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设置调整实践思考
时间:2022-10-17 06:38:00
导语:党组织设置调整实践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直接影响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功能的强弱。今年以来,我区各级党组织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作为全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积极探索创新村和社区党组织设置形式。全区有22个村党组织、16个社区党组织顺利完成了设置调整工作,有108个村和社区党组织正在进行设置调整工作。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为我区推进“强基工程”,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全区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推进,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明显加快,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化”现象日益明显。一是支部党员队伍规模扩大化。我区2001年调整行政村区划后,村级规模成倍扩大,村党支部下属的党员人数急剧增长,70%的村党支部的党员人数超过50名,50%的村党组织的党员人数超过100名,其中有52个村党支部的党员人数超过150人;二是农村党员从业多样化。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区农村各类新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户的大量兴起,农村党员的职业呈现多样化,既有民营企业业主、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职工,也有专业经纪人、科技专业户和纯农户。三是党员队伍结构老龄化。大多数农村党组织中50岁以上的党员超过50%,有些农村党组织中50岁以上党员超过60%。
农村基层党支部的“三化”现象对传统的农村基层组织设置模式带来了新挑战,主要表现“三难”问题:一是党组织活动开展难,党员教育管理难。村和社区办公场地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集中党员开展教育活动的需求,党支部感到要把这么多的党员集中组织起来开展活动十分为难,不但难以保证党员的到会率,而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一定的限制,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不高。二是党员思想统一难,党组织决策落实难。由于党员分别来自不同的行业,关注的重点存在不同,党员之间缺乏共同语言,思想认识难以统一,在党员大会上讨论村党组织工作时,难免出现各唱各的调、各提各的事、各推各的人的现象,导致支部决策意见难以统一。三是支部发展党员难,队伍结构优化难。由于广大党员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隔阂,相互之间也不十分熟悉了解,给党员发展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比如在发展民营企业业主入党的问题上,一些老党员就会有不同的想法。由于党员发展难度增大,党员队伍的结构难以得到优化。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影响到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迫切需要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合理调整。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的主要做法
今年,区委组织部根据《党章》等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的实际,提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的原则性意见。50名党员以上的村、社区和非公企业设立党总支,100名以上党员的村、社区和非公企业设立党委,上述党组织设置调整由镇党委审批。各镇党委按照上述意见精神,结合本镇实际,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形式。
1、合理调整村和社区党组织设置。各镇党委按照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现状,把村党组织和村居合一型社区党组织设置调整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并把非公企业党组织设置调整列入村和社区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中一并考虑。
一是根据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升格村级党组织。对村党员人数超过50名,经镇党委批准,原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对村党员人数超过100名,经镇党委批准,原村党总支升格为村党委。新成立的村党总支(党委)下设党支部。党支部的设置一般采取两种模式:一是按行业分类设置。经济比较发达、党员从业结构比较复杂的村,一般设置工业、农业、综合(包括商业、个体、三产)、老年等若干党支部,党员按从业情况分别划到相应的党支部。考虑到村内企业多数是原村办企业转制的,目前税务部门每年要返回村里一定的规费,为保证村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对村内非公企业或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有3名党员以上且没有家族化倾向、有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的,都单独建立党支部,一般隶属于村党总支(党委);二是按地理区域分类设置。对那些党员从业结构比较单一的村,可按居住区域划分党支部,但必须尽可能打破行政村撤并前“小村”的布局。党员外出时间较长、分布集中、地点固定的,村党组织在外出党员中单独建立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并主动与所在地党组织协商确定其隶属管理关系。
二是依托村党组织,组建村居合一型社区党组织。我区农村社区是顺应农村城市化进程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社区内村居合一现象较普遍,社区居民来源于村民和城镇居民,多数社区党支部和村党支部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在村居合一型社区党组织设置调整过程中,我们按照“一居一支”的原则,对党员超过50名的社区,依托社区内的村党支部,成立社区党总支,隶属镇党委管理。考虑到村居合一型社区存在村级集体经济与资产管理问题,社区党总支一般下设一个村支部、若干个居委支部。社区在职在岗党员划入村党支部,其他离退休党员和无职党员按照就近便利的原则,按区域划入居委党支部。
三是积极探索建立联合党组织的新形式。我区镇工业集中区和各类专业大市场发展迅猛,从业人员中党员数量较多。为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我们积极提倡和鼓励依托镇工业集中区和各类专业市场管理机构,探索组建跨村跨行业联合党总支,联合党总支隶属于镇党委领导,下设若干个党支部,把原来分散在村和社区的党员集中起来进行管理。
2、选优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为做好村和社区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各镇党委成立了领导小组,向有关村和社区派出工作指导组,指导新成立的党组织做好领导班子的选配工作。
一是实行自然过渡。为了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顺利推进,各镇党委对调整后的党组织领导班子大多采取了自然过渡办法:原村党(总)支部书记、委员过渡为调整后的村(党委)总支书记、委员。下设的各党支部暂配备一名支部书记,暂不设支委会,支部书记人选原则上在调整后的村“两委”党员干部中产生。原社区党支部书记、委员过渡为社区党总支书记、委员,社区党总支书记兼任村书记,其他居委支部的书记由党总支委员兼任,支部委员原则上由社区专兼职工作者兼任。
二是严格依法选举。调整后的村和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实行一年过渡期,过渡期满后均应按规定进行换届选举,村和社区总支(党委)委员采取“两推一选”办法产生,村党总支(党委)下设的党支部委员,在民主推荐和测评基础上,召开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三是明确干部待遇。调整后的村和社区总支(党委)书记和下属党支部书记原干部职级不变、报酬不变。不是由现任镇管干部兼职的下属党支部书记不列入镇管干部范围,按照其年度党建工作考核情况给予适当补贴。下设的支部活动经费如报刊订阅、会议茶水等费用由村党总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贴,单独设立企业党支部活动经费由企业列支。
