力大幅下降,部分同志因而心理上失衡,不能摆正位置,正确处理与其他班子成员的关系。

2.工作运行上存在“三种冲突”.一是落选干部要求与控制领导职数相冲突。绝大多数落选干部,特别是落选的原副书记,强烈要求组织上安排适当的职位或照顾进城工作,但在严控领导职数的要求下,他们的愿望难以得到满足,这种仕途上的失落最终导致了工作上的消极与应付,有的甚至干脆不上班。二是部门利益与乡镇职能相冲突。国家对一些重要职能的垂直管理,客观上造成了不同层级的部门利益与乡镇职能间的矛盾与冲突,职能运行中乡镇“两大两小”(压力大、责任大;财力小、权利小)的现象突出。三是站所管理体制与工作需要相冲突。当前,在乡镇站所的管理上,县直部门由于管理幅度偏大,无力管,而乡镇由于对站所缺乏必要的制约手段,想管又无权管。

3.权力监督上存在“三项滞后”。一是思想认识滞后。换届后,人大主席、政协主任碍于身份变化,对党委决策的参与,突出支持、维护的一面,淡化监督、制约的一面,他们往往把完成工作任务、多拿奖金作为第一目标。二是监督手段滞后。由于管理层次的减少,党委书记权力趋于集中,易造成强权书记包揽一切。同时,迫于精减职数的压力,在党委换届中,党委委员不与政府、人大班子成员交叉任职,造成党委工作缺少政府、人大、政协的参与,不利于科学决策。三是制度建设滞后。部分乡镇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议事、决策、工作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但缺乏创造性,不能解决因体制变化带来的监督弱化问题,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比较软弱。

4.干部成长上存在“三大症状”。一是年轻干部“忧虑症”。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干部“入口”越来越窄,加之受“论资排辈”观念影响、干部“上”“下”渠道不畅,年轻干部“上”的门坎更高,台阶更小,渠道更窄,普遍对自己的政治前途担忧,工作动力不足。二是落选干部“忧郁症”。相当一部分干部受“能上不能下”、“只能官、不能民”观念的影响,落选后工作热情不高,情绪低落,这种症状在“三弱”(年龄弱势、学识弱势、技能弱势)干部中表现尤为突出。三是群众工作“恐惧症”。在干部去留由群众审决的用人理念指导下,部分干部片面地认为要赢得选举关键在于搞好与代表的关系,工作中瞻前顾后,缩手缩脚,老怕得罪人,有的甚至为了讨好代表,丧失工作原则。

针对当前乡镇班子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该市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育引导,调整干部心态。注重领导班的思想政治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用发展的马克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班子成员的思想阵地,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增强其大局意识、角色意识和团体意识。充分发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位观教育引导干部,使其以平常心态对待仕途升迁和职位变动。注重关心、尊重和引导落选干部,鼓励他们放下包袱,继续为党和人民努力工作。正确引导乡镇人大、政协班子成员从自己的职能要求出发,找准职责定位,在工作中当好配角的同时,当好权力运行监督的主角。

(二)理顺关系,促进班子和谐。要理顺县市部门与乡镇的职能关系,合理界定县乡两级政府的职责职权范围,按照“事权”与“财权”对应,“职权”与“职责”对等的原则,依法将与乡镇服务职能相关的职权返还给乡镇。在对乡镇站所的管理上,县市部门除了保留业务指导权限外,对站所人员的管理、人事安排和待遇决定权,要下放给乡镇。理顺乡镇四大家班子的关系,在坚持党委集中领导的前提下,重新明确乡镇人大、政协班子的职责,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调动好三个班子的积极性,真正让党委的意图通过人大、政府、政协加以贯彻。要理顺班子成员间的关系,四大家班子主要领导成员要加强沟通协调,经常交心通气,党委政府研究有关工作时要主动听取并吸收人大、政协的有益意见。

(三)健全制度,监督权力运行。健全重大决策票决制。对干部任免等事关乡镇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的决策,先在党委会上认真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再拿到党政领导会议上议决,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集体投票表决,避免“一把手定调子、党委委员合曲子、其他成员跟拍子”,切实解决一把手或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建立重大情况通报制。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要及时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群众代表参加的议事会,及时通报情况,研究对策。建立乡镇监事会制度,聘请部分有威望、懂政策、会管理的离休老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专门机构,对权力运行情况监督。

(四)完善机制,助推干部成长。大面积推进干部交流,对这次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的落选干部,特别是对那些长期在条件差、矛盾多的乡镇工作的干部,对那些在工作中敢抓敢管、敢于动真碰硬、得罪人较多的干部,除少数照顾进城和解决待遇的外,要大面积实行“保护性”交流,为他们换个岗位,让他们轻装上阵。多渠道锻炼年轻干部,对有发展潜质的年轻干部,通过跟班学习、岗位锻炼、台阶锻炼及抽调参加中心工作等方式,对其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锻炼,市直机关岗位、乡镇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适时公开选拔,让素质全面、政绩突出的干部有为有位。全方位优化工作环境,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参政意识和大局观念,特别是在换换届的关键时刻,要切实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引导其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从发展的大局选择干部,从而减轻干部的思想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