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致富加油站创新实践思考
时间:2022-10-19 05:26:00
导语:农家致富加油站创新实践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如何搭建农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平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着眼点。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柳城县针对农村群众受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制约脱贫致富的瓶颈问题,顺应群众意愿和要求,以凝聚党心,激发活力,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为出发点,围绕找准经济发展路子、带领群众致富这一重点,以寨隆镇为试点,整合农村党员骨干、经济能人、种养能手、流通大户等人才资源以及其它一切可利用资源,在寨隆镇创建了“农家致富加油站”,以“功能完善、服务到位、管理规范”为建设宗旨,着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信息流通、技术服务、科技文化培训、资金协调等服务,形成了服务群众的整体合力,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的对接,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家致富加油站”这一经验做法,对于探索培养、整合农村乡土人才,调动和发挥乡土人才服务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领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思考意义。
(一)创新活动载体,提供服务平台
当前,柳城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创业致富增收步伐还较为缓慢,主要是受三大因素制约:一是信息闭塞。由于农村距离城镇较远,受交通条件差,党员远程教育特别是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建设落后的影响,导致农村信息闭塞。二是技术水平低。由于农村区域广阔,需要服务的村屯对象多,逐渐暴露出了专业教师队伍相对弱小的问题,特别是乡镇体制改革后组建的农业服务中心编制减少,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民对科技服务的需要,导致许多村屯科技文化培训室等设施难以发挥功能,大多情况处于闲置状态,导致资源浪费,农民接受技术培训少。三是缺乏创业资金。由于经济发展起点低,大多农民家庭底子薄,要搞生产项目,不少农民想到银行贷款,却因种种原因贷不到款。资金短缺,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绊脚石。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柳城县委针对寨隆镇经济发展起点低,群众脱贫致富愿望比较强烈的情况,决定以寨隆镇为试点,探索一条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升党组织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县领导和寨隆镇领导班子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研究讨论,创建了“农家致富加油站”,用这个平台为群众致富提供助力服务,壮大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拓展延伸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缓解农村服务需求压力。
(二)合理设置机构,建立服务网络
寨隆镇依托农业服务中心建立“农家致富加油站”总站,同时分别在镇辖六个村民委相应设立寨隆村分站、更祥村分站、鸡楼村分站、下寨村分站、独石村分站、下尧村分站。分站隶属村党支部管理。“农家致富加油站”下设信息流通、技术指导、科技文化培训、项目资金协调等四个功能组,各个功能组均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职责和目标,并配备相应特长的技术骨干,构建了以总站为轴心,辐射至村、屯的镇、村、屯三级服务网络。
(三)整合各种资源,形成服务合力
1、整合人才资源。首先是整合镇级农业技术人才资源,组建“农家致富加油站”总站,由镇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担任站长,各挂村组长担任副站长,各成员由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的技术骨干组成;其次是整合各村党员骨干、经济能人、种养能手、流通大户等87位人才资源,将其吸收进“农家致富加油站”各分站,根据其自身特长,编入各个功能组,村干部和党员是各分站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其组织和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党外人才的积极性。各分站成员采取接受咨询、上门服务、流动服务等多种形式,为群众解决技术、信息、销售、资金不足等难题,使群众就近享受到优质服务。
2、整合硬件资源。首先是整合部门单位和相关机构资源,把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列入“农家致富加油站”中,在“农家致富加油站”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工作;其次是整合农村科技服务设施资源。充分利用镇党校、成人技术教育学校、村屯科技文化培训室、妇女学校等,设立农家培训课堂,成立生产技术经验交流会。依托党员电教活动室、党员电教科技中心户、示范户、远程教育网络接收站等阵地进行电教化培训,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生产实际情况和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农民收看电教片。积极发挥全镇建立的二元杂母猪、水果、桑蚕等30多个生产基地的示范教育、辐射带动功能,把这些生产基地打造成“理论课堂”和“现实课堂”配套健全的品牌教育基地,让农民“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及时上墙公布农科技术信息,把村屯科技文化宣传栏打造成科技信息窗口;再次是整合社会各界和民间组织资源。通过给予优惠,吸引龙头企业、技术协会、农民合作组织、信用社等企业和民间组织加盟“农家致富加油站”,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例如,柳城鹏鑫源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加入“农家致富加油站”以后,共投资100多万元,在寨隆镇建立了4个蚕茧收购烘烤站,使全镇蚕农得以就近卖茧,增加了收入,每年还为4个村带来了2万多元的村集体收入,形成了“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模式,实现了桑蚕“产-供-销-加工”产业链的延伸。
