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信访工作调查思考
时间:2022-10-19 08:40:00
导语:三年信访工作调查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基本情况及特点。
**年至**年,**县组织部门受理的群众来信来访151件(具体情况见统计表),结办139件,结办率达92%。其主特点有:一是上访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二是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上访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三是重复访、越级访增多,四是上访人员的问题复杂化,化解的难度加大,五是上访主体多,涵盖了多种社会成份,参与上访的有农民、农村党员、卸任村干部、现任村干部、国家职工、企业干部、退伍(转业)军人、离退休老干部等,六是上访的盲目性减少,准备充分,目的明确,有的上访的群众在上访前都会查阅有关的文件政策和法律法规或到有关部门先进行咨询。
二、原因分析。
(一)、造成农村上访增多的起因。随着党在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农村各方面利益关系也随着不断调整,计划经济时期的遗留问题使得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导致了农村党员和群众上访问题的出现。
1、村级经济基础薄弱,为农民服务的功能弱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特别是农村费税改革以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减少,大多仅能保持最基本的运转,根本没有能力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一些村集体经济空壳,负债累累,有时还不得不伸手向群众要钱、集资。长期一来,党员、村民对村干部失去了信心,认为这些人是无用的、多余的,对村干部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一旦矛盾引发,就会激发党员群体的上访。
2、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有些村干部,尤其是支部书记,政治思想很好,品德人缘也很好,群众称为“老实人”。但是,一遇到难办的事,如宅基地纠纷、计划生育等问题,就挠头、束手无策,既讲不出道理,又拿不出新招,这头按按,那头摁摁,使问题由小变大,由少积多,积水成淹,逐步升级激化,酿成大的矛盾。最后,把矛盾都集中在支部书记身上,合而攻之。
3、部分村干部自律不严,存在经济问题。主要问题是:贪污、侵占公款公物;在计划生育中超生罚款不公;宅基地发放不公;挥霍、浪费、大吃大喝;帐目混乱、长期不公开等。从调查和这几年处理情况看,主要有三种倾向,一是少数农村干部确实存在着一些的经济问题。这些人政治素质差,私欲膨胀。他们既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来认识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又缺乏起码的觉悟抑制自己的占有欲,因而表现出对集体财产的占有欲和挥霍。这些村干部在侵占、挥霍集体财产时手法并不十分隐蔽,没有什么忌讳,群众早有积怨。二是对财务不公开、假公开造成群众的误解。在反映问题中,也有一些问题是由于村里财务不公开,一些大的收支不向村民公布,引起群众的误解。三是村干部吃喝玩乐,挥霍浪费公款,引起群众强烈不满,个别村干部形象不好,不把精力放在带领群众致富上,而是热衷于吃喝玩乐,整天红头胀脸,群众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4、村干部违纪违规,处事不公。一些乡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霸道,有的村书记、主任,很不明智,为了保护自己,安排兄弟或本族人员干电工、会计等,这些人都有以权仗势感,经济不廉、工作怠慢,作风很差、威信很低,甚至出现违法违纪。处理问题上,他们又出来说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长而久之,群众意见很大,并把主要意见和怨气都转到书记和主任身上,致使干群矛盾日益激化。
5、自上而下的监督意识不到位。尤其是乡级干部监督意识淡薄,对农村干部存在着只用不管,重用轻管的倾向,致使一些党员干部违法施政行为受不到有效的制约,小错酿成大错,进而发展到违法违纪,诱发群众上访。
㈡、造成越级访的原因。
1、认识不到位,查处不力。有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重视不够,或是根本不重视,使信访事件的查处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或是久拖不决,到头来,是非不清、责任不明,群众由不满意到不信任,发展成为越级上访。
2、法制观念不强,信访随意性大。一些群众对政策法规片面理解,对应履行的义务,上访程序不清,上访目的与上访部门的职能不符,造成无知上访,从而导致越级上访。有的只要和党员干部有关系,不管有何要求,都往组织部跑。如八团乡有个村民与本村的一名党员发生纠纷、斗殴,各有损伤,他不去找当地的司法所和派出所,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却跑到县委组织部,要求组织部出面,要那个党员给他赔理道歉并赔偿医药费,理由很简单,那个给他造成伤害的人是个党员,组织部就得给他出面。
(三)、造成重复访、上访问题难以化解的原因。
1、上访人员反映问题时情绪化。部分上访群众在反映问题时,往往情绪激烈,言语过激,要求迫切,有的上访者甚至在某种不正常的心理驱使下以越级访相要挟,向县、乡部门施加压力。个别群众置政策法律于不顾,思想偏激,只拿法规制度量人,而不用之律已,只讲权利,不尽义务。
2、上访人员要求过高。有些上访群众对调查结果过于挑剔,抓住一点细节,没完没了,还有的上访群众不明白办案程序,不理解取证要求。个别群众非要将被访人一棍子打死,永世不得翻身,执意让经办人员按他们的要求去调查,否则就认为是有意袒护。这种状况往往使解决问题的难度增大,也是造成重复上访的重要原因。
3、部分上访人员心理失衡。经济利益格局发生的变化,使得一些党员、群众和一些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失衡,特别是涉及自身利益的一些问题,都想通过上访形式引起领导的重视。他们往往一次反映若干个问题,虚实兼有,虚多实少,调查难度相当大,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上访时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以问题没彻底解决为由长期缠访。
4、遗留问题核实难。这主要是一些老干部、企业干部要求落实待遇、安置的上访要求,政策性和原则性都要求的比较严,特别是核实和取证工作难度比较大。
三、近年来控制和处理上访问题的措施。
1、从“源头”抓起。在解决群众上访问题的同时,注重超前防范,狠抓治本,从根本上减少信访案件的发生。我们从发生、解决的信访案件中看到,村级干部素质的高低和村级班子强弱是信访能否产生的关键。哪个村的干部素质高、班子强哪里就稳定,哪里的矛盾和上访就少;哪个村干部素质低,政策水平差,哪里就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上访访不断。为此,一是强化村级班子建设,选好村级班子带头人。在深入调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支部换届,对村支部书记和成员进行及时调整,撤换了一批不为群众办事、群众意见大的班子成员,三年来共调整、撤换村支部书记70余人、支部班子成员260余人。二是加强对村干部和村级班子的培训和整顿,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每年都要在县委党校开办村支书、村主任、村秘书(会计)、村妇女主任、村调解主任等村级干部培训班。
