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研究思考
时间:2022-10-19 05:11:00
导语:新农村建设中研究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发挥作用、强化功能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同时也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辨证关系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新的任务。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努力使农村经济有新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新改善;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努力使村容村貌有新改观;三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努力使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四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努力使农村社会风气有新气象。五是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努力使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有新进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农村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需要农村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成为学习型、技术型、管理型的标兵;二是需要农民党员争当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手;三是需要农民党员成为具有凝聚民心能力的热心人;四是需要农民党员成为以民为本、帮民解困的服务者。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必将有力的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发挥作用上提供了新的舞台。农村基层党组织如果能够紧紧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和调整自身承担的职责和职能,适应新形势发展努力改进领导方式,有效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好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就能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奋斗目标。
二、**市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成功实践
(一)建设模式的提出
为有效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围绕实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党建相融共进的目标,创新新农村建设模式,采取党委政府主导、农民群众主体、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主力的办法,坚持“不搬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拆房、不让农民负债、不搞形式主义”的原则,走党组织带领和典型带动之路。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是始终突出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党委、政府在思想上引导、工作上指导、技术上辅导、政策和资金上扶持。坚持实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市、县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均在乡村建立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先后选派10名处级干部挂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队队长,80名市直机关科级干部到乡镇挂任党委副书记,负责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下派1919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安排137个市直、驻柳单位进行定点帮扶。二是始终突出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演主角、唱主调、当主人,自我组织、自主管理具体事务。三是始终突出村“两委”干部和农村党员的主力作用。通过抓班子,发挥村级班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推动力的作用,通过带队伍,调动党员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的建设。四是始终突出典型示范的带动作用。全市建立了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2个,县(区)级新农村建设试点16个。该市通过媒体宣传、会议推进、经验交流、建设论坛、组队考察等多种方式,把以高档次规划而闻名的柳北区江湾村,以旅游带富群众闻名的三江县程阳八寨村、以“投入少、见效快、花钱少、办事多”的柳城县叶家、六耳冲屯、柳北区新南屯等试点经验,广泛辐射到各县区、各村屯,供学习借鉴。
(三)成效与影响
**市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党建相融共进的成功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有为而有位,进一步树立了党组织在农村中的威信,树立了农村党员的新形象。同时,还得到了中央党校和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党校及中央有关部门于2007年4月联合在**举办“社会主义新农村--柳北实践高层理论研讨会”,并组织专家、学者、区内外同仁来**考察观摩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也于2007年7月在**召开,**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随后,区内外很多单位、团体也纷纷慕名前来参观学习。
三、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党组织功能发挥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适应。一是富民服务能力不强;二是公共服务能力不强;三是文化服务能力不强。
(二)村党组织班子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适应。一是部分村党组织班子整体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二是农村干部队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三是一些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合力不强。
(三)农村党员队伍的作用发挥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适应。一是部分农村党员“双带”能力弱,难以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作用;二是农村党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难以在树立农村新风尚上发挥作用;三是部分农村党员组织观念淡化,难以在民主管理中发挥作用。
四、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作用的几点对策
(一)围绕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大力实施“堡垒工程”。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创新设置。有的地方农村经济结构比较复杂,可以实行按产业链建立党组织;有的地方农村特色经济明显,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有的地方农村企业化程度较高,可以采取村企联建的办法;有的地方的“两新”组织发展较快,可以通过挂靠、联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同时,要创新在流动党员中设置党组织。二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阵地建设。要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为村级组织办公阵地、党员教育管理阵地、村民民主治村阵地、党务政务宣传阵地、党务村务公开阵地等,不断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凝聚功能、宣传功能、教育功能。三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要坚持“精简、效能、管用”的原则,对农村基层组织现行的各项制度进行规范、完善和整合。加大督促检查,突出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二)围绕激发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大力实施“领头羊工程”。
一是健全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办法。要做好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加强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培训,强化基层干部的岗位培训、学历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改进培训方式,注重运用县乡党校、示范基地、远程教育、院校教育、学习考察、研讨交流等“六位一体”的培训教育模式。二是健全乡村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可以尝试打破身份、学历、年龄等条件限制,通过公开招考、试行聘任制等方式,选拔一批热爱农村、熟悉农村、扎根农村的人才担任乡镇干部。注意从农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中选拔村干部。三是健全乡村干部激励约束办法。要建立健全政治激励办法,加大对优秀农村基层干部物质和精神上的表彰奖励力度。建立健全工资保障办法,从制度层面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解决村干部目前待遇较低的问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办法。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
(三)围绕保持和发展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大力实施“细胞工程”。
一是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农村党员的素质和能力。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逐步加大农村党员培训力度,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和党费的支持力度,有效整合农村教育培训资源,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创新活动载体,为农村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农村党员的生产和生活、特点和特长、兴趣和爱好等,因人制宜,分类实施,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良好平台。三是关心爱护党员,让农村党员感受党组织温暖。认真贯彻落实党章赋予党员的各项权利,尊重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建立党组织和党员的经常性互动沟通机制,使党员的思想、意愿、建议等在党内得到顺畅表达;关心照顾农村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增强党员的精神荣誉感和心理归属感。
(四)围绕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力实施“人才工程”。
一是加大培养力度,造就一大批适应建设新农村要求的“土专家”。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等多元化、多渠道的农村人才教育培训投入机制。与农村人才签订培训合同,开展互动式、订单式、菜单式培训,既使农村人才学到知识和技能,又保证农村人才能为当地所用。二是创新管理办法,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建设新农村的活力。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激励、评价和运作办法。推行凭劳动、知识、技能、资金等参与利益分配,鼓励多劳多得,按贡献论报酬;积极探索项目、财政、金融激励办法,对自主创业类农村人才,在税费、资金、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对优秀农村人才在入党、提拔、推荐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时,适当予以优先考虑。三是优化创业环境,为农村实用人才建功立业搭建平台。要拓展宽广的创业平台,提供优惠的政策支撑,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农村实用人才领办基地、创办企业的,在土地、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从政策上给予优先考虑、重点扶持。
(五)围绕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实施“民主工程”。
一是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大力推行村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两会决策制等制度,积极探索农民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完善“海选”、“两推一选”、“公推直选”,提高农民群众参与民主选举的质量。二是完善集体决策方式,改进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实行调研论证、社会公示、听证、专家咨询;要推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代表大会表决制、村民议事会制的决策方式,决策后,要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三是规范信息公开工作,保证广大群众对政务的监督。要将发展规划、重大建设项目、财务收支、党员发展等作为公开的重点内容;通过公开栏、会议、广播、网络,以不定期公开、定期公开、即时公开等形式,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六)围绕优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环境,大力实施“机制工程”。
一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落实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继续贯彻落实“四个长效机制文件”,抓好县乡村三级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科学制定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坚持一年一考,将党建工作考核结果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据之一。二是建立和完善长效投入机制,切实保障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费。要建立农村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结合地方实际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适当增加基层党建活动经费,支持村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正常运转。三是建立和完善农村领导机制,理顺基层党组织与农村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要进一步明确乡镇、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职责权限,理顺乡镇党委政府与部门之间的关系,理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关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 上一篇:组织工作新突破思考
- 下一篇:失地农民出路问题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