3、整合软件资源。“农家致富加油站”把收集或争取到的技术、信息、政策、项目等相关资料分门别类进行归档,建立了资料库,根据各村的实际条件,进行科学论证后,遵循农民自主选择,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向农民推荐切实可行的生产技术、农科信息、致富项目和优惠政策,使农民掌握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对选择什么样的致富项目有个清晰明确、科学全面的了解,发挥信息的最大价值,达到“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良好效果。据统计,“农家致富加油站”成立以来,共收集技术、信息、政策、项目等相关资料23个类别,印发资料6万多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生产项目18个。
(四)强化服务功能,倾情服务群众
“农家致富加油站”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信息流通、技术指导、科技文化培训、项目资金协调等四个功能组的作用,切实为群众做好服务,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1、提供信息服务,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信息流通组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收集、提供市场需求信息,引导群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通过镇农业科技服务信息网,积极选取区内外先进种养信息提供给广大农民,同时定期召开种养大户经验交流会,互通信息,取长补短。例如信息流通组根据“东桑西移”产业转移趋势,认真研究市场行情,积极引导群众种桑养蚕。为改变广大群众观念,增强致富信心,信息流通组的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如信息流通组党员罗保全率先种植了20亩桑,一批养5张蚕,一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用事实、用行动说服群众,同时主动邀请群众到他家参观学习,热心向群众传授技术经验。在信息流通组的引导下,寨隆镇村村建立了桑蚕协会,种桑养蚕业发展迅速,全镇桑园面积由2004年底的4581亩发展到了至今的14200亩,增长了2倍,2006年全镇桑蚕产业产值3500万元,仅此项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
2、作好信息指导,破解种养难题。技术服务指导组采取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形式,为村民提供生产技术指导,根据组员自身特长,设置桑蚕生产、养殖、水果种植等几个技术指导小组,就近接受群众咨询和上门实地指导,帮助群众解决养蚕、养猪、养牛、种果等生产当中出现的疑难杂症。各小组成员主要由党员致富能人和非党致富能手组成,具备敢于致富、技术精湛、热心服务,善于经营等条件。他们的名单、热线电话公布在本村各屯的公开栏上,便于群众求助,随叫随到提供便民服务。2005年5月,下尧村龙善屯许多群众由于初次养蚕,缺乏经验和技术,出现了许多问题。技术服务指导组成员罗保青、蒙德等人获悉后,连续一个多星期到龙善屯逐一登门服务。通过做示范、传经验,让村民掌握了技术要领,使蚕茧产量和质量得到提高,为群众增收6万多元。
3、加强培训力度,提高科技致富能力。科技文化培训组主要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的培训,逐步提高党员群众的文化素质、致富意识和致富本领。培训组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和科技培训室等各类资源,通过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讲座、专题培训班或组织群众收看科技电教片等形式,定期集中村民进行种养技术培训,还组织群众代表外出取经,借鉴外地经验,提高群众的种养水平。据统计,“农家致富加油站”至今共举办了种桑养蚕、水果栽培、肉牛养殖、二元杂母猪养殖、食用菌栽培等培训班188期,培训群众1万多人次,上门技术指导群众近2000多人次,使全镇有劳动能力的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如鸡楼屯韦锋原来养蚕每张产茧仅10多斤,参加培训后,掌握了种桑养蚕的关键技术要领,养蚕每张产茧达到90多斤,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协调项目资金,确保致富项目实施。资金项目协调组主要为群众发展生产、扩大规模协调资金,目前共协调信贷资金300多万元。一是采用联保和担保等形式帮助群众协调信贷资金,解决因扩大生产规模而资金不足的难题。同时向群众宣传贷款还款政策,使群众讲诚信、做到还款及时,确保贷款顺畅;二是支持上级党委、政府想方设法引进企业,引进项目资金,投入建设农村各项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同时引进种养项目,推广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使群众增收更有保障;三是积极开展结对送温暖活动,帮扶党员积极为帮扶对象协调解决生产资金难题,扶持发展种养项目,使帮扶对象尽快脱贫致富。下尧村许多农户由于底子薄,欲扩大养蚕规模却苦于缺少资金建蚕房。项目资金协调组的党员韦杨陆、廖文等人多次与农信部门交涉,主动承担责任,冒着风险,通过担保和联保的形式,争取贷款40多万元,为50多户农户解决了资金难题。
(五)活动成效显著,党员群众满意
“农家致富加油站”整合农村乡土人才,竭力为群众提供致富服务平台,探索出了一条培养会致富、肯服务、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技术员路子,改善了农业技术人才紧缺状况,为基层组织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
1、有效地实现了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农家致富加油站”积极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切实解决了制约农民脱贫致富的“技术、信息、资金”三大矛盾问题,使农村的信息变得灵通了,农民的经营项目选择准了,抓住了市场机遇。同时,“农家致富加油站”长期到农村开展服务,将人才、科技、信息、资金等各种要素导入农村,有效地激活了农村的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市场资源,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镇生产总值1.04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17万元,各项存款余额21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9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9%、11.2%、16%、31.7%。