2、从“热点”抓起。一是抓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利用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契机,建立了“公议销号制”,狠抓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二是抓村级财务的公开,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三是抓政务的公开,增强镇、村两级工作的透明度;四是抓党员发展工作,实行党员发展公示制,严把党员的入口关,这几年,因无计划、文化偏低、程序不符和公示中举报问题属实等原因,而被取消发展资格的对象86人。
3、从“预防”抓起。变上访为下访,高度重视信访问题的调研、排查、化解、督办等信访基础性工作,控源治本,力争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突出平时抓、抓平时,做好矛盾的排查调研工作。按照定点联线分片的分工,部干部经常深入到基层开展信访调研活动,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针对信访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和基层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排查信访隐患。对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帮助基层就地化解一些矛盾,努力将问题处理在事发之前。在群众未上访前,就下去解决问题。对暂时很难解决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通过认真综合分析,撰写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的调查报告,为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如**年6月份,县人民煤矿退休人员因养老金、医药费等问题,准备集体到市里去上访。我部得知情况后,马上会同经贸局等单位和部门进行调查了解,并召集部分离退休人员进行座谈,找出问题症结,做好了他们的思想工作,并对这些问题当场给予了答复,提出了解决意见。
4、从“制度”抓起。建立健全信访工作制度,切实贯彻执行“两条例”和省、市对信访工作部署和要求。一是积极推行信访公开承诺制,对一般性问题当场答复,对稍复杂的问题在3天内给予答复,对较大或较复杂的问题在15天内给予答复。二是健全完善了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负责制。进一步完善了来信来访登记制度,每个组室都设立了信访登记本,对每封来信、每位来访者都要进行登记。明确规定各组室负责人为本组室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具体经办人为直接责任人,对每件信访件都要做到件件有登记、件件有答复、件件有结果。部领导对各组室的接访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查。凡因工作失职而导致越级上访或集体上访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做好组织部门信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建设,提高素质,增强组织部门信访队伍的战斗力。培养和建设一支专业的组织部门信访工作队伍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前提。目前,在县级组织部门还没有专职的信访工作人员,大多是由办公室和其他各组室的人员兼任,信访接待员如果思想上不重视、业务上不熟悉、责任上不到位,就很难担当起繁重、复杂的信访工作任务。因此,上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对组织部门信访部门的建设,重视信访工作人员的培训、交流、管理。
2、整合资源,各方联动,共同构筑我市组织部门统一、协调、高效的“大信访”工作格局。
一是要形成信访工作整体联动的协调运作机制。在信访问题上,加强上下协调很重要。特别是要处理一些复杂的信访问题,必须建立信访工作整体联动的协调运作机制。各县(区)组织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由上级组织部门的信访机构进行归口业务管理,从组织体系上整合信访资源。同时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信访工作整体联动的协调运作机制。
二是要建立健全组织系统信访工作网络。网络犹如人体的“神经系统”,信访工作没有一个完善、灵敏、高效的网络,就无法及时了解掌握经济社会动态,无法及时摸清群众脉搏,无法及时发现影响稳定的因素,就会成为“瞎子”和“聋子”,就会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有的县(区)、乡镇发生了群众大规模集体到市里甚至到省里上访事件,当地主要领导还不知道。究其原因,除了领导不够重视外,信访网络不健全、反馈不及时也是一个关键因素。为此,要大力加强信访网络建设,建立完善各县(区)、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以及厂矿企业信访工作网络,要配备专(兼)职信访调解员。要建立信访信息预报制度,明确专门人员负责信访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确保不出现瞒报、迟报、漏报现象。通过不断加强信访网络建设,构筑纵到底,横到边,辐射全市,上下贯通的网络体系,从而及时掌握信访动态,争取主动,减少被动,努力把矛盾迅速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形成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县、大事不出市的工作格局。
3、建章立制,强化责任,推进组织部门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一是完善和落实各级党组织领导包案处理信访大要案责任制。事实证明,哪个地方信访工作做得好,哪里的领导就一定重视信访工作。对一些重大的信访案件,一些中央、省、市领导批示交办的案件,一些多次重复访的案件,一些上级信访部门督办的信访案件,要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克服层层转包现象,县里转包到镇,镇转包到村,层层转包,包到最后,就没人管了。
二是建立组织系统信访工作量化考评制度。要对信访工作定一个考评标准,实行量化考核。把信访的结办率纳入各级组织的年终目标管理考核,增强责任意识。
三是建立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在认真落实信访工作“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基础上,明确任务,责任到单位、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格局。
- 上一篇:两地考察学习情况汇报
- 下一篇:非领导职务设置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