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实践思考
时间:2022-10-16 11:55:00
导语:新农村建设实践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找准开展远程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结合点,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教学培训、教学辅导、信息传递、教学基地四个方面的功能,努力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了远程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
一、主要做法
(一)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培训功能,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开展远程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党员干部受教育、农民群众得实惠。从三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培训功能,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素质。一是政治教育,发挥远程教育形象直观、方便快捷等优势,及时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传达党的方针、政策,组织他们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等知识,增强党性观念,加强党性修养,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党的形象。二是精神文明教育,结合开展文明小康村创建活动,建立了集远程教育播放室、图书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于一体的文化大院,普及文化常识,倡树文明新风,改变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精神面貌。大安镇牟屯村建立了远教小剧场,为农民群众播放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技术教育方面,实行了分类分组培训模式,根据农民从事行业特点和学习爱好不同,分成种植养殖、经营管理、就业技能等多个学习小组,因人施教、按需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学习积极性,增强针对性,确保了培训效果。
(二)发挥远程教育教学辅导功能,促进教学成果转化。开展教学辅导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我市从市委党校、农业局、科技局等成员单位遴选出90名政治素质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组建了教学辅导队伍。根据专业类别分成党建理论、法律法规、农村政策、作物栽培等23个教学辅导组,建立了教学辅导联系点制度,每个小组联系一个远程教育接收点,每月到联系点开展教学辅导不少于2次。教学辅导小组根据接收点情况,采取举办技术讲座、专家答疑、现场示范等形式进行教学辅导。
为保证教学辅导效果,我们做到了两个结合:一是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相结合。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答疑、科技下乡、现场示范等方式,为党员干部群众提供政策、技术咨询,把远程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农民群众易接受、易了解的语言,增强远程教育效果。二是课堂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辅导、进村入户辅导、基地示范操作等,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发挥出先进技术的作用。农业局农村政策辅导组发挥自身业务优势,在谷村镇两分店村对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在农村土地承包、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法规方面进行专题辅导,增强了政策观念和法律意识,促进了党的政策的贯彻落实。目前,两分店村已成为落实农村政策的样板村、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示范村。
(三)发挥远程教育信息传递功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远程教育站点开通互联网,就好像为农民群众致富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我市依托远程教育网络搭建了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了农民群众致富缺门路、缺信息、缺技术的问题,拓宽了致富渠道。一是搭建了致富信息平台。结合农村实际,有针对性地从网上下载农民群众急需的致富信息,通过集中收看、教育培训、印发明白纸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需要。小孟镇苏户村利用远程教育设备下载了《冬枣的管理技术要点》,组织农民集中收看,提高了科技致富水平。目前,这个村冬枣种植面积达到了100多亩,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二是搭建了市场信息平。远程教育站点是市场信息的点,广大农民群众利用远程教育了解市场行情,销售信息,拓宽了致富渠道。颜店镇西嵫阳村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江北第一村嵫阳苗木产业公司”,网站有嵫阳简介、苗木展示、苗木价格、招商引资、在线订单、联系方式等多个栏目,外地客商从网上就能查询苗木销售信息、订购苗木。通过开设网站,提高了嵫阳苗木的知名度,促进了苗木产业的快速膨胀,现已辐射到周边的张海、孟村、红庙等50多个村,有3000余户、1万多人从事苗木产业。去年这个村苗木销售总收入达到10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800余元。三是搭建了技术信息平台。镇、村管理员积极利用网络查找和下载实用技术,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学习收看,提高了科技致富水平。漕河镇蔡桥村党支部书记赵开生在收看《大蒜间作夏白菜栽培新技术》后受到了启发,认为推广这项技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他从市蔬菜办邀请技术专家举办了培训班,在全村推广这项技术,全村夏白菜面积从300亩发展到了600余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发挥远程教育教学基地功能,强化示范引导作用。在市区建立了农高园、市委党校、蔬菜办3个教学基地,在各镇建立了12个教学实践基地。基地管理员组织当地的种养大户、致富能手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经验,用身边的事教育引导身边的人,强化示范带动功能,拉近了农民与科技的距离。颜店镇蒿庙村建立了桑蚕养殖基地,这个村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学习了桑蚕养殖新技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作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新技术养殖的万头蚕产茧量比以前增加了5%。仅此一项,这个村每年可增加收入5万余元。去年以来,全市教学实践基地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600多人次,培训远程教育管理员700多人次,有300多人学到了1-2项技术,增强了科技致富能力。
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更深入地掌握了党的政策,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党的知识和党对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的要求,提高了党员的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增强了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远程教育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开办了一所自己的“学校”。农民群众通过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农村祖祖辈辈沿续下来的传统生活方式,自觉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农民们从赌博等陋习中解脱出来,倡导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了健康、文明、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氛围。
(三)促进了农村生产发展。远程教育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顺应了知识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开展远程教育,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拓宽了致富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在远程教育的支持帮助下,全市80%的农产品和70%的农户进入了产业化经营。2006年,我市建成了瓜菜、养殖专业村50多个,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60家,辐射带动种植基地300万亩,规模养殖4000万只(头),带动农户6万户。
三、几点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发挥远程教育作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也为做好远程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运用远程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远程教育是传播建设新农村政策的直通车。远程教育是新时期加强党员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创新手段,是传播党的政策,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载体。开展远程教育,必须及时准确地把建设新农村的相关政策传到农村,使农民群众及时了解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增强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我们在远程教育中注重丰富教育内容,既传播政治理论、政策方针,又传播实用技术、致富信息;既介绍好的做法,又倡树先进典型,使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增强了切身感受,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和信心。实践证明,远程教育已成为农村党员群众了解掌握党的农村政策的主渠道之一。
(二)远程教育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平台。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是否富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当前农民缺的是致富技术,盼的是市场信息。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为农民群众搭建起一个传播先进科技知识、获取市场信息的平台,解决农民致富无门、信息滞后的问题,加快农民致富奔康步伐。在教育培训中,一方面要邀请教学辅导人员到村进行辅导,解疑答惑,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教育培训,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指导其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带头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三)远程教育是实现“乡风文明”的有效抓手。“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通过开展远程教育,组织农民群众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能够有效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同时,要进一步拓展远程教育功能,活化教育形式,提高远程教育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实际教育效果。依托远程教育站点,建立集远程教育播放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为一体的文化大院,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繁荣农村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新风尚,促进“乡风文明”。
- 上一篇: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辅导思考
- 下一篇:远程教育工作者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