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干部交流问题思考
时间:2022-10-17 09:24:00
导语:加强干部交流问题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近年来干部交流工作中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领导,注重完善交流机制。省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干部交流的指导思想和交流对象、范围、工作程序、纪律及配套措施。一方面,把干部交流作为人事安排方案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考虑,加强对干部交流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宏观指导工作,统筹考虑各级领导干部的调整、轮岗交流和年轻干部的培养交流,努力推进干部队伍结构的合理化。另一方面,从科学合理配备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发挥干部专长和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知识、专业等结构的需要出发,注重做好各级领导班子的结构分析,根据领导班子结构的缺项与不足,加强州、县领导班子成员的交流,尤其是领导班子换届期间的干部交流工作,切实做好各级领导班子的科学合理配备。
(二)明确重点,注重完善交流措施。一是立足于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需要,适时做好调整性交流。重点做好正职领导干部、关键岗位的干部、有培养前途的干部以及因工作需要回避的干部交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了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二是立足于提高干部素质的需要,抓好干部挂职交流。对长期在领导机关工作而缺乏基层工作经验、长期在基层工作缺乏宏观管理经验和在同一部门或岗位工作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通过挂职锻炼、下派锻炼、轮岗等形式进行交流,通过实践锻炼有效增强了干部工作能力。三是立足于增强干部队伍活力的需要,认真做好年轻干部的培养性交流。选派年轻干部到省直机关工作等方式,加强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性交流。同时,为进一步充实基层干部队伍,从**年开始,先后选派8批314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乡镇和法检部门工作,推动了基层后备干部力量的培养和储备。四是立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注重做好回避性交流。干部合理有序的流动,是防止和遏制腐败的有效措施。截止目前,全省各州(市地)、县的党政“一把手”、组织部长和公、检、法等部门的领导干部避籍任职率达到80%以上。
(三)拓宽渠道,注重丰富交流形式。一是通过竞争上岗加大内部交流力度。按照“5+1”文件精神,普遍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使竞争上岗逐步成为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二是结合公开选拔进行干部跨部门交流。开展公选领导干部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干部跨部门、跨地区交流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三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拓展与外省干部的交流和沟通。2002年以来,先后有29名中央和国家机关及国有企业干部交流到我省任职、挂职,30余名博士服务团成员来我省挂职、服务,及时利用这部分人力资源优势,为联系和选派我省各级各类干部到发达地区交流学习和挂职锻炼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1990年以来,我省先后选派234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另外,结合辽宁省对口帮扶工作,先后组织153名县(处)级以上干部赴辽宁省开展挂职锻炼。
研究和分析近年来的干部交流工作实践,我们得到以下启示:开展回避性干部交流,可以有效解决少数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和部门工作而受人情网、关系网的干扰和束缚,甚至出现消极腐败现象的问题,有利于净化干部干事创业的环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开展竞争性交流,有利于拓宽选人视野,探索用人渠道,发现人才,重视人才,更加有效地培养、锻炼优秀干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开展需求性交流,有利于解决各地各部门各行业人才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开展轮岗性交流,有利于解决全省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使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干部的新观念、新思路、新经验与欠发达地区干部踏实苦干的良好作风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制约干部交流。从工作实践看,对从一般岗位向关键岗位和重要岗位交流以及提职交流的,干部比较容易接受,但对于平职交流,或者从关键岗位和重要岗位向一般岗位的交流,社会舆论首先认为是干部有了问题,而很少有人认为是工作的需要和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被交流的干部在思想上也不太情愿,行动上也不太积极。另外,一些地区和单位怕“耽误”工作而坚持“保留骨干”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交流。
(二)交流干部的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当前交流干部的管理、考核、监督措施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存在重交流、轻管理、缺成效等现象。个别地区和单位应付差事的做法,致使干部交流工作流于形式,尤其是在省内挂职交流的干部中比较明显。
(三)干部交流渠道不畅和过于频繁的现象并存。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干部交流渠道狭窄,范围不广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干部过于频繁交流,产生短期效应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四)干部交流工作不平衡。全省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的“六多六少”现象。即:提拔交流的多,平职交流的少;横向交流的多,纵向交流的少;同岗交流的多,轮岗交流的少;党政干部交流的多,事业单位干部交流的少;处级正职干部交流的多,副职和一般干部交流的少;综合部门干部交流的多,专业部门的干部交流的少;向党政机关交流的多,向企业交流的少,等等。
形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二是干部交流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够规范,操作方式也不够灵活。三是制度执行不够到位。四是干部管理机制、体制上的障碍。五是地区环境之间的差别和单位与岗位职能之间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
