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交流

时间:2022-10-16 02:55:00

导语: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交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交流

党的**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都把创建学习型社会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为全面落实党的**和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加快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要动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努力把北京建成学习之都。

一、北京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经验

进入21世纪以来,首都北京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学习型城市作为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的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重要议程。几年来,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宣传和普及,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二是加快了首都教育现代化的步伐,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习力,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了首都各类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三是优化了区域发展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城市整体文明形象。四是学习型城市的创建宣扬了市民享有的学习权和受教育权,依法保障市民学习权和受教育权已成为各级政府及社会方方面面的自觉行为。五是提高了党政机关的管理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务实高效、勤政廉洁、人民满意的党政机关干部队伍。六是学习型城市建设对实现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建设目标与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创建学习型城市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主要是:一是将学习型城市建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举措加以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全面推进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使全市的创建工作方向明确,措施落实,效果显著。二是基本建立了区(县)委领导、政府推动、教育主导、条块结合、全员参与的区县创建工作运行机制。全市大多数区县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主任)的发展社区教育与创建学习型城区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县)教委,实现了统筹协调,齐抓共管。三是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创建工作起点高,质量得以保证。从20**年起,成立了北京市创建学习型城区专家指导委员会,其成员来自于在京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其中部分专家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依靠这支专家队伍,对全市各区县及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进行评估和认定,在指导全市各类学习型组织及各区县学习型城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专项经费得到保障,推动了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的持续发展。从20**年起,市政府每年投入经费1000万元左右,用于奖励资助在创建学习型城区、学习型街道、学习型企业中成绩突出的区县和单位。这一措施对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五是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社会化学习网络。全市各主要城区建立了以社区学院或区级社区教育中心为龙头的社区教育网络基地,全市80%以上的街道建立了社区教育中心,西城、崇文、朝阳等部分区县统筹教育资源,率先将基础教育资源调整用于社区教育,大大改善了社区教育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水平。六是初步构建了学习型城市的信息化平台。落实“数字化北京”建设目标,发挥广播电视大学和各种远程开放教育资源的功能,为市民提供开放式的远程高等教育服务。七是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目标,全面推进企业教育的创新,企业的人力资源进一步开发。在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在市教委及有关行业指导下,适时提出了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发展目标;加大企业教育培训及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升了人力资本存量;完善企业管理,塑造企业文化,建立企业内终身学习体系,提高企业和员工的学习力,有效增加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战略提升和全面发展。八是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为出发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几年来,在广大社区开展的迎奥运英语培训、做文明市民教育、市民心理调适教育、公民道德素质教育等多项培训,提高了市民的整体素质,同时也解决了影响社区和谐与稳定的一些难点和重点问题,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稳定。

二、我市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目标及主要任务

一是进一步推进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基本目标。北京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年北京初步建成学习之都,成为以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为基础,以广大市民的良好素质为支撑,教育事业最发达、学习资源最丰厚、学习氛围最浓厚、学习条件最优越、优势人才最集中、能够通过学习带动各项工作创造一流业绩,充满创新精神和发展活力的知识化、国际化大都市,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率先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实现这个总体目标,我们重点要构建各级各类教育相互沟通和相互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保障市民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今后几年,北京市民受教育程度要进一步提高,市民对接受0至6岁学前教育的需求基本满足,6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左右,全市从业人员职前培训率达到90%以上。每年有50%以上的从业人员接受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继续教育,有30%以上的居民接受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市民的现代文明素质、创新素质、国际化素质要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各类人才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学习和创新成为首都的重要理念和市民的普遍行为,市民学习的基本权利将得到保障,终身学习的要求得到基本满足。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覆盖全市,全市30%的社区(街道、乡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将初步建成学习型组织。要把落实人文奥运行动计划与创建学习型城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奥林匹克运动,开展专项学习培训活动,确保奥运会顺利进行,成功举办一届有北京特色的奥运会。