2、成功培育了大批农民技术员,缓解了农村服务需求压力。“农家致富加油站”转变乡土人才只顾自我发展的狭隘思想,树立共同富裕的观念,四处为群众解决各种生产疑难问题,担起了农民技术员的角色,壮大了技术员队伍和农村服务力量,解决了师资不足的问题。农村党员骨干、经济能人、种养能手、流通大户等乡土人才的经营行为辐射带动了群众,成为了群众活生生的致富样板。他们见多识广,掌握的技术和经营理念都是他们生产实践总结的成功经验,切合本地农村实际,操作性强,群众易于接受,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农家致富加油站”通过整合乡土人才,组织他们进行培训,然后由他们担当科技二传手,培训指导群众,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经营水平,带动了79名农民成长为致富能手和农民技术员,然后又通过这些实现脱贫致富的农民辐射带动,指导服务群众,形成良性循环,让乡土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探索出了一条培养会致富、肯服务、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好路子。
3、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和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农家致富加油站”成为了农村党员、干部奉献社会、服务群众、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形成了“先富带动后富,落后追赶先进,争创一流业绩,服务群众光荣”的良好氛围。“农家致富加油站”不管总站、分站,还是下设的功能组,都制定有具体的工作职责、目标,要求每个成员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完成目标任务,同时设立有督查小组,对成员开展工作进行督查,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扭转了党员“只种自己的田,只赚自己的钱”的现象,极大地调动了党员、干部为群众服务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广大党员干部围绕经济发展,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成为服务群众的“多面手”,在维护农村稳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农家致富加油站”的创新启示
“农家致富加油站”这一创新,把农村一切积极因素调动了起来,推动农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农家致富加油站”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对接,为新形势下开展农村党建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由于党务工作者对党建工作认识模糊,不少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大多是老方法、老套路,仅是单纯开展“”、发展党员之类的日常工作,没有较好地把党建和经济工作进行统筹考虑,没有找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点,使得党建工作缺乏创新,很难实现党组织建设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找到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相融共进的载体,打开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农家致富加油站”主题实践活动深深地影响了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促使他们积极转变作风,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问题,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和“双带富”能力,共同带领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启示之二:“农家致富加油站”强化了乡镇站所职能作用,形成了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
当前,乡镇站所基本上是围绕本部门职能开展工作,服务范围比较狭窄,存在服务不全面、不到位的现象。由于一些部门有时过多考虑自身利益或存在互不干涉的本位思想,部门之间相互扯皮,出现了该管的事没人管,该做的工作没人做,该服务的地方没人服务等配合不协调的情况。此外,由于站所各司其职,相互之间目标不统一不明确,导致重复服务浪费资源。“农家致富加油站”把农业、林业等涉农部门整合形成一个服务机构和群体,通过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制定有关职责和制度以及奖惩激励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促使所有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自觉把本职工作与“农家致富加油站”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给予政策、项目、技术、信息、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形成上下级部门纵向指导,横向平级部门密切配合服务群众的强大合力,产生了轰动效应。
启示之三:“农家致富加油站”为农村党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探索了新形势下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一条新途径。
“农家致富加油站”的创建,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广阔舞台和途径。通过把那些有能力的党员整合进“农家致富加油站”中,使他们服务群众的足迹遍及全镇甚至别的乡镇,服务的对象已不仅仅是自己身边的村民或亲戚。而那些原来对周边的群众和村中的事务漠不关心的党员,看见“农家致富加油站”的党员发挥出色,也深受感染,纷纷加入服务群众的行列中。不少致富本领不强的党员,则倍受鼓舞,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致富能力,成长为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标兵。广大党员依托“农家致富加油站”这个平台,积极教育和引导群众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以桑蚕为主的优势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发挥了一个党员应有的作用。