三、对进一步完善干部交流工作的几点思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各级党组织应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通过加强干部交流这一有效措施,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理清思路,明确重点。结合我省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实际,交流干部应掌握以下重点:一是因工作需要的、通过交流轮岗锻炼需要提高工作能力的、在一个地方和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按有关规定需要回避的领导干部;二是州(市地)、县(市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纪委、法检以及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的领导成员和群众团体等部门的在正职岗位工作满10年的领导干部;三是省、州(市地)、县(市区)机关干部,在同一职位工作满5年的应当进行轮岗交流,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至多不超过10年。
(二)规范程序,健全机制。按照科学、合理、适用的要求,各级党组织和组织人事部门应紧密结合构建和谐青海和各地各部门实际,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改善领导班子结构,提高干部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党的事业需要与发挥个人专长相结合,探索总结干部交流的最佳任职时间。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相配套的制度措施,突出科学性,进一步细化干部交流的范围、形式、时限、对象、条件、程序以及交流的纪律等有关规定,减少随意性,使各级各类干部在比较规范的制度约束下实现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各地、各单位也应从全省干部队伍建设的大局出发,积极探索干部交流调整和任职回避相互支撑的制度措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坚持把干部交流与《公务员法》的推行和干部的升降、奖惩、回避相结合,不断完善交流干部的政绩考核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努力把最有发展潜力、最有可塑性的干部交流到多岗位进行锻炼,使用到最能加快发展、最能提高能力的位置上,做到因人而异,扬长避短,科学交流干部。
(三)统筹规划,整体推进。立足当前全省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在保持领导班子任期内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机制,着力解决好推进干部交流和保持工作连续性的问题。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横向交流与纵向交流一起抓,同岗交流与轮岗交流一起抓,基层干部交流与机关干部交流一起抓,综合部门的干部交流与专业部门的干部交流一起抓,不断加大干部交流的“跨度”和系统内干部轮岗交流力度,积极推进条块单位与地方党政机关之间的干部交流和“热”、“冷”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同时,应立足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需要,本着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制定长远规划,注重抓好党政“一把手”和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性交流,加强对副职、一般干部的轮岗、需求性交流,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四)严肃纪律,确保交流。一是各地、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干部任用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等法规,把交流作为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工作的整体规划,坚持做到常抓不懈;二是各级党委(党组)必须严格履行干部交流程序,集体研究确定交流对象,杜绝近年来个别地区存在的个人或少数人指定交流对象,把干部交流作为赏罚干部的手段,以及借干部交流突击提拔干部和对干部进行打击报复等不良现象。三是严明干部交流工作纪律,做好服务工作。任何单位都要坚决执行上级关于干部派进、调出的决定,教育引导交流干部积极服从组织决定。派出和接收交流干部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应本着关心干部、团结干部的态度,认真负责地做好干部有关材料的转接、审核和岗位安排工作,为交流干部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并安心工作创造条件,做好服务。
(五)总结经验,广泛交流。一是借助中央三部委的支持,向中央国家机关和发达地区选派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干部培养交流,同时积极吸纳中组部选派的挂职干部和博士服务团成员,开展好青海与中央国家机关、中管企业以及发达地区之间的干部交流。二是继续坚持省直机关与州(市地)、县(市区)之间选派挂职干部的做法,开展好基层干部与省直机关干部之间的交流。三是进一步推行党政机关与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有计划地选调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到省直机关和州(市地)、县(市区)任职、挂职,推荐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到国有企事业单位任职、挂职。四是按照进一步拓宽渠道,适当扩大规模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优秀大学生选调和跟踪培养工作,不断充实基层干部队伍;五是通过公开考录公务员、接收安置军转干部等方式补充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队伍;六是完善竞争上岗和公推公选办法,通过科学竞争手段选拔领导干部,加大干部的横向交流;七是抓好制度建设,从交流干部的选派、培养、教育、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通过规范的制度措施,加大指导督查力度,营造科学、民主、规范的干部交流氛围。
(六)以人为本,科学安排。做好干部交流工作,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尤其是在我省各地区之间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差别较大的情况下,就更应注重人文关怀。既要考虑工作的需要,通过宣传引导和思想教育,解决好交流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教育干部正确对交流,并积极支持和参与交流工作。各级党委(党组)尤其是组织人事部门还要重视解决交流干部在家庭、个人生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尤其是要注意解决近年来个别地区交流干部长期住办公室、吃饭“打游击”等现象,使交流干部能够安心工作。同时,对交流到基层特别是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工作的干部,不仅要想方设法提供相对好一些的工作、生活条件,尽可能地体现人文理念,努力做到科学安排,增强交流干部的工作信心,还要采取激励机制,对任期内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对任职期满并接近退休年龄的,尽可能安排他们到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单位,或通过适当提高待遇等方式,解除交流干部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