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机关任职实践思考

时间:2022-10-19 04:48:00

导语:政机关任职实践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政机关任职实践思考

作为**的工业重镇,我市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企业数量多、门类全、经营管理者队伍规模大、素质高的良好局面。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市委十分重视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重视从企业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综合素质大幅提高的基础上,市委及时将他们当中素质高、能力强、适合行政管理工作的人员选拔进党政机关,为推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今年4月,经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从我市大中型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机构选派的10名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到县区挂职方案正式通过,其中,8人挂任副县(区)长,2人挂任县长助理,这标志着我市在探索企业管理人员与党政干部双向交流新机制上又迈出了新的一步。这是继**年我市从企业选拔9名优秀管理人员到地方党政机关任职后的又一次积极尝试。

一、基本做法

(一)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我市的经济是工业经济,工业是柳州经济的龙头,财政收入65%以上来源于工业,没有工业的带动,其它产业就没有依托,工业不发展,我市的经济就发展不起来。要保持我市工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再造一个工业柳州的战略决策,尽快把我市建设成为以汽车、机械、冶金为主的区域性制造业基地,不仅需要一大批敢闯、敢搏、敢为人先、善于开拓的优秀企业家,也需要一大批懂工业,善于抓重点工业项目、基本建设项目或大的农业项目,能指导好企业,服务好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廉洁高效地为发展工业办实事、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素质的党政干部队伍。而要真正选拔出懂经济、会管理,能宏观指导我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党政领导人才,必须拓宽党政领导人才来源,将企业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源头,营造从企业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社会氛围,建立从企业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有效机制。

(二)在方案制定上,科学策划。这次选拔,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面向全市大中型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机构,选派10名具有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到县(区)挂任副县长(副区长)。选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富民兴柳”的总体思路,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按照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明确挂职锻炼的对象、名额、条件和资格,选派工作细化为8个步骤进行:

一是沟通协调。到县(区)了解情况,掌握县(区)对挂职干部的需求意向;与国资委充分协商,拟定派员参与挂职工作的大中型企业名单;到企业调查摸底,征得企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商定民主推荐的时间。

二是职位分析。组织人员到县(区)对安排的挂职岗位进行调研;通过采集基础数据、个别谈话、综合分析,掌握挂职岗位的职责要求、任务要求和素质要求,提出人岗适配的意见。

三是人选推荐。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从符合挂职条件和要求的企业人选中推荐。

1、企业党组织推荐:由大、中型企业党委和工控、投控、商控党工委提出推荐人选,各企业推荐的人选须经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按1-2名确定。

2、组织部推荐:组织部门从后备干部库、历次参加深圳经理职业化培训班学员中以及根据平时掌握的企业干部情况中,提出推荐人选。

四是潜质测评。由市高级管理人才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对考察对象进行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潜质测评,并形成评价报告。

五是组织考察。考察组根据县(区)挂职岗位的要求,以差额考察的方式,对考察对象进行定向考察。

六是综合分析。干部考察组根据考察情况,结合职位分析和潜质测评结果,对考察对象进行分析比较,形成考察使用意见。

七是讨论决定。市委组织部根据考察使用意见,研究并提出拟挂任人选方案,提交市委常委会讨论决定。

八是正式任职。以市委名义向各县(区)委提名干部挂任职,经县(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后,办理挂职手续。

二、主要成效

(一)优化推荐方式,在“公”字上下功夫。为了从企业中选拔出优秀的党政领导干部,近年来,我市大胆探索,形成了民主推荐、领导举荐、个人自荐、考核人员引荐、组织部门选拔等多种方式,广辟渠道,荐选良才。这次选拔企业优秀管理人才主要采用党组织推荐和组织部推荐等方式,在16名推荐对象中,企业党组织共推荐14名,组织部推荐2名,把推荐权下放到企业。从市委常委会讨论结果来看,这次确定的10名挂职干部中,9人是由企业推荐的,只有1人由组织部推荐。通过这种民主的形式,把选人的标准、程序、方法交给企业,把企业的意见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让选人用人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

(二)改进考察程序,在“准”字上下功夫。在对推荐人选进行常规考察、进行个别谈话了解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位分析和潜质测评。这次选拔过程中,组织人员到县(区)对安排的挂职岗位进行调研,通过采集基础数据、个别谈话、综合分析,掌握挂职岗位的职责要求、任务要求和素质要求,提出人岗适配的意见;并由我市高级管理人才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对考察对象进行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潜质测评,并从领导能力、解决问题、改革创新、承担风险、合作能力和才学智慧等六个维度,对考察对象作出等级评价,从而便于准确充分地展现个人的内在特点;最后,在推荐挂职拟定人选时,结合县区的职位要求和个人特点、工作经历,为市委选准、用准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三)完善交流制度,在“动”字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市努力探索打破行政级别等影响企业人才和党政人才双向交流的弊端,把党管干部与市场配置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符合我市工业经济特点的选人用人新机制。积极探索建立与我市工业经济相适应的党政人才评荐机制,通过市场的运作,客观、全面地评价企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内在潜力,确定符合条件且愿意进入党政机关工作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否适合党政机关工作,从而克服过去对一些为企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的企业领导,不管其是否适合党政机关工作都将其调进党政机关以示褒奖的做法。在这次选拔干部过程中,我们采取挂职的办法,经选派挂职锻炼的人员,挂职时间为一年,一年后,由组织部门统一进行考核,能够适应县区工作环境、业绩突出、群众公认者,予以正式任职,不能胜任人员将列入后备人才库,择机任用。

三、主要问题

(一)个别领导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从政能力有些怀疑。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大多在机关工作多年,熟悉机关工作的方式方法,善于沟通协调,处理问题经验丰富。而企业管理人员接触面比较狭窄,做事果断,但缺乏民主。因此,个别领导对企业管理人员能否适应县区挂职岗位的要求产生疑问。

(二)个别企业从本单位利益出发,不愿推荐优秀人才。企业培养一个优秀管理人才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往往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对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优秀管理人才“流失”,将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总有一种“舍不得”的感觉。

(三)推荐对象有些顾虑,制度上缺乏保障。这次挂职人员挂职期间的人事关系、职务、工作岗位等保持不变,享受原职级工资福利待遇和政治待遇,工资、福利由选派企业负责发放。推荐对象有些后顾之忧,担心挂职期满后,自己将何去何从。

四、几点想法

一是进一步扩大企业交流干部的力度。作为工业城市,我市必须坚持从企业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好传统、好做法。各级领导要根据形势和社会的发展,坚持不断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行政观念,大胆选拔使用企业优秀管理人才,促进我市工业经济的发展。

二是积极探索更为科学、简洁的选拔程序。选拔企业优秀管理人才,出发点是选用懂经济、会管理的党政领导人才。因此,选拔程序既与传统的选人程序不同,同时也有别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选拔程序将主要把握人岗适配原则,对考察对象的“测试”和“考察”,应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更充分地体现科学、简洁的要求进行,客观、公正地对考察对象作出评价,提出使用意见。

三是建立相关管理、激励措施,为选拔的干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人才选得来,更要留得住。为此,要致力营造一种“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促使选派干部发挥聪明才智。在身份管理上,应将他们纳入公务员范围进行管理;在待遇管理上,结合县区实际情况,尽量弥补由于挂职造成的损失;在任职管理上,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并及时进行督查考核。同时,要特别注重班子整体的团结、协调和配合,引导班子成员善待企业挂职干部,积极支持他们开展工作。(市委组织部干部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