二是加快建立首都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服务体系。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高水平普及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充分体现各类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融通、相互渗透和相互参与,促进各类普通教育学校向社会开放,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和学习服务。积极推进入学考试制度改革,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建立市民个人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扩大市民接受教育和学习的机会。大力发展社区教育,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在社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以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道、乡镇社区学校(社区教育中心)为骨干,社区内中小学校、市民学校、村民学校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为中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教育,为学龄前儿童、流动人口、残障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及老年人的学习提供服务,全面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面向就业市场、依托企业、社会化、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大力推进继续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专业人才。加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建设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科技人才和技能人才等四支队伍。大力加强农村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科、教结合,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培养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和各类建设者,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构建终身学习服务体系是全市人民实现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组织的重要保障。终身学习服务体系首先是要建立保障公民学习权,营造有利于市民终身学习的法制环境,同时要为市民提供终身学习的硬件环境,在硬件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要充分利用首都教育、科技、文化资源优势,形成覆盖城乡、面向市民的终身学习服务平台。要整合政府、行业、企业事业单位的教育资源,各类学校和培训机构要面向社会开放学习场所和教育设施,建立市民大讲堂,广泛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开展学习需求调研,开设适应市民学习需要的专业和课程。市、区两级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逐步向市民免费开放,扩展各类科技和文化设施的学习服务功能。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发挥广播、影视、数字传媒等技术优势,创办市和区县综合性学习网站,开发网络学习资源,发展各类数字化远程教育,为全民学习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开展科技周、学习周、文化节等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是大力推进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活动。学习型机关的创建要围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结合机关工作岗位要求,强化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创新学习载体,健全学习制度,提高学习能力。探索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及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学习型企业、事业单位的创建要以促进团队学习为重点,促使团队成员积极进行知识共享,思想沟通,形成默契合作的团队精神。推进单位的组织改革,形成与时俱进、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人际和谐的组织文化,使整个单位不断提升创造活力与竞争力。学习型学校创建要引导干部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创新型人才。学习型社团的创建以服务群众为主题,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习力和服务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求。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促进作用。创建学习型街道、乡镇、社区等区域性学习型组织,要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学习的重点,引导市民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行为方式。逐步培育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激发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区域凝聚力。加大学习型区县的创建力度。将学习型区县建设纳入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学习和创建工作理念,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整合区域内学习和教育资源,形成具有区域特点的学习网络和创建模式,全面提高区域的发展活力和持续竞争力。在学习型组织创建的问题上,要在三个关键点上努力去突破。首先,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组织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方向。要很好地研究组织学习的理论,要通过组织学习解决区域或组织发展中遇到的难点与重点问题。我们提倡以学习促进创新,促进变革,学习促进不了创新和变革,学习的效率和作用就值得怀疑。其次,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要促进城市和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实施知识管理是促进管理变革的关键性措施,不进行知识管理,学习型城市及组织的创建就没有了动力。再次,要处理好建设学习型城市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及建设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关系。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及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基石,没有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普及,创新与和谐就失去了基础和途径。

四是建设学习型城市,为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提供坚实保障。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是对北京市民素质的一次集中检验。落实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充分开展学习教育活动,是当前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中之重。通过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市民的“奥运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市民进一步了解奥林匹克知识,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学习世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大力开展市民文明教育活动,提高市民素质;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荣辱观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修养,塑造北京人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热情好客的良好形象;要围绕奥运会开展专项学习活动,确保奥运会顺利进行。承担奥运服务、面向中外游客的窗口部门和服务行业,要开展“文明服务”、“文明市场”、“文明商户”、“文明旅游景区”等系列学习活动,提高诚信服务和规范服务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懂外语的奥运志愿者队伍,加强对观众队伍的赛场文明礼仪教育,使观众自觉养成热情礼貌、文明观赛的良好习惯。

五是加强领导,完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保障机制。完善组织领导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挂帅,相关委办局等单位负责同志担任成员的北京市建设学习型城市领导小组,负责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规划、决策、统筹、协调、指导、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委。各区县也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指导协调和工作机构,负责推进学习型区县的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格局。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明确在建设学习型城市中的职责,各级领导应加强对学习型城市建设工作的领导,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建立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制度,把建设工作绩效作为领导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加大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在广大市民中形成终身学习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追求,营造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的自觉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鼓励干部、职工通过学习不断创新,解决生产、科研、教学和工作当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业务质量和工作水平。完善学习激励机制。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建立健全有利于公平竞争的人才培养与选拔的用人制度,突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提职、晋级、评优等工作中的评价作用。建立先进典型的表彰奖励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对创建工作先进典型的考核评估和表彰奖励机制。对在创建学习型区县、学习型组织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要进行表彰,评选“首都学习之星”。推进终身学习的法规建设。加快制定有关本市促进终身教育的地方法规,明确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及相关责任,把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逐步纳入法制轨道。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形成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学习者共同承担的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终身教育和学习型城市的建设,并加大向农村倾斜的力度,确保建设学习型城市工作的稳定投入。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杠杆,拓宽资金渠道,鼓励社会力量资助终身教育。一般企业要严格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1.5%的比例,技术要求高、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要按照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2.5%的比例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鼓励家庭个人增加教育和培训投入。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努力把北京建成学习之都,是促进首都发展与建设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类组织应全面落实市委九届十二次、十三次会议精神,以学习促发展,以学习促改革,以学习促和谐,用学习激发出来的发展力、创新力建设好首都,为办好第二奥运会,为北京率先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