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区建设新探索思考
时间:2022-10-19 03:03:00
导语:和谐社区建设新探索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和谐社区建设是推进城市管理科学化和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项基础工程。青岛市市南区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了“四化一加强”的新型社区管理服务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社区服务项目化。目前,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主要包括政府提供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经济组织提供的商业性便民服务,社会中介组织提供的家政、公益等低偿或无偿服务。通过项目化方式规范社区服务,可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整合政府、社会经济组织和公益性民间组织的资源,共同为居民服务,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网络化和高效化。项目的设置由政府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经过筛选、论证和审批,统一下达项目计划,按年度分批次实施,社会各方面参与。项目完成后,进行群众满意度调查和专家评估,以此为依据进行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
社区管理网络化。在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建立居委会领导下的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下移社区的行政事务的承接者、协助者;规范选聘、培训、考核等程序,配备专职社区工作者;强化街道办事处在网络化管理中的领导与组织职能,真正实现“街、居、站分开”;完善社区管理运行机制,将政府和驻社区单位统一纳入网络化管理,并明确各自的管理职责。同时,以社区地域为单元,对管理对象按照物件、事件、时段进行编程定位,合理划分网格,实行“划片包干、标准量化、定期考核”,使管理责任人与管理区域、管理要素、管理时段全对应,实现管理工作“无缝隙、全覆盖”。
居民自治规范化。合理界定社区居委会与工作站的职能,理顺二者关系,建立自治型社区组织体系。规范居民自治,不仅要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拓展居民参与社区重大事务决策、管理、监督的渠道,让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为此,市南区拓宽了民情反映渠道,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街道、领导机关、民意访问中心三条渠道快速向上传递,实现了政府问计于民与居民参政议政的有机统一。
基础设施标准化。建立社区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按照社区办公区域、服务区域、活动区域的类别划分,遵循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环境优美、方便群众的要求,对各类设施的空间配置、区域功能作出统一的标准化设计,规范有序地推进设施建设,实现社区管理服务的硬环境与软环境、大环境与小环境、社区理念与邻里文化的和谐统一。
加强党对社区建设的领导。立足于体制机制创新,实施“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制度覆盖”,为社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在组织覆盖方面,推行社区建党委、楼院建支部、单元建党小组、有条件的党员家中建党员家庭活动点的“四建式”组织体系。同时,在新经济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在工作覆盖方面,以党员联户和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区、联系点为主要形式,建立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和党员与困难居民结对帮扶、机关干部到社区帮扶、区委常委联系社区或企业帮扶的“三服务、三帮扶”工作机制。在制度覆盖方面,规范社区“”等组织生活制度,做到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党的经常性活动;规范社区“党务公开制度”,探索实行“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开展“社区党员责任区”活动,形成街道党工委成员包居委会、社区党委成员包楼院、楼院支部成员包楼栋的党建责任制度,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 上一篇:先进个人评选推荐通知
- 下一篇: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