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19 03:18:00
导语:人才队伍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十一五”期间是我区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扩大经济总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
一、**区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自“八五”实施科技兴区战略以来,长期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使全区人才资源不断丰富,科教实力不断增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一)人才队伍总量持续增长。初步统计,**年辖区人才总量(按照中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的传统统计口径)达到19.8万人,其中党政人才4.1万人,国有企事业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12.2万人,非公有制企业和其它各类社会组织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3.5万人。
(二)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人才为例,我区高学历人数上升趋势明显,大专以上人才3.6万人,占人才总数的87.8%。从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构成来看,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约2200人,中级约1.5余人。
(三)人才结构状况逐步改善,基本与经济结构调整相吻合。从人才产业结构布局来看,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人才数量增长较快,传统工业和服务业的人才增长速度减缓。从人才所有制分布结构来看,非公有经济和社会组织的人才数量逐年增加,“十五”期间,我区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的人才每年递增0.2万人左右。国有经济的人才以每年0.1万人的数量递减,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的人才数量不断壮大,与市区实施发展民营经济、壮大民营企业的经济的政策密不可分。
二、**区人才队伍建设主要问题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人才产业、行业结构不够合理。以国有经济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例,第一产业人才拥有量为0.77万人,占6.3%;第二产业0.18万人,占1.4%;第三产业11.2万人,占92.3%。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人才数量低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农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研发、技能人才相对短缺。第三产业中,人才主要集中在文教卫系统。
(二)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数量偏少。全区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所占比例为38.06%,特别是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才较少,农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101人,乡镇企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只有4人。全区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88%。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相对缺乏。
(三)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从近几年人才流入与人才流出比来看,我区流动到外地的人才数远远高出引进的人才数。以2006年区直为例,通过人事部门办理调动手续的人才250多人,其中调进或引进人才只有1/10,调进的人才中尤其是缺少高级职称人才。每年全区1万多名大专以上应届毕业生中,有近80%的人选择外区就业。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政策上有待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的法规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此外,我区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才使用效益不高,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的问题。面对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战略机遇,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加快襄樊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积极开创全区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潜能。
一是完善人才分配机制。完善党政机关工资福利制度。结合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等因素,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在实行同级政府部门和单位津贴补贴统一发放、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对党政机关的特殊专门人才实行特殊的工资、津贴政策。改革事业单位薪酬制度。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全面下放事业单位内部分配权,构建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适应事业发展的收入分配体系。推行项目工资、协议工资、效益提成等多种分配形式。推行年薪制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建立现代企业分配制度。支持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知识、技术、资本等要素,按贡献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推行年薪制、职工持股、技术和知识产权入股等多种分配制度。加大技术技能水平的酬薪比重,制定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实行期权、期股激励。
二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奖励制度。制定优秀人才评审、表彰、奖励办法,规范各类优秀人才的奖励名称、评选标准、推荐和评审程序。对突出的优秀人才,积极申报作为国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以及“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奖励对象。对有特殊贡献的科研人员、技术专家实行特殊津贴,每两年评选一次,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区委、区政府每两年召开一次人才奖励大会,分层次对各类优秀人才进行奖励。提高优秀人才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充分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作用。
三是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之间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对自愿到农村、基层单位工作,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各类人才,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同做好档案和社会保障等关系的接转,为人才流动排除障碍。加快人才福利制度改革,实行福利货币化。
(二)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开发。
一是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培养造就一批优秀党政领导干部。强化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加强对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党校等各级各类培训基地的作用,有机整合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益。坚持把实践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定期选派干部到乡(镇、街道)挂职锻炼,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计划地跟踪培养一批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坚持选调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锻炼,完善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制度。
二是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加快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参与竞争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制定符合我区企业实际和国际化要求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规划。优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利用我市高校和师资力量,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每年有计划、分层次培训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后备经营管理人员。积极探索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途径和方法,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培训。
三是以普及科技、管理知识和提高增收致富能力为核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依托高、中等农业院校、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提高农民企业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营销大户的组织管理和市场经营能力,提高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村组干部、农民技术员、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科技应用和示范推广能力。重点培养种、养、加能手、乡村科技能人、经营能人、能工巧匠等四类人才。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人才队伍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健全统一高效的人才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形成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组织保障体制和工作责任制度。完善区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
二是建立“第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考核制度。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工作实绩的重要考核指标。研究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人才观要求、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定期表彰奖励在人才工作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先进系统、先进单位和人才工作先进工作者。
三是重视加强人才工作干部队伍建设。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组织工作、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三个轮子”一起转的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工作专门机构,重视挑选高素质干部从事人才工作。积极为人才工作部门的同志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学习提高和实践锻炼的机会,加大培训力度,使从事人才工作的同志优先成才。
- 上一篇:领导班子实绩考核情况通知
- 下一篇:选调聘生调研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