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思考

时间:2022-10-16 10:43:00

导语: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思考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区域共同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第一资源”支撑“第一要务”,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最近笔者对**区人才队伍状况进行了调研。总的来看,**区十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近年来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全区人才队伍的整体状况与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予以加强和改进。

据**区去年底按全国人才调查口径统计显示,全区共有各类人才17411人,其中党政人才2275人,事业单位管理人才2110人,国有、集体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91人,专业技术人才12335人(其中事业单位12000人,国有、集体企业335人)。按学历分,在全区人才中,共有研究生14人,大学本科2335人,大学专科7117人,中专5939人,高中及其以下2006人。按能级分,在全区专业技术人才中,共有高级职称375人,中级职称6095人,初级职称6436人。

目前**区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人才总量偏少。**是一个120万人口的大区,现有各类人才只占总人口的1.5%,远低于全国6.1%的平均水平。二是高层次人才短缺。低层次、一般性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数量较多,高级技术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领域人才严重匮乏。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在全区专业技术人才中,有多达97.3%的人才集中在事业单位,并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工程类只占5.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四是能级结构不均衡。全区人才队伍仍处于低学历、低水平、低效能的状态,在全区人才中,中专以下者占人才总数的45.6%。全市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三个能级之间的人数比例为1:16:17,与理想状态的1:3:9相比明显不均衡。五是人才观念老化。少数单位对人才工作不够重视,人才引进工作相对滞后,追求实用的短期行为比较突出,埋没人才的现象仍在一些单位存在。

针对目前**区人才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坚持和运用科学的人才观指导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按照“人才总量要同全区发展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要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要同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要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一要更新人才观念。做好人才工作,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新的人才观念。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认识人才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强化“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意识,真心实意重视人才,以人才“第一资源”支撑发展“第一要务”。二是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切实增强“有用即是人才”、“人人皆可成才”的意识,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三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要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决破除一切束缚人才成长的陈规陋习,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二要盘活人才资源。首先,盘活用好现有人才存量。要注重发现和用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人才,坚持用人所长,量才而用,努力创造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局面。同时,要针对本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有一批懂经济、有一技之长的党政干部,由于种种原因,难以走出“大院”发挥自身特长的实际,积极创造条件,放宽有关政策,鼓励他们放心大胆地去创业。其次,建立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要打破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和所有制限制,疏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的流动渠道,切实解决人才单位所有、干部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等问题。第三,建立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破除论资排辈、任人唯亲、求全责备的积习,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推行和完善公开招考、招聘、竞争上岗、交流、换岗和挂职锻炼等措施和办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开辟“快车道”,多渠道、多视角发现和起用人才。

三要着力人才引进。一是广泛招揽人才。针对**的实际,当前重点要引进本区支柱产业急需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此,一方面,要制定优惠政策,力争各类高级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另一方面,要构筑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用事业、产业和项目吸引和凝聚人才。“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才的最高价值追求,给钱给物不如给人才一个好项目。对于**来说,待遇留人比不上发达地区,感情留人又很有限,集聚和吸引人才的根本途径,就是要积极寻找适合各类人才工作的最佳位置,搭建让人才能够充分释放能量的创业平台,让“英雄有用武之地”。二是实施“借脑”工程。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刚性”引进,不仅难度大,而且成本高。为此,必须打破“只有为我所有,才能为我所用”的僵化观念,强化“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意识,开展人才“柔性”引进,实施“借脑”工程,坚持引人与引智相结合,重点在引进智力和智力成果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好长三角经济圈人才密集这一资源优势,主动出击,既可采取咨询、聘用、技术入股、互利合作等方式,也可利用**环境优美、生态优越的独特优势,吸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集团到**设立研发机构,多形式、多渠道地引进智力。三是开发利用好外流人才。**人杰地灵,底蕴深厚的文化成就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分布于全国各地,工作在各条战线,每年仅高考输送的学子就达3000多人,而毕业后回来的不足20%。对此,要树立和强化“外流人才也是财富”的意识,进一步加大**籍在外人才信息建设工作力度,加强与他们的感情联络,保护和利用好他们服务家乡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他们外联广、信息灵的优势,使其成为**扩大开放的“平台”,智力引进的媒介,推动发展的外援。

四要注重人才培养。培养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发展的百年大计。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党政人才的高效从政能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现代管理能力、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示范推广能力,完善和落实各类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加快人才的知识更新,改善人才的知识结构。在培养的方法和手段上,要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短期培训与职业教育、业余自学与脱产进修、请进来与走出去等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本着“不图虚名,只求实用”的原则,不仅要看评了多少职称、发了多少本证书,更要结合本地经济建设的实际,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处着眼,注重实用、实效。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人才培养投入上的导向作用,加大财政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力度,为人才资源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五要优化人才环境。环境是决定人才去留的主要因素。人才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要在优化人文环境上下功夫,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克服嫉妒的不良心理和行为,树立尊重人才、羡慕人才、自奋进取、共同发展的健康心态和社会环境。对于各级党委、政府来说,既要重视有所成就的人才,也要关注具有潜能的人才;既要重视区外引进的人才,也要关心本区内生的人才;既要重视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将民营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也就是说,不论人才所在单位姓“公”姓“私”,不论人才所处地域是“城”是“乡”,不论人才身份是“工”是“农”,都要做到政治上一视同仁,服务上一样热情,积极帮助各类人才协调和解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他们干成事业、干好事业。

六要强化人才管理。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切实负起牵头抓总的责任,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确保区委、区政府人才强区战略决定的全面贯彻落实。人事部门要积极研究对策,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并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强化人才需求预测,加强人才载体项目建设,提高人才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社会氛围。其他各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要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加强人才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