启示之四:“农家致富加油站”实现了乡土人才的合理利用,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新的舞台。
农村是乡土人才资源的巨大宝藏,拥有许多土生土长、能够带动一片、示范一方的“土专家”、“田秀才”和能工巧匠。这些乡土人才有见识、有本领、威望高,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其经营行为辐射带动了周围的群众。“农家致富加油站”整合了87位乡土人才资源,根据他们的特长编排入各个功能组,为他们施展才能搭建了平台,充分调动了乡土人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大局的积极性,营造了学科技、用科技、赶潮流、争先锋、努力为群众致富加油助力的浓厚氛围,实现了人才资源的优势互补,解决了乡土人才以往单打独斗、想发挥特长但没有施展“舞台”的问题。乡土人才依托“农家致富加油站”这个舞台,淋漓尽致地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形成了服务群众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强大合力,引领农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真正实现了把农村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成功造就了一个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群体。
启示之五:“农家致富加油站”把农村所有积极因素调动了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拓了一条有效途径。
“农家致富加油站”把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价值,特别是成功地把农村党员和乡土人才组织起来,为他们施展才干提供了平台,使他们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农家致富加油站”的组织引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农家致富加油站”存在问题
“农家致富加油站”的创新实践,显示出了较强的生机和活力,但还处于探索阶段,其所形成的服务体系和机构也仅是个雏形,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完善和解决。
(一)“农家致富加油站”经费不足,工作开展受到较大影响。
“农家致富加油站”举办培训班、组织人员外出考察学习、表彰先进、成员补贴等都需要大量经费的开支,由于“农家致富加油站”还不具备造血功能,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主要依赖政府划拨少量的资金给予补贴,经费极为紧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构运转和其服务功能的发挥。
(二)教育培训方法单一,培训效果不够明显。
目前,“农家致富加油站”举办教育培训班,一般由上面的技术员或教师进村培训农民,农民获得考察、进修、深造等提升自己的机会较少,而且教育培训基本上遵循“一锅煮”的培训方式,即把不同技能特征(种养技术、市场营销等类别不同)、不同技能水平(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水平等级不同)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混同一起培训,工作方法显得粗糙,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强,时常出现文化层次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民学不懂学不透,文化层次和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民收获不多,专业不对口的农民学不到想学的东西等情况,培训效果不够明显。
(三)贷款渠道单一,协调的资金未能满足农民需求。
虽然“农家致富加油站”已帮助农民协调创业资金300多万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远远未能满足农民对创业资金的需求,农民热切盼望能够通过更多、更快、更方便的渠道获得创业资金。目前,“农家致富加油站”为农民协调创业资金,主要依赖农村信用合作社,凭借“农家致富加油站”成员的经济实力、信誉来帮助农民协调贷款,但是由于信用社属于企业,作为一个金融部门,它最终考虑的是其商业效益的现实问题,即确保其放出的贷款能够收得回有利润,因此,信用社还要给其他对象放贷,无形中削弱了给予农民的放贷力度。由于“农家致富加油站”局限于帮助农民向信用社争取贷款,信用社资金有限,面临的放贷对象众多,出现了“僧多粥少”的问题。
(四)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致富能力不强。
目前,“农家致富加油站”的成员基本上是农村土生土长的种养大户、流通大户、致富能手、经济能人,至今无法吸收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高深文化理论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主要依靠乡土人才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个人能力服务群众。虽然这些乡土人才实践经验丰富,指导服务群众既实用又方便,但是由于乡土人才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68%是初中文化,18%是小学文化,只有14%是高中以上文化),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很多情况只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个部分的问题,导致“农家致富加油站”的功能和影响力难以进一步扩大,从而降低了“农家致富加油站”的发展潜力和生命力。
(五)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缺乏奖惩激励的长效机制。
一是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农家致富加油站”只是个临时机构,还没有形成工作、学习、培训、服务等一系列完整的职责和制度,对成员的管理还不够规范,成员开展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全凭自觉性;二是分站之间协调配合出现脱节。虽然成立了以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的“农家致富加油站”总站,对全镇六个分站进行指导和调控,但是由于没有制定合作协调机制,各分站基本上是各自为阵,很少进行互通信息、交流合作,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开展服务的局面;三是缺乏奖惩激励措施。“农家致富加油站”整合的乡土人才都是农民,同样需要生存和发展。由于提供的是“无偿”服务,乡土人才投入大量精力服务群众而没有报酬,影响了家里的生产和收入。乡土人才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四处服务群众,难免要承担摩托车油费和电话费的开支。“农家致富加油站”下尧村分站成员罗保全说,他们现在开展服务工作,凭的全是一股热情,但是他们每月用于服务群众的各种费用都在100元左右,由于没有补贴,这笔费用都是自掏腰包,使他们觉得负担较重,久了难免会打退堂鼓。生存是奉献的前提和基础,乡土人才既看不到政治前途,又没有经济利益可图,这无形中制约了乡土人才的积极性,不利于“农家致富加油站”的长效运转,很容易使“农家致富加油站”成为一时热情的产物而成为走过场的常态产物。
