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思考
时间:2022-10-16 04:58:00
导语: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的事业发展,关键在于培养一支政治上靠的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硬的干部队伍,这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干部教育条例》的实施,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的迫切需要,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组织部门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要以《干部教育条例》为基本规章,以加强干部能力建设为主线,确立新理念,制定新措施,探索新机制,全面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
一、确立培训理念,拓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视野
培养干部必须培训干部,考察干部要考察干部的学习。要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立足推进“十一五”发展,高起点、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能够担当发展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是确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人本化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干部自身发展需要出发安排培训班次和内容,突出培训向个性化转变,以满足干部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干部在能力需求上存在的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针对薄弱的问题,要坚持“两个贴近”的原则,即贴近干部需要,贴近中心工作,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当前,迫切需要对干部进行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行发展经济、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理论知识教育。通过需求培训,调动干部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确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生产力化的理念。从干部教育培训出生产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干部教育培训如果不合理投入,干部不能及时得到培训学习,执政能力就难以提高,长此以往就会影响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算大帐、算政治帐、算长远帐,通过大投入,确保提高培训效益。
三是确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资源共享化的理念。在资金投入不足,“硬件”不硬,师资力量缺乏、“软件”疲软的条件下,可以“借水行舟”,有针对性地选择发达开放城市的培训中心,有效地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服务。同时,利用高等院校、各级党校的资源,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多种类型专题研修班,还可以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开设“网上党校”,探索干部培训新路子。
二、创新培训内容,适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需求
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目标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学以致用、急用先训的原则,重点系统学习必需的科学理论和现代知识,夯实干部理论功底,完善干部知识结构,拓宽干部知识领域,提高干部能力素质。
学习党的执政理论,提高执政素质和执政能力。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和方法,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帮助干部划清基本的荣辱界限,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领导干部重点学习《科学执政读本》、《民主执政读本》、《依法执政读本》、《构建和谐社会读本》,提高科学决策、驾驭全局、依法执政、处理利益关系能力。
学习科学发展理论,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学习科学发展理论,学习全面建设小康与基本现代化理论,学习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知识,强化规划、效益、创新、统筹理念,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学会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增强贯彻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四优先”方针的自觉性,提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能力。
学习“三化”知识,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学习新型工业化知识,深刻领会新型工业化内涵,坚持新型工业化推进发展阶的第一方略,坚定走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开发集约道路;学习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知识,学会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提升管理城市水平;学习经济国际化知识,树立以对内对外开放为产业带建设第一动力的观念,掌握国际贸易规则,提高发展外向型经济能力和招商引资本领,学会向开放要资金、要项目、要效益、要人才。
学习创新知识,提高务实创新的能力。加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增强创业、创新、创优“三创”意识。学习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知识,确立依靠制度、体制、机制创新理念。学习现代经济管理理论与实务,增强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能力。学习现代科技、领导科学、管理心理学、文学艺术、电子政务、外语等方面知识,改进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提高知识素质和工作技能。
三、改进培训方式,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实效
结合干部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特点来改进培训方式,综合运用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走出去与请进来培训相结合等方式,采取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强化干部教训培训的针对性。
抓好党校主体班次培训。积极探索改进党校主体班次教学与管理工作,出台党校主体班次学员管理意见,实行主体班次“精品化”教学管理模式,科学安排教学和考核内容,探索推广研讨式、案例式教学方式。
举办各类专题研讨班。结合**发展实际,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以县党政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的培训,围绕“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重点学习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新知识;以机关干部为主要对象的培训,围绕提高政治素养、强化依法行政、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技能等专题进行研讨,不断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公共服务能力、依法行政能力;以镇党政干部为主要对象的培训,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拓宽发展思路、培养战略思维,创业致富等专题进行研讨,进一步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增收富民步伐,整体推进“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依托党校、农干校、省市高校,每年举办6个专题研讨班,每年培训科级以上干部不少于2000人次。
推行“走出去”异地短期培训。实施“三百三千”干部培训计划,强化基层干部的能力锻炼。选拔100名后备干部实行挂职锻练。利用“三推两考一公示”六步优选法,即党员、群众、组织推荐,组织考试、考察,将后备干部人选公示,好中选优,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分期分批进行实地培训。组织100名县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参加本科以上学历培训。制定出台县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培训考核标准和办法,把培训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试行领导干部政治理论任职资格考学制度,在新提拔的干部中推行任职资格测试,实行微机管理,建立培训档案。选送100名县镇党政“一把手”到省市党校等外部培训基地轮训。选派1000名干部驻村锻练。以指导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帮学、领学、促学、互学,从基层实践中改进作风、提高能力,增强本领。通过“3+x”方式对1000名农村干部进行“双带”素质培训。“3+x”,即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法律法规三门课程作为必修课,另外选修一门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实用技术。采取“定单式”培训1000名机关干部,重点进行业务知识、电子政务、外语等现代知识的培训。
抓好在职学习。进一步提高干部学历层次和水平,提高本科学历普及率,鼓励干部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修研究生学历,改善知识结构,提升学历层次,完善领导干部学历奖励制度。加快“新知识”的更新进程,通过开展“菜单式”选学,组织干部结合自身实际和需要自主学习,认真落实好省委“百千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规定书目和选学书目的学习。建立干部网络学习平台,组织干部“在线学习”。适时组织机关干部统一考试,以“考”促学。开设“周末大讲堂”,围绕“十一五”规划的战略重点,每年举办2—3个大型专家讲座。注重干部新技能培训,继续抓好电子政务学习培训的推进工作,采取推荐书目、辅导讲座、课程测试等形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定期召开干部学习经验交流会,营造做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培训机制,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平台
以《干部教育条例》为主体,制定干部教育培训配套制度,加大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组织保障机制。坚持在县委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县和部门分级分类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体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县委组织部负责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宏观管理,主要抓好县科级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学习培训以及指导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县委宣传部负责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全县干部理论学习的指导;县人事局主要负责全县公务员的培训;县各部门和单位党委(党组)负责抓好本单位干部的自主学习和培训,形成组织牵头、部门协调、单位负责,齐抓共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格局。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培训主渠道作用,利用省、市党校、苏州农干校等教学资源丰富的优势,作为干部“菜单式”选学和专题培训的基地。聘请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作为师资,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建立干部教育培训学分考核制度、质量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干部培训信息管理制度、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等制度。倡导自主培训、自主学习,每年召开1-2次干部自学经验座谈会,逐步形成干部自觉学习的长效管理机制。把学习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对县科级干部进行1—2次政治理论测试。把干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提高能力、推动工作实践的成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 上一篇:和谐社会建设思考
- 下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