3、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各镇党委以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为契机,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水平。
一是明确各级党组织职责。调整后的村和社区党组织由过去的统一职责转变为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职责。村和社区党总支(党委)在村和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下属党支部在村和社区党总支(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共性职责主要是负责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党员参加上级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政策宣传、党员示范和组织群众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村和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等工作。同时,按照下属党支部党员构成和工作重点的不同,明确了各自的个性职责。
二是健全村和社区工作运行机制。结合党组织设置调整,进一步健全了村和社区民主决策程序、两委议事规则、财务管理、村(社)务公开、党务公开、公共事务管理、联系服务群众、干部考核等制度,建立各级党组织统分结合、上下协调的工作机制,健全了村和社区党总支(党委)领导下的村民和居民自治运行机制,提高村和社区组织自我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建立健全村和社区党员活动、党费收缴、党员评议、党员考核等制度,明确发展党员责任、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推动党员分类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
四是夯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组织基础。引导和推进各种群众性自我服务组织的建立,积极支持村和社区筹建成立老年协会、书法协会及各类专业性种养殖业协会,从人、财、物等各方面支持协会开展工作,在提高村民和居民组织化程度的同时,进一步夯实党支部发挥作用的组织基础。
三、农村党组织设置调整的初步成效
1、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了增强。调整后的党组织,在党员类别、行业特点和年龄结构等方面都得到了统一,党员与党组织之间加强了思想沟通,党员与党员之间加深了情感交流。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明显增强,党员队伍的思想认识更趋于统一。党组织作出的决策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得到广大党员的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根据对部分调整后的党组织和党员的调查,85%以上的党员对调整后的党组织工作表示满意或较满意。
2、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得到加强。调整后的党组织都建立健全了“党员年度绩效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职”、“党员考核评议”以及“”等制度,实行了一级抓一级的党建工作责任制,对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力度明显加大。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出席率由原来的不到80%提高到92%以上。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推进。党组织设置调整后,同类型同行业的党支部之间有着较多的相同点,工作上也有了较强的可比性,同类型同行业党支部之间开展了各种工作竞赛,推动了村和社区建设。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各种公共事务和公共活动的热情得到了激发,主动开展结对帮扶,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积极参加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带头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体现。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的几点思考
1、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要依章有序地进行。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没有现成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因此,上级党委首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积极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同时,农村党员对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认识上有差距,思想上没有完全统一,因此,在党组织设置调整前要充分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认真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耐心细致做好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才能得到广大党员的理解、配合和支持,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才能顺利推进。同时,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操作中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切实执行党组织设置的有关审批制度。
2、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涉及党员队伍管理、集体经济管理、两委工作运行机制等各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要坚持从本镇、本村、本社区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村和社区党员队伍状况、村级经济发展水平、党建工作基础等客观条件出发,该新建的新建,该升格的升格,该调整的调整,允许多种结构、多种模式的党组织并存和发展,不搞一刀切。
3、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要综合配套地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涉及村和农村社区各方面的工作,要坚持“一统筹、五结合”,即统筹考虑村党组织、社区党组织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工作,不断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把农村党组织设置调整工作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结合起来,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起来,与完善党组织规章制度结合起来,与规范村、社区工作运行机制结合起来,与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4、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要注重实效地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调整要坚持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要求,赋予调整后的党组织相应的职责,进一步健全党组织的功能。同时,上级党委要关心调整后的党组织的工作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产生的新矛盾,完善和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机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应有的作用。
- 上一篇:青年干部培训班实践探索
- 下一篇:非公企业党建培训班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