三、发展壮大“农家致富加油站”的建议与对策
“农家致富加油站”是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新形势下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有益探索,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为新形势下建设和发展农村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对促进“农家致富加油站”的发展壮大提出如下建议: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农家致富加油站”正常运转。
一是政府继续加大对“农家致富加油站”的经费补贴投入,把有关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或从支农三项资金中拨出适量资金,给予“农家致富加油站”经费支持;二是通过招商引资的办法,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加油站”的名义参股经营,从而获得经营收益,作为运转经费;三是遵循利益和风险共同承担的原则,以集体和私人联营的方式创办集体经济项目,即村集体和村干部各投入一定的资金,共同参与经营管理,获得集体收入,从中投入一部分作为“农家致富加油站”的服务经费;四是利用“农家致富加油站”的知名度所产生的广告效应,通过募捐、联营等方式,积极吸引和争取各地企业及社会各界的赞助,支持并参与“农家致富加油站”服务和运营。
(二)创新科技文化培训机制,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针对当前“大锅饭”式培训农民的弊端,把“农家致富加油站”工作人员(包括其他乡土人才)和普通的农民群众区分开来,进行分类培训,还可根据农民的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技术专业、不同技术水平、不同技术需求等进行分类,制定不同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教师等级等培训方案,因才施教、因需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从而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多方引入创业资金,为农民创业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
1、加强银政合作。政府部门积极创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众多商家进驻农村开办企业,使农村真正成为厂商汇聚投资的热土,政府部门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诚信政府”的协调功能,协调金融部门加大支农贷款的倾斜力度,简化贷款的程序,降低贷款利息,使农民及时、方便的获得贷款。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团委、妇联与金融部门紧密的合作关系,团委继续发挥诚信贷款数额大、利息低、还贷周期长、无需提供实物担保的特色,减轻农村青年贷款的心理负担,妇联则发挥小额信贷数额小但灵活性大的特点,为农民群众提供创业资金。
2、创建壮大“创业扶助基金会”。通过上级扶助、政府出资、党费资助、党员捐赠、社会募捐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采取资金直接补贴、党员贷款贴息等形式,重点扶助“三有一缺”(有文化、有技术、有路子、缺资金)的农民群众开发市场前景好的致富项目,同时落实上级有关扶贫支农资金政策,由基金会作担保,以无偿借资的形式为困难党员或群众提供无息贷款或贴息贷款,解决生产资金难题。目前,柳城县创建“创业扶助基金会”已有了成功的例子,如寨隆镇建立“党员扶助基金会”,冲脉镇建立“党员创业基金”,仅2005年就发放扶助资金11.2万元,扶持25名农村党员成功创业。县委设立的“三个培养对象贷款贴息基金”于2006年9月为50名扶助对象兑现了14358元贴息资金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总结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更多的途径,创造更多的机会,不断发展壮大“创业扶助基金会”。
3、深化“十百千”个人出资扶持。柳城县自2005年开展“十百千”结对帮扶活动以来,党员干部和困难党员或群众结成了“1+1”的帮扶对子后,积极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协调贷款,想方设法帮助帮扶对象解决生产资金难题,共为913名困难党员、群众解决生产资金297.17万元。通过建立健全“十百千”长效机制,增强党员干部扶助群众脱贫致富的“政绩观”,不断深化延伸“十百千”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打造“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多帮多”等个人出资帮扶的良好局面,使群众获得更多实惠。
(四)积极为“农家致富加油站”输送人才,不断充实壮大其技术力量。
首先,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吸收乡土人才。一是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教育培训资源,如乡土人才培训中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学校等,对广大农民进行职业教育,侧重于实用技术的教育,培养有技术、有能力的乡土人才,为“农家致富加油站”输送力量;二是立足当地实际,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育方式,请有关专家传经送宝,定期或不定期地给农民进行生产培训、实地指导生产,解决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培训,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用的乡土人才;三是依托现代传播技术、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培训,提高农村党员、乡土人才的素质和本领;四是通过乡土人才传、帮、带,不断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五是通过评选科技致富劳动模范、召开致富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发现挖掘乡土人才,及时把他们吸收进“农家致富加油站”中参与服务。
其次,努力推进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全县农技人员和科技人员,形成技术咨询专家服务团,定期为农家致富加油站成员充电,接受农家致富加油站成员的咨询,或者受聘为农家致富加油站技术顾问,到“农家致富加油站”挂职工作,甚至可通过政府出资聘请区农科院、农业大学以及各科技院所的专家教授担任“农家致富加油站”的科技顾问,为加油站成员培训授课,传授生产技术,指导开展科研推广工作,深入农村服务群众,从而壮大“农家致富加油站”的服务力量,提升“农家致富加油站”的服务水平,带动“农家致富加油站”建设上档次,成品牌。
(五)建立健全“农家致富加油站”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确保长效运转。
首先,坚持以人文本、效能优先原则,引进企业化人事管理制度,将“农家致富加油站”的成员以企业员工看待,完善对加油站成员的管理,既管得住人,又能充分体现出效能而留住人
其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探索一套合理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农家致富加油站”的工作、学习、培训机制,充分调动各分站以及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农家致富加油站”的长期稳定运行;
再次,进一步完善“农家致富加油站”激励机制。一是对农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农家致富加油站”成员,政府部门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并优先获得农业开发项目、农业贷款、技术资料和生产物资等;二是定期评选党员致富能手和科技致富劳动模范,召开表彰大会,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三是通过各个渠道筹集资金给予“加油站”工作人员适当补贴;四是充分挖掘本村农业生产市场潜力,协调有农药、化肥等农资经营资质的部门和单位,授权“农家致富加油站”成员部分农资经营活动,既满足群众生产所需和方便,又给他们带来收入,实现“双赢”;五是采取联绩计酬等措施,完善激励机制。尝试建立和完善村级经济发展与“农家致富加油站”成员的报酬相联系的待遇体制,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农家致富加油站”成员,给予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和大病住院医疗补助等福利待遇,甚至可从财政划拨专款,给予他们享受农村科技拔尖人才特殊津贴;六是探索为“农家致富加油站”成员提供晋升的道路,将“农家致富加油站”成员中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同志选拔为乡镇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使他们能够有机会由农民转变为领工资吃“皇粮”的国家干部,让“农家致富加油站”成员看到政治晋升的希望而努力工作。
通过建立健全“农家致富加油站”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保证和促进“农家致富加油站”工作的长效运转。
(六)加强组织和引导,为“农家致富加油站”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环境。
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积极给予引导和支持,切实为乡土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培育“农家致富加油站”发展壮大。第一,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要求与市场经济客观规律,为“农家致富加油站”提供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管理机制等方面一系列的指导,确保“农家致富加油站”规范化、制度化运行;第二,要想方设法解决办公场所、科研场所狭小、分散的问题,同时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与农业信息化建设,尽量配齐“农家致富加油站”所需的各种硬件设施,还要加强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后劲;第三,加强自治区、市、县有关部门的联系,同时协调好金融部门,在农资、技术、信息、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农家致富加油站”输油,使“农家致富加油站”拥有强大的后盾力量;第四,积极引导外地商人自带资金、良种、技术创办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规模,让“农家致富加油站”依托这些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教育、培训等工作,使“农家致富加油站”服务的触角切实延伸到生产的各个角落,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自主联合创建科技协会、流通协会、种养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开发高优农业、订单农业、特色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适应农业产业化、经济结构多元化的需要,在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农家致富加油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让“农家致富加油站”成员带头参与实施以上这些工作,逐渐形成政府引导支持、多种投资主体参与,乡土人才为首要主体的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农家致富加油站”不断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党委政府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农家致富加油站”,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还通过邀请资深记者、专家学者前来调查考证,不断探索完善、发展、壮大“农家致富加油站”的有效途径,并推出系列反映“农家致富加油站”做法、经验和亮点的宣传报道文章,引起上级党组织的重视,牵头动员并组织实施,逐级向全市、全区,甚至全国推广。
- 上一篇: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思考
- 下一篇:加